華南F3表示堅決不看春晚,二人轉和春晚小品不管是不是源自東北,他們就代表著北方,這個可以說是在華南地區的的一個大共識。
毫無疑問的是東北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在北方影響太大了,可以說是直接占據了北方主流文化體系,特別是以央視春晚小品就算是年年被罵依然要上,而且肯定能上的情況下。我們有時候也會懷疑,是不是北方需要這種東北文化?因為我們很難在北方再找到更有影響力的文化群體。那么東北文化就是北方文化的代言詞了嗎?
正是針對這個問題,劉巖在《同時代的東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經驗與當代文化生產研究》以小說、評書、二人轉、影視劇、喊麥、春晚小品、先鋒藝術、城市改建等當代文化生產為主要媒介,結合長時段視野,探究“北方”歷史經驗的同時代性。東在這一探究中,東北既是區域辯證的對象,也是嘗試以經驗克服景觀、由記憶解放想象的途徑。
首先正如很多書評寫的那樣,《同時代的北方》里面其實很多讀者都無法找到作者的重點,作者總想在強調和規避之間掙扎。
其實也這是對東北過去和現狀的一種矛盾心態,用宋念申的來說:劉巖筆下的東北不純是地理意義上的東北,而是籠罩在現代發展主義時間觀下的東北,即一個與(發達的、現代的、市場主義的)“南方”相對的“北方”。通過對多重文藝文本的析讀,他展現了一個追逐著“南方價值”、又在迷失中不斷找尋自我的“北方”,并將之命名為我們的時代性。
這里就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矛盾,如果說還在尋找“北方”,那么現在占統治地位的“北方文化”又怎么去詮釋呢?縱使春晚已經在多次改革,但是依然以北方傳統為主,哪怕中國早就是南方的經濟已經要強于北方,但是文化卻被北方控制著。
不過這些其實并不重要,書中對為什么東北文化會成為主流文化做了非常好的總結,比如東北解放得比較早,工業發展迅速,這些都讓文化隨著人流動,讓東北文化具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共和國長子”不論是資源還是先發效應都非常強。
隨著東北整體的衰退,東北的文化也發生了一些轉變,一方面是前面說的在主流平臺依然占據上風,比如從活躍在電視喜劇綜藝中的趙家班弟子。而一些非主流項目卻獲得新的重生,比如二人轉藝人身份拍攝網絡電影的“四平青年”,到以話劇品牌火爆院線銀幕的開心麻花的“夏洛”,從漂泊關內、異地尋夢的“煎餅俠”,到還鄉筑夢、重寫邊地的“縫紉機樂隊”,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橫空出世、以“東北Rap”代言“中國嘻哈”的喊麥主播,在最近十多年的中國大眾文化中,東北青年影音無疑形塑了最為流行的地方青年喜劇形象。可見東北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之強。
又比如最近大熱的《陌路狂花錢》可以說是東北文化的又一次高地,但是這部電影同時暴露了很大的問題,就是“迷霧重重”,更像是資本運作過后的“水片”——這個也是東北一個現實問題,我們外人已經很難知道東北或者說北方到底有多少情況是真實的——電影上升到一個不可能的票房,正如我們看到東北退休老人在南方狂花錢,我們是不會相信東北的狀況不好。
這就是“東北”的一個縮影,這一切似乎正如書中的一個標題“懸疑化的懷舊與寓言化的歷史”——其實現實也是懸疑化和寓言化,電影中的寓言到底是不是正在發生呢?電影這個進行時的事情是不是也是現實的一個寓言呢?
正如戴錦華所說“由流行、文本、文化透視歷史多重經緯的編織與現實社會結構的錯動”,在短期內我們都不可能理清東北文化的現實,我們也不可能去讓二人轉和趙家班這種很多人已經厭倦的內容遠離主流媒體,這本《同時代的北方》只能說讓我們更多去了解東北文化對北方的產生影響的歷史,從而更多了解東北的社會發展。
最后還是那句話,跟大象一起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