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妝浪潮獲悉,上海寶山警方公布了4起利用直播和電商平臺實施侵權假冒的案件,涉案金額超過1億元。其中,一起制售假冒Mistine蜜絲婷防曬霜的案件尤為引人關注。
故事的開端是一位普通消費者李女士。去年底,她在某知名帶貨主播的直播間購買了Mistine蜜絲婷防曬霜。
然而,這款價格低于市場價五分之一的產品,卻在使用時讓她大失所望。簡陋的包裝、漏液的瓶身、防曬霜顏色的異常以及涂抹后的刺痛感,都讓李女士懷疑自己買到了假貨。
經Mistine蜜絲婷品牌方和檢測機構鑒定,李女士的懷疑被證實,這款防曬霜確為假冒產品。
報案后,寶山警方迅速展開調查,最終鎖定了以李某、林某為首的制假售假團伙。
調查顯示,二人通過購買正品Mistine蜜絲婷防曬霜,并取得短期經銷許可,以此為掩護大肆生產和銷售假冒產品。通過與印刷工廠和假冒化妝品生產商合作,他們制造了大量假冒的瓶身和膏體,最終將這些假貨通過直播間銷售給毫不知情的消費者。
為了提高銷量,李某與某傳媒公司負責人徐某合作,利用人氣網紅直播帶貨。通過虛假宣傳和低價誘惑,直播當日的銷售金額突破100萬元。
目前,李某、林某因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被刑事拘留,其他涉案人員也因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被依法取保候審。
上海警方提醒廣大消費者,保存好支付記錄和電子訂單等憑證,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侵權假冒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防曬頭部品牌,Mistine蜜絲婷在市場上有較高的知名度,由于其價格定位低端,Mistine蜜絲婷頻頻成為假冒對象。
美妝浪潮整理發現,僅在2021年至2023年間,汕頭和揭陽等地就查獲了數萬支假冒Mistine防曬產品。2021年8月,汕頭市潮南區的一個工廠就曾被查獲6300支假冒Mistine防曬霜。2022年7月,汕頭市潮南區另一個工廠被查處,查獲近1.2萬支假冒Mistine防曬乳及6200支半成品,近1.4萬支假冒Mistine防曬精華。2023年4月,廣東揭陽市惠來縣執法部門搗毀一個制假窩點,查獲假冒Mistine化妝品近萬支。
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近些年,通過直播購物的方式成為廣大消費者的新寵。然而,不法商家利用直播和電商平臺銷售假冒產品的現象背后,是直播平臺在產品準入方面的監管機制存在缺失,且懲戒力度不足等問題。品牌方和平臺之間的合作不緊密,也助長了假冒產品的泛濫。因此,消費者在享受直播購物便利的同時,也需要主動提高警惕,避免被低價誘惑而忽視產品質量。
網紅直播間水有多深?
據《2023年“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2023年“雙11”期間有關“直播帶貨”負面信息近150萬條,涵蓋價格壟斷、低俗帶貨、虛假宣傳等問題。
除了直播售假,據美妝浪潮整理,今年以來,各地還公布了多起與化妝品直播帶貨相關的不法案件。這些案件涉及夸大宣傳產品功效、普通化妝品當特殊化妝品售賣、虛構價格欺騙消費者等“套路”,給消費者帶來了諸多困擾。
今年3月,杭州緹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就曾因虛假宣傳而被杭州市監局罰沒24萬元,案件具體情況是杭州緹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通過旗下直播間推廣三式解憂美肌無羨春光精華液化妝品時,功效宣傳與國家藥監局國產普通化妝品備案內容不一致,普通化妝品宣傳特殊化妝品功效。
據了解,杭州緹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一家MCN公司,累計服務超過3000個品牌,全網粉絲覆蓋3.5億,簽約了@氧化菊、@Uni穎兒、@Stephy謝婷婷、@一枝南南等多位達人。連這樣頭部的MCN公司都會在涉嫌違規并被處罰的情況,更遑論普通的博主和直播間,犯錯的可能性無疑更大。
另有一案,杭州泛恩品牌管理有限公司通過發布虛假的價格比對信息,誤導消費者認為華熙生物夸迪抖音某店鋪的價格遠低于天貓店鋪,涉嫌不正當競爭。
案情如下的,2023年10月30日,抖音“小餅干”直播間舉辦了一場“夸迪專場”直播活動。該直播間由當事人負責提供直播運營全托管服務及推廣策劃服務。活動開始于上午9:30,期間主播推廣了抖音店鋪“夸迪官方旗艦店”銷售的“【小餅干專屬】夸迪華熙生物夸迪5D玻尿酸戰痘次拋30ml”。
在推廣過程中,主播宣稱該產品在貓貓店售價368元,但在直播間只需288元,并額外贈送一支價值99元的正裝產品。同時,直播間工作人員展示了一塊展板,顯示天貓店鋪“夸迪旗艦店”同款產品售價為368元。然而,經調查發現,該產品在天貓店鋪存在多個銷售鏈接,實際價格分別為折后318元和直播券后288元。最終,杭州泛恩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被罰款20萬元。
類似上述案件的情況,如今在各直播間仍頻繁發生。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市場秩序,亟需加大打擊力度。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山東省煙臺市市場監管局正式提出要嚴查網紅制造直播間虛假人氣,集中清理網售標簽或宣傳信息違法的化妝品,打擊網售化妝品等領域的違法行為,并發布了《關于開展“網絡+監管”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方案》),打響了用更嚴格的市場監管和更嚴厲的行政處罰震懾不法商家的“第一槍”。
據了解,《方案》適用于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網絡交易平臺內經營者、以及其他網絡交易經營者三大主體。通過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工具進行營銷活動、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行為,屬于市場監管部門職責范圍的,也將納入監管。
例如,在反不正當競爭方面,《方案》明確,市場監管部門將重點整治經營者通過客戶端、小程序等渠道,對自身資質、服務或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來源等進行虛假宣傳以吸引流量、誤導消費者的行為。而在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市場監管部門將關注線上店鋪銷售產品中的違法關鍵詞,實施24小時全天候網絡監測,實現信息共享和快速響應,提高發現問題和處理產品質量問題的能力。
凈化化妝品行業市場環境,保障消費者權益,離不開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更離不開嚴格執法和包容審慎監管相結合的監管機制,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監管手段將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市場監管機構也將更加積極地采取行動,打擊相關違法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