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頭條/景德鎮
沒有不被水流過的土地
沒有不被商業塑造的城
【陶瓷博物館中的小姐姐|攝自王千馬】
吾球商業地理:
曾幾何時,它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LV、Prada和Gucci!但在工業化時代,死守手工作坊的景德鎮,卻只能迎接它的余暉!某種意思上,京瓷、國瓷、馬可波羅瓷磚以及陶瓷材料的出現,改變了我們對陶瓷的固有印象,它不只是壇壇罐罐,而且是信息時代的重要支柱!不過,中國在新材料新能源產業上的覺醒和崛起,一定會讓當年為中國人所擅長的,回歸中國人之手!
采寫+主編/王千馬
圖片/王千馬;編制/大腰精+牛兒響叮當+喲嚯
五六月份的景德鎮,悶熱,但本很小眾的瓷器博物館,卻擠著無數年輕的面孔。他們或興奮,或低斂,但無一例外,眼中都有光。
這家全名叫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的網紅打卡地,除了推出被戲稱為“無語佛”的“沉思羅漢”之外,一樓6號展廳還舉辦“遇見乾隆瓷”的“沉浸式數字光影展”。這是博物館擁抱這個時代的開創之舉。讓陶瓷變得更親民,更數字。當然,在各個時期都具有代表性作品的瓷器當中,獨獨拿出“乾隆瓷”來做個性化推薦,也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陶瓷,是具有一定的特色的。
后人曾總結乾隆瓷的特色,造型規整,比例適宜,同時胎體細潤,瓷制精細,而青花呈色更是有多種表現,但我更感興趣的是那些以轉頸瓶、轉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為代表的器皿,它們不僅在裝飾工藝上漸趨繁縟,形制上豐富多樣,更重要的是色彩濃艷明麗。在這背后,是乾隆時期的社會經濟相對繁榮,文化藝術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上他本人也對瓷器情有獨鐘,癡迷于瓷器的制作與收藏,不斷推動瓷器工藝的創新與發展。
【艷麗的乾隆瓷|攝自王千馬】
這種發展,以及淘煉至細的潔白胎質,讓粉彩也成了清廷在琺瑯彩之外又一創燒的彩瓷。這種粉彩有著粉潤柔和的質感、層次分明的色澤,可以把石,木及各種動植物的色調和質感都能夠準確細致的加以表現。難怪有人總結:商漢粗陋,漢唐簡約,宋代典雅,元代渾厚,洪武大氣,永宣秀美,成化纖麗,嘉萬古拙,康熙敦實,雍正清雅,惟有乾隆,花團錦簇,奢華至極。
盡管對瓷器的制作過程中,大家大多似懂非懂,紋樣繪制、施釉順序、入窯溫度、入窯次數……每一道工序都是專之又專,不要說對于我們這些外行,無法自通,就是對身處其中的工匠們,也是各專一頭,譬如“畫者止學畫而不學染,染者,止學染而不學畫,所以一其手而不分其心”(清乾隆,《陶冶圖說·圓器青花》,唐英著)。但不管如何,這并不影響陶瓷在功能之外所散發出的魅力。
尤其是在歷史長河當中,它逐漸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近它。
多少年來,陶瓷和絲綢、茶葉,一度讓這個國家站立在了世界時尚的頂峰。今天,當我們狂熱地追逐LV、Prada、Gucci、D&G時,一定也不要忘記當年歐洲上層家庭的客廳、臥室、餐廳里,以及掛在墻上、繪在天花板的油畫上,隨處可見中國外銷瓷的身影。到17、18世紀,中國“克拉克瓷”與“紋章瓷”,成為歐洲時尚界的頂流產品。有文曾這樣形容:金發碧眼的歐洲人手捧青花瓷,聽航海者唾沫橫飛地大談那些令他們匪夷所思的故事,幻想著那遙遠、富庶又神秘的東方國度。
所以,今天當我們走進陶瓷博物館,走進那些遠去,但依舊還在發生的傳奇,不免有些激動,而眼中那搖曳的光,更加熾熱。
這些光,是來自美的光芒,也是文明的光芒,更是自信的光芒。
01
“瓷,是水與火的詩。制瓷,離不開水:以水淘洗練泥,蘸水洗磨,吹釉入窯;制瓷,也離不開火,以火燒坯開窯,鍛造烘焙,窯變成型。水與火流動游弋,陰陽無定,而瓷則于陰陽交變、無定無形之中,塑造有形。
瓷,也是泥土的傳奇。一抔瓷土,摶捏成器,經火燒煉,華麗轉身,成為美輪美奐的瓷器。瓷,走入中國人的生活,已有3000多年歷史。自商朝以來,我們的先人用瓷器做日常用具,也做精神審美;用瓷碗吃飯,用瓷杯飲酒喝茶,用瓷瓶插放毛筆、卷軸與草花,甚至夜晚安臥瓷枕……‘美麗的瓷器可以視作中國人靈魂的底色。’西方人稱中國‘CHINA’,意即‘瓷’,它開口宏闊,舌尖輕卷。一經發出,好像手心里捧著透影白瓷,謹取謹放,鄭重華貴。”
近日,米麗宏老師在《燕趙都市報》的副刊版面“讀吧”刊發“君家白碗勝冰雪”一文,談陶瓷,其實也是在談我們熱愛的這個國家。
也正因為陶瓷的誕生,和水,和火,乃至和泥土都息息相關,所以,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出產優質陶瓷。景德鎮之所以執陶瓷業之牛耳,正脫離不了這幾點要素。
今天的景德鎮市,位于江西之東北部,被工字形的上饒夾在其中。有昌江之水自安徽祁門而來,穿景德鎮城區,過鄱陽,后與樂安河匯合,并進入鄱陽湖。這無疑是水網密織之地,除了昌江之外,景德鎮還有其支流東河、南河,以及小南河。事實上,早先的景德鎮制瓷業基本上分散于東河、南河和小南河流域,它們因河建窯,沿窯成市,因瓷而榮,呈現出“村村窯火、戶戶陶埏”的繁榮景象,催生出湘湖街、南市街、湖田市等著名陶瓷市鎮。因為這些流域全在昌江的南邊(也可以說是東邊),所以在景德鎮于東晉始以市鎮面目出現時,一度叫過昌南鎮(漢易名新平)。而這里出產的瓷器,叫做昌南瓷。直到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因鎮產青白瓷質地優良,遂以皇帝年號為名置景德鎮。
【當年景德鎮瓷器業布局|來自陶瓷博物館】
不過,在相當長時間內,景德鎮都是一座市鎮,轄于浮梁。在白居易的筆下,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句子。不像今天的浮梁,和景德鎮地位互換,委委屈屈地窩在景德鎮的北邊,好在著名的高嶺村,和瑤里景區,還屬于浮梁。
從景德鎮城區出發,沿著景瑤線一路往北,可直抵高嶺,和瑤里。一路上山丘起伏,郁郁蔥蔥。而東河在視野里時隱時現,也一路追隨。不得不說,地處北緯29°10′,東經117°15′,系中亞熱帶濕潤氣候的景德鎮,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所以不僅盛產茶葉,而且漫山遍野多是茂密的馬尾松林。眾所周知,陶瓷需經過1100℃以上的高溫燒制,而這種馬尾松富含油脂,燃燒火力強勁,因此成為瓷窯首選燃料。
也正是利用這條東河,來自瑤里的木柴、木炭還有釉果源源不斷地被輸送到景德鎮。事實上,瑤里也是燒制陶瓷的好地方。它的名字,其實源自窯里。
【據說是從安徽境內發源的東河,也叫瑤河|攝自王千馬】
但讓景德鎮的陶瓷名聲大震的,還是高嶺土的發現。這個來自瑤里的高嶺山、因高嶺村而得名的高嶺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以中國原產地為通用名稱的礦產。其礦物組成以高嶺石或埃洛石為主,含三氧化二鋁約35%,摻進瓷石制胎,提升瓷胎中的鋁氧含量。在景德鎮,匠人們有意識地將高嶺土與本地瓷石混合使用,發明了“二元配方”制胎法——因為此法提高了燒成溫度,減少了制品變形,同時改善了瓷器的物理性能,推動景德鎮瓷業開始由燒制低溫軟質瓷轉向高溫硬質瓷,最終開創了燒制大件瓷器的時代,所以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也是世界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不過,高嶺土雖然被冠以高嶺之名,但是它并不是一個如稀土一樣,很稀少的礦物。它在中國已探明的儲量達29.1億噸,有267處礦產地。仰韶時代就有高嶺土裝飾的陶器。事實上,在高嶺山被發掘之前,來自其附近麻倉山的麻倉土,就很好地充當了高嶺土這一角色。傳教士殷弘緒在探訪景德鎮之后,得出“精瓷之所以密實,完全是因為含有高嶺,高嶺可比作瓷器的神經”的結論,而歐洲如果想要做出好的瓷器,必須找到高嶺土,也許馬耳他有類似的礦物,“在表層被紅土覆蓋的一些山中可以找到高嶺礦。”
正是因為高嶺土的發現,讓景德鎮瓷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擁有了提升質量的“獨家秘方”,所以在南宋之后再次觸底反彈。而元政府也在景德鎮設立了浮梁磁局,管理小鎮繁榮的陶瓷行業。元青花由此脫穎而出,與此同時,作為當時還不算起眼的小鎮,景德鎮亦迎來了空間的發展。到了明初,更是在昌江東岸開設了御窯廠——這個專為皇帝燒制瓷器的窯廠,也是國內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官辦窯廠。在日后儼然成了景德鎮的重要地標。
很多分散在各地的窯廠,紛紛向水運暢通的昌江東岸聚集,初步形成了規模大、配套全的陶瓷工業城市,成為了以御窯廠為核心的全國制瓷中心。景德鎮一度與河南朱仙鎮、武漢漢口鎮,以及廣東佛山鎮齊名,為全國四大名鎮。
清代至民國,因國內外陶瓷需求量增加,大量人口遷移至此,景德鎮城區規模不斷拓展,沿昌江南北街市長達十三里,人稱“陶陽十三里”,形成了以昌江沿河為條帶狀延伸的城市街道系統,和以御窯廠為中心的景德鎮城市格局。
也有問題,那就是在元代,高嶺土被當局壟斷為“御土”,到明時繼續被列為“官土”,導致民窯無法分享高嶺土帶來的“紅利”。所以,在元廷壟斷麻倉土的半個世紀,及明廷壟斷的兩個世紀中,浮梁磁局和明代官窯產出大量精美瓷器,而民窯卻難見佳器。與此同時,麻倉所產麻倉土歷經兩個半世紀的采掘,日漸枯竭,造成嘉靖、萬歷的官窯瓷器質量下降。但幸運的是,隨著高嶺山代替麻倉山成為最重要的高嶺土礦所在地,當地媒體《瓷都晚報》在《它,印證了景德鎮瓷業八百年興衰》一文中指出,“明萬歷中期至清乾隆時期高嶺土官民皆能用,官窯和民窯瓷器精品倍出,高品質的瓷器產能增加,以及海禁解除,外銷瓷興盛一時,景德鎮瓷業到達頂峰。長達兩個世紀的瓷業繁榮,讓高嶺山也熱鬧了起來。”
在高嶺山采集的高嶺土,經過淘洗、搬運,再通過獨輪車,順著一條蜿蜒的小道,被運到了東河邊的東埠碼頭,進而走向了四面八方。這也讓這個在今天少為人知的碼頭,成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100多年后,一位受商業聘請的德國人李希霍芬,再次關注高嶺土,并來到景德鎮訪問,在他寫的文章中,將高嶺音譯為Kaolin。
只是高嶺山和麻倉山一樣,都經不起長期的開采。清乾隆以后,對高嶺土的開采,逐漸轉移到了臨近的星子縣(即今天的九江下轄的廬山市)。星子高嶺的品質卻不如人意,并且出土率低、運輸路線長,造成價格昂貴,使景德鎮瓷業整體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后期甚至星子高嶺土礦也被地方官府封禁,進一步加劇了景德鎮瓷業的下滑。隨著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轟然倒塌,曾代表世界頂尖水平的景德鎮御窯廠更是被迫關閉了。
更要命的是,隨著殷弘緒、李希霍芬的發現,以及更多外國人通過資料或者實地探訪高嶺土的奧秘,景德鎮從13世紀建立起的“二元配方”技術優勢,逐漸被英、德、法、意、日等國掌握,歐洲的韋奇伍德、麥森等品牌崛起,在西方代替了本該從東方進口的精美瓷器。
2024年5月下旬,當我沿著景瑤線去往瑤里,還沒到高嶺村,就看見右手前方的跑在景瑤線,距高嶺村還有一段距離,就遠遠看見右手方,在一片綠意當中,有一塊蒼黃的突出,像是中年男子禿了頂。司機說,這應該就是高嶺了。不得不說,多年的挖掘,讓山體變得有些滿目瘡痍。
它一度也成為了景德鎮的隱喻。
02
早在我5月底走訪景德鎮之前,“吾球商業地理”特約觀察員周為筠亦曾光臨景德鎮。和我一樣,他對景德鎮亦抱有向往之心。“只要跟國人一提到景德鎮,大家想到的多是精美絕倫的瓷器,想到China中國英文原意是瓷器,名源于景德鎮。千年瓷都景德鎮原名新平、昌南和或浮梁,寓意宏大仁德的景德是改用宋真宗年號。”
他曾審視過今天景德鎮的地圖,一眼可見,“景德鎮地處與徽州交界的贛西北,往北是徽州黃山九華山山脈,往南是鄱陽湖邊九江,再往南過贛州是大庾嶺,東北過鷹潭是武夷山,西邊吉安是羅霄山。整個景德鎮與江西一樣,依靠著這些山河險阻,非常清晰的地理分界線圍起來的一個區域。一個個河流兩岸的河谷平原,繁衍生息成富饒之鎮。”
他是坐著杭黃高鐵從杭州到景德鎮的,“一路黃山、黟縣、祁門,過了這些古徽州山深地偏的老城,就到了徽文化輻射的景德鎮。這里鄉下民居、宗祠、作坊、里弄多是白墻黛瓦。與徽州徽雕、筆墨紙硯特產不一樣的是,延綿千年的是窯火是陶瓷。”和想象中有些相似,“這里滿街都是賣瓷器的店,從家居用品到裝飾品,從日常器皿到藝術品陶瓷,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的要啥有啥,不過最多還是十元三串的瓷器手串。”但讓他有些失望的是,“有瓷這個名片的景德鎮,城市建設卻沒跟得上,老城破破爛爛的看不出什么規劃痕跡,城建面貌比一般沒什么資源的四五線城市都不如。撫州弄、人民廣場等商業區破敗擁擠,一旦五一假期涌入百萬旅游人流,整個城市顯得到處亂糟糟的。”
好在市區還有稍微有些調性的陶溪川文創街區。但在他到達的日子里,正被圍起來收門票,做了一個春集的國際陶瓷展,喊來一批老外擺攤來賣陶瓷手工藝品。文化集市和古窯廠房混搭,終于有個地方可以容納涌入的那么多年輕人打卡。
我也曾跟著他的腳步,來到這個街區。這個和陶瓷博物館一樣,到處都是年輕人的街區,讓我一眼就想起了北京的798。粗樸的紅磚,到處蔓延的綠植,勾勒出了無數廠房的影子。而廠房的門口,還有“人學王進喜,廠舉大慶旗”等口號式的對聯。但進入之后,卻別有洞天,或是飯館,或是書咖,或是高級瓷器店,一旁還有高聳入云的煙囪,讓我又想起孫悟空和二郎神變法時,那根沒法隱去的尾巴,只好化作了寺廟后的旗桿。這些煙囪也正像那有些突兀的旗桿。
【受年輕人喜歡的陶溪川文創街區|攝自王千馬】
但也正是這些煙囪,讓這個大部分是仿建的街區,和過去保持了相應的關聯。在和去往瑤里的司機師傅聊天過程中得知,這里其實是當年的光明瓷廠,還有宇宙瓷廠的所在地。
1950年4月,景德鎮在沒收民國時期江西瓷業公司基礎上建立了建國瓷業公司。它也是全市最早成立的國營陶瓷企業。宇宙瓷廠正是建國瓷廠第一分廠。根據此街區“景德鎮工業遺存博物館”所展示的資料,1956年1-2月,經景德鎮市人民委員會批準,將景德鎮市第一至第九制瓷社改為第一至第九瓷廠,同時美術瓷廠、美術彩繪瓷廠全部轉為地方國營瓷廠,后來又更名為紅星瓷廠、建筑瓷廠(景陶瓷廠)、宇宙瓷廠、紅旗瓷廠、新平瓷廠(人民瓷廠)、東風瓷廠、華電瓷廠、藝術瓷廠。除了宇宙瓷廠的前身是建國瓷廠第一分廠,光明瓷廠的前身紅旗二廠。前者于1958年9月1日成立,后者于1961年成立。在計劃經濟年代,景德鎮相繼組建了十幾家國營瓷器廠,統稱為“十大瓷廠”。因為是統稱,所以“十大瓷廠”的名錄多不一致,但是,光明瓷廠和宇宙瓷廠大多都屬于“十大”行列。
尤其是以生產出口的印花類陶瓷(如十二金釵藝術系列)為主的宇宙瓷廠,是機械化做瓷的最早實踐者。其一直倡導“日用瓷藝術化,藝術瓷日用化”。雖幾起幾落,但它的產品質量始終名列全市陶瓷系統第一,出口創匯第一,曾被外商稱為“中國景德鎮皇家瓷廠”,真不愧“宇宙”瓷廠。
更重要的是,它創建的隧道煤窯,成了陶瓷燒窯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1965年,基本上實現了以煤代柴,而光明瓷廠開建的全國第一條煤燒還原焰的隧道窯,更為全市推廣使用隧道窯燒成提供了樣板。有文曾指出,煤燒隧道窯的大量使用,當時至少有五個方面的意義:一是極大地減輕了職工的勞動強度,二是有效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三是充分利用了本地煤炭資源,四是使陶瓷燒成的科學化跨上了一個新臺階,五是為下一步陶瓷燒成燃料升級打下了基礎。
也正是陶瓷由柴改煤,讓這個街區出現了巨大的紅磚煙囪。它們是用來排煤煙的。1969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現在定居深圳的呂有德先生,小時記憶中的畫面是:燒瓷時灰黑色的滾滾濃煙像激戰中戰場上的硝煙,鋪天蓋地,當時覺得相當威武雄壯,污染確實太大了,后改燒石油和焦化煤氣。
今天的“景德鎮工業遺存博物館”依然完整保留著煤燒圓窯包、煤燒隧道窯、油燒隧道窯、焦化煤氣窯、各種制瓷工具、口述歷史檔案,在王先生看來,這些“記錄著新中國前四十年景德鎮陶瓷人從手工走向機械工業化的光榮和夢想、奮斗和奉獻。在當時一貧如洗、列強環伺的艱難時期,那二代人胼手胝足、奮發踔厲的風雨征程感天動地。”
只是,宇宙再大,還是不可避免地沒落了。1996年,隨著改革破產,宇宙瓷廠一度成為“瓷都”敗落的工業廢墟。在2012年啟動街區改造之前,它就像個碩大的瘡疤一樣,成為這個城市最殘忍的存在。
司機師傅說他全家一大半人都在這里上班,因為自己想尋找另外的生活,所以參軍離開了家鄉。但讓他疑惑的是,當年改革的時候,其實宇宙廠還是活得可以的,但最終把自己給搞沒了,還“爛尾”了那么多年。
不得不說,撇除當年國企改革是否有些失誤不說,隨著2009年景德鎮成為國務院第二批資源枯竭性城市,宇宙陶瓷廠的倒閉,也許只是早兩年,或者遲兩年而已。它的死亡趨勢,似乎不可避免。毫無疑問,這又進一步制約了景德鎮的發展。這個名字中掛著“鎮”,卻是瓷業大市的城市,在想象中的未來,也許和白銀,和銅陵,和玉門一樣,成為資源詛咒下的“犧牲品”。
但問題又來了,當景德鎮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時,在陶瓷資源遠遠不及景德鎮的廣東,近些年來卻逆勢而上,推出了東鵬、金意陶、馬可波羅等陶瓷品牌。周為筠就有一位陶瓷的朋友和發小,這么多年都是在佛山扎根創業。甚至杭州都有諾貝爾。
而作為瓷都,景德鎮為啥只能仰望過去的余暉,而將產業和城市慢慢變成懷舊的遺址,以及陶瓷精神發源地、旅游目的地?
03
2024年4月份,當我在山東東營經開區的國瓷,看到這個以石油出名的城市,在陶瓷產業上拿出了一份獨特的成績單:它除了是全球第一家使用水熱法生產氧化鋯和氧化鋁納米粉體的企業、國內最大的高檔納米級鈦酸鋇生產企業,還是汽車尾氣催化領域的目前國內最大、全球第三的蜂窩陶瓷生產商。
正如公司的全稱: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陶瓷在它手上不僅僅是藝術品、餐具、衛浴,以及陶瓷烤牙,它還是面向未來的新材料,像日常用的手機等電子產品中的電容器等電子元器件,就有這家公司生產的鈦酸鋇材料——作為電子工業的支柱,猶如人體血液中的血紅細胞,它的后道產品叫作“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MLCC)”。這也讓國瓷成為國內 MLCC 介質材料龍頭。
在民生證券于2023年出品的國瓷材料研究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國瓷自 2005 年 4月成立起一直從事于各類高端功能陶瓷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通過自主創新與外延并購,形成了包括電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醫療材料和其他材料四大業務板塊,產品應用涵蓋電子信息和通訊、生物醫療、新能源汽車、建筑陶瓷、汽車及工業催化、太陽能光伏等領域。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成為國內重要的高端功能陶瓷材料制造商。它在東營的立足,讓逐漸受限于石油資源的東營,有了新的突圍路徑。
通過國瓷,讓我看到了今天的陶瓷產業已經不再局限于“壇壇罐罐”。而在近日,我在東莞松山湖的新材料實驗室走訪,同樣看到了陶瓷材料也是這個實驗室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多孔介質超焓燃燒甲烷及VOCs(多孔介質超焓燃燒工業廢氣)一體化處置裝置”,因具備處理效率高、能耗低、環保低氮以及燃燒充分等優勢,已在勝利油田完成示范應用。相比傳統火焰燃燒,以自主研發的碳化硅多孔陶瓷材料及相關燃燒技術為基礎的多孔介質燃燒,加熱更加均勻,節能減排效果明顯,所以它在油田加熱爐低氮燃燒器、油田甲烷VOCs超焓燃燒裝備以及石油化工反應分離規整填料等產品方面,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
與前者在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一道獲優秀產品獎的還有“高折射透明陶瓷”。它無疑打破了我對陶瓷跟磚瓦一樣并不透明的“偏見”。如果不說,很多人很難想象,我們身邊的很多智能設備,包括智能蓋板/背板、高折射光學鏡頭和AR高折射光波導基板等,用的就是這種透明陶瓷。它的出現,有效解決了國內對進口高端玻璃材料的依賴問題和藍寶石材料的高成本問題。
如果說馬可波羅、諾貝爾這些建筑陶瓷,多多少少還跟我們印象中的陶瓷產品大差不差,但國瓷,以及上述的陶瓷產品,讓我們在工業信息時代重新發現陶瓷。
在這一產業上表現得更為亮眼的,無疑還是日本的京瓷。1959年,正是景德鎮計劃經濟下的國營工廠時期,京瓷也在一家小作坊中創辦了。當時整個公司只有28名同事,開始從事電視機用陶瓷電感器的生產。起初,他們的目標是成為那條街上首屈一指的公司,但隨后他們有了一個宏偉愿望,即:成為全球第一的精密陶瓷制造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如今京瓷在全球擁有約80,000名員工,而且能提供200多種陶瓷材料,包括氧化物、非氧化物和金屬陶瓷復合材料。在它所提供的陶瓷產品當中,1970年前后主要是電子零件、工業用零件;1990年前后主要是工業用零件、半導體加工設備用零部件;2000-2010年間主要是液晶顯示器大型零部件、LED用藍寶石;2010年后,又加上了宇宙和天文相關部件……可以說,從精密陶瓷的制造起步,京瓷不斷拓展其技術邊界,涉足電子元件、信息通信、生活與環保等多個領域。
正是持續不斷地向全球提供品類繁多、富有創新的陶瓷產品,京瓷成了目前在全球能量產高質量的精密陶瓷企業中的佼佼者。
今天的京瓷,正積極布局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新興領域,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解決社會問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追古撫今,不禁為景德鎮感到遺憾。當自己的看家本領被別人所學習,所“引用”,與此同時,歐洲的陶瓷從傳承之初就朝著工業化發展,不斷走向生產的工業化,以及工業化的生產,而我們還依舊陶醉于小手工業的余暉之中,最后只能被人革命。盡管司機師傅一再告訴我,事實上景德鎮也有不少像諾貝爾這樣的建筑陶瓷,但是不得不承認,知名的太少了。
未來的景德鎮,需要在工業時代擁有屬于自己的拳頭產品。這樣才不負瓷都之名。盡管有些晚,但總比抱著個金飯碗,卻討飯要好!
當然,隨著中產階級的提升,以及審美的需要,以前引領世界潮流的瓷器,在今天依舊有著很大的需求。對景德鎮來說,發展工業時代的拳頭產品的確重要,但也要謹記過猶不及,不要過去叫人小甜甜,今天卻叫人牛夫人。
【現在的御窯廠,已經變成了吃住行的文創街區|攝自王千馬】
“滄海桑田,高嶺山的采礦遺跡已掩映在秀山麗水之間,瓷業競爭也早已擺脫手工業陶瓷技術壁壘與高嶺土資源束縛,現在瓷業競爭在于人才、創意、科技、營銷與傳播,在更多維度展開市場資源爭奪。雖然如此,高嶺山和高嶺土的故事對景德鎮仍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們是景德鎮陶瓷歷史文化最重要的遺產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最寶貴的一部分。”當地媒體顯然對此亦有警醒!
身處燕趙之地的米麗宏老師,同樣也關注白瓷的復興!如果說青如玉明如鏡的青瓷只合“天青色等煙雨”的江南,那么,蒼茫的北方大野則有“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的白瓷!我不是太懂白瓷,不過我知道邢臺內丘所在的邢窯,唐代時為制瓷業七大名窯之一。資料上說,白瓷是將胎釉當中鐵元素降到1%以下而誕生的。隋代透影細白瓷杯便是隋代邢窯工匠的首創,后人評價它聲如磬、薄如紙、白如雪,器壁最薄處僅有0.7毫米,入酒不改酒色,入茶則顯茶色。“白瓷的問世,結束了自商周以來,以青瓷為主長期一統天下的局面,形成了我國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新格局。”但是,今天的邢臺,也和景德鎮一樣,面臨著窯火綿延,又該如何推陳出新,擦亮自身金字招牌的困局。
幸運的是,米老師等到了:2017年,投資1.5億元的邢瓷專業博物館——內丘“中國邢窯博物館”建成開館。它由7個高低不同的碗形空間組成,外觀圓潤飽滿、博大瑰麗。館內700多件邢瓷藏品,借助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得以全方位展示。
她還看到了:內丘縣弘川邢瓷陶瓷有限公司廠房內,那位叫耿輝敏的生產廠長,年復一年,制漿、練泥、拉坯;研究器型設計、雕刻、施釉;然后實施素燒、爐燒,精準掌握爐溫控制……邢白瓷,在他手下,一件件煥彩復出;而對邢瓷藝術的追尋,成了他的一種人生范式……
正是有這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讓他們等來了中華復興的今天!
今天,當我們將這水與火的詩,放到現代的聚光燈下去看,正如米老師所說,呈現的審美品位也是非常前衛的。
它們或是青色煙雨似江南,或是君家白碗勝冰雪,更重要的是,它們既是文化傳承,亦是不朽匠心,更是中國人面向這個世界的文化自信!
附件
《城市戰爭:
國運、時代及世界三重奏下的中國區域沉浮》
入選:
“新華薦書”2023年度十大好書
中國出版集團2023年度優秀主題出版物
及2024年度全民閱讀書單
長安街讀書會第20230103期干部學習新書書單
春風悅讀榜2月書單
北京書評2023年01期優秀圖書推薦書單
第五屆“全民閱讀·書店之選”人文社科類
十佳圖書候選作品
人民日報圖書館2023年6月“金臺好書榜”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23第一季度影響力圖書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中國式現代化”主題重點推薦書單
今日頭條“頭條好書精選”2023年2月書單
2023年2月百道好書榜
當當、京東、文軒網,以及線下各大書店均有售。
- THE END -
吾球商業地理
見城市生長和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