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回答一個靈魂拷問的問題,這也是目前很多朋友問的比較多的問題。
當下應該持有現金還是資產?
說實話,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但是我可以用一個很好的工具模型來嘗試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環境確實復雜,這個模型并不是在任何情況都實用,所以大家還需自行甄別。
它就是美林時鐘。
這個工具是美國投行美林證券2004年在《The Investment Clock》報告中提出的資產配置理論。他們研究了美國市場超過30年的數據后,發現經濟周期、資產配置和產業輪動之間是存在一定關系的,并且把這一理論歸納總結為一個“投資時鐘”,也就是大家聽說過的“美林時鐘”。
這個模型其實分廠好用,而且在投資界非常有名。
可非常諷刺的是,發明這個理論的美林證券2008年受次貸危機影響,虧損嚴重,被美國銀行收購。
那么美林時鐘怎么看呢?
美林時鐘使用經濟增長(GDP)和通脹(CPI)兩個指標,將經濟周期分成了四個階段,在每個階段對應不同的資產配置表現,圍繞“復蘇——過熱——滯漲——衰退——復蘇”進行周期輪動。
這四個階段有如下特點:
1)復蘇階段
經濟和通脹狀態:高GDP+低CPI,經濟上行,通脹溫和。
經濟復蘇上行階段,實體企業盈利回升,股票資產對經濟復蘇的敏感度更高,向上彈性更大,整體來看,相對債券和現金資產存在明顯的超額收益。
資產整體表現:股票 > 債券 > 現金 > 大宗商品。
2)過熱階段
經濟和通脹狀態:高GDP+高CPI,經濟上行,通脹顯著上行。
為遏制通脹和經濟過熱,央行貨幣政策轉向緊縮(比如加息)。債券由于市場利率上行而表現較差;同時,通脹上升增加了現金持有成本。另外,盡管經濟向上,企業盈利仍然上行,但由于趨于緊縮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壓制股市的估值;大宗商品在高通脹環境下表現最佳。
資產整體表現:大宗商品 > 股票 > 債券或者現金。
3)滯漲階段
經濟和通脹狀態:低GDP+高CPI,經濟下行,通脹上行。
經濟下行,股票會受到企業盈利下降的拖累,疊加流動性緊縮的影響,因而表現最弱;在流動性環境偏緊,市場利率預期偏高的環境中,債券市場表現較為疲軟;大宗商品依然會有較好表現。此階段,經濟景氣周期接近尾聲即將步入衰退階段,此時“現金為王”。
資產整體表現:現金 > 大宗商品 > 債券 > 股票。
4)衰退階段
經濟和通脹狀態:低GDP+低CPI,經濟下行,通脹下行。
經濟增速持續下行,同時通脹下行,企業盈利較差,市場利率下降,央行為提振經濟增速可能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如降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經濟刺激措施)。大宗商品因為經濟低迷、需求不足而表現較差;股票由于企業盈利走低而表現一般;債券受益于寬松的貨幣政策、市場利率下行而表現較好。
資產整體表現:債券 > 現金 > 股票 > 大宗商品。
當然,上述的理論是基于老鷹過去的數據分析而得的,不一定適合我們,
我們有機構也進行過驗證,方正證券選用工業增加值同比數據代表經濟增長,用CPI與PPI的加權數據代表通貨膨脹,復盤歷史的走勢圖如下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2004-2022年期間,總體上我國經濟周期按照“衰退-復蘇-過熱-滯漲”的順序輪動,但也有部分時點(比如2011-2017年)出現階段性背離。
綜上,我只是一個學習愛好者,瞎分析,個人倒覺得美林時鐘很實用,對大家買房也有一定參考意義。
當然每個國家的階段是不同的。老鷹目前我覺得是出于過熱期,高GDP+高CPI,所以大宗商品,房子目前老鷹走勢就挺好,股票當然也不錯,但是風險比較高了。
我們目前屬于衰退期,低GDP+低CPI,所以目前持有債券非常不錯,這也許是國債發行被瘋搶的原因之一吧,而大宗商品,房子并不被大家所青睞。
回溯上一周期,滯漲期,我覺得也說得通,口罩三年,低GDP+高CPI,CPI是有一波拉升的,然后再回調。所以20-21年就已經再告訴我們,正確的做法是現金為王了。
也許如果明白這個模型,確實能對TZ給出一些指導建議,未卜先知。
那么接下來這個模型對我們的TZ預判邏輯是怎樣呢?
我們接下來會逐步進入復蘇周期,這個周期是多久?我個人的體感是快了,那我們就要提前布局,持有優質公司的GP,同時逐步建倉優質城市的核心房產,為后一步的過熱期做準備。
所以提前做好準備吧,現金or債券為王的時期也許馬上就要過去,是時候未雨綢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