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說的只是我自己的經歷。有很多人會覺得自己一直都是對的,祝福他們。
1997年高考,我買了一本厚厚的中國大學介紹,那時還不懂互聯網為何物,也沒有張雪峰這樣的大神,這是我能做到最完備準備。
考完試就估分,然后填報。我看自己的數學很難及格,非常喪氣,我喜歡的武漢大學肯定不敢報了。
思索再三,我決定填報青島海洋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理工科大學的中文,估計沒什么人感興趣吧。
那本書介紹,這個大學在海邊,非常漂亮;學校歷史悠久,聞一多、梁實秋都在這教過。我的政治老師知道我的想法后也很鼓勵:在海邊沙灘上看電影,真的很浪漫啊。
最后的結果,我被錄取了,但是有一種上當的感覺。
學校的歷史是真實的,不過文科在1949后都遷往濟南了,是山東大學的一部分;校園很美,那是校本部,我們讀的是麥島校區,距離海邊雖然也很近,卻一點也不美。
很多年后母校又給了我一刀。退休校領導到成都,有人搞了一個校友會,領導說:對不起,你們讀的那個麥島校區已經賣掉了,十幾個億;學校欠了銀行很多錢,現在都還清了。
他是來鼓勵大家給學校捐款的,我一分都沒捐。
當然,主要原因是我比較窮。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對“母校”沒什么感情。我拖欠了學校學費,學校扣了我的畢業證和學位證;我考了碩士,到現在也沒去青島領我的畢業證。
青春歲月、母校……都是很可疑的東西。記得畢業的時候看到宣傳橫幅:“今天你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以你為榮”。我認為這是情感綁架,心中默默把“榮”改成“恥”,而且感到一種快意。
在我讀書的時候,我認為北大清華是中國最好的大學,雖然自己考不上,也始終知道有比母校更好的。2012年我有機會參觀了斯坦福,又覺得從校園來看,北大清華又寒酸了點。
這就是我的想法:所謂母校,只是一次偶然選擇的產物,而且很大概率是一種誤導后的選擇。它當然奇妙的緣分,但卻不是什么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東西。
因此,如果有人批評或者挖苦海洋大學或者我后來讀的北師大,我會很開心,會認真看一下批評的是否恰當。唱贊歌的很多、但那不是我的菜。
我對校友會也毫無興趣。有一陣子我研究過校友會,很欽佩人民大學校友對他們同學的聲援,至于海洋大學和北師大的校友群,很多都是權力崇拜的價值觀。
但是在我讀北師大的時候,很多同學又不喜歡人民大學。這是一種嫉妒,因為人大總是排在師大前面。
上面寫的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就是我對中國大學的看法:報考志愿沒必要那么較真,在你擁有選擇的思維能力和見識之前,都是盲從。
什么是好的大學教育?如果你畢業后不那么“護校寶”,如果你能看到“母校”的不足,甚至擁有批判的能力,那么祝賀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