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愛川大的。在川大住的那半年,我認真讀完了魯迅全集。川大的校園很好,比我的母校北師大強多了。
但是我也會捍衛自己的觀點:15年來,川大對成都的影響以及與成都的交往都在減弱,這是因為它更封閉了。
當然不光是川大這樣。北師大也許更嚴重,我現在偶爾去北京,都不想回北師大了。我失去了自己的母校。
如果我們以為現在是常態,或者像有些人感嘆的,有些大學比川大更……這也沒什么問題。
我想說的是,大學和城市的關系可以更親密。
我住的樓下,新開了一家書店。我進去數了一下,店員有6個。作為書店從業者,我羨慕之余只有嘆氣。
這個書店距離哥大步行15分鐘,它的門口就是舊書攤,書店自己也經常擺一些書在外面,贈送。
除了這家新開的,哥大門口還有兩家書店。一公里以內,大概有20家咖啡館,很多生意都不錯。
人們似乎在到處走動,有無數的話要說——很少有人拿手機自拍,而是更多面對面交流。
哥大還有一個很有特色的服務,3公里以內可以叫“校園滴滴”,在晚上免費接送“哥倫比亞人”,包括我這樣的訪學者。
朋友曾問司機:去酒吧也要接送嗎?司機回答:三公里干什么都可以,學校都會默認你的流動是為了學習。
這就是我要說的,一個大學應該成為社區:更多自由,更多流動,更多交往。這樣的大學就會對城市產生更大的影響。
川大曾經比較接近理想狀態。當人們說它是“九眼橋大學”時,意思其實就是整個九眼橋都是川大社區。
庫聞書店依托川大,書店真的不錯。我在上篇文章中也談到,書店老板葛老師請很多川大老師來分享——這里有一些川大師生,很明顯還不夠。
去哈佛的時候我去看了哈佛書店。它1932年開始就在那里。我的朋友蔣金晗博士30年前在那里拍照,和我現在在那里看到的沒有什么不同。
多少代學生過去,書店還在,這就變成了共同的文化記憶。這樣的書店,永遠不會倒閉——網上看了一下,它前幾年甚至還融資了。
有些人說,庫聞不開了,就是自己的經營問題,和川大無關。這話很理直氣壯。但是你圍著望江校區轉一圈,已經一個書店都沒有了。
這真的不是一個問題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