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路透在6月4號發表了一篇有關中國樓市預測的文章。
文章的主要觀點我總結下。
1 從新屋建設量上看,最快明年就可以觸底企穩。也就是房地產對GDP的壓力,可能在明年就會逐漸消解。
理由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我們未來10年的需求是每年9.5億平米,考慮到現有的庫存也會消化掉部分需求,所以大概每年需要新建7.15億平米的房屋。這個略高于2023.5~2024.4的6.34億平米。
這個對我們經濟有利,應該算是好消息。
2 價格趨勢方面,文章比較了我們和美國,日本,西班牙三國的房地產泡沫。美國西班牙大概是跌了5年觸底,而日本是跌了18年觸底。而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樓市下跌趨勢應該會跟日本比較相近。
以2021年Q3為下跌起點,如果是美國西班牙模式,那么價格見底應該在2026年底,如果是日本模式,那么價格見底可能就要到2035之后了。
不過我對此觀點持保留態度,并不完全同意文章的觀點。這里我們先按下不表,再來看文章說的第三個觀點,第三點我認為也是最重要的。
3 文章提到了我們的救市策略,也就是我過去反復在文章中強調的托而不舉。
在這里,文章明確提到,上面并不是要把房價拉起來,而是要讓市場穩定下來,或者是跌得慢一點。
也就是我過去文章所說的,讓樓市橫盤或慢慢下跌,在不觸發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下實現軟著陸。
我認為正確的認識到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這決定了你該采取什么策略來應對。比如在去年最早的認房不認貸落地之前,市場其實有兩派觀點。
第一派,也是主流觀點,就是認為上面要把房價拉起來,而由于我們的控制力很強,所以真的要拉,其實是有概率能拉起來的。所以那時候有不少人都認為會復刻2016的行情。
因此很多有負債的炒房客的想法是,好不容易熬到暖風頻吹了,政策上開始放開了,開始支持了, 不能倒在黎明前,所以要繼續持有。
甚至有更激進的,既然要復刻2016,那就應該要在新一輪救市開啟前買入房產博取漲幅。
所以,很幸運的,這些人也就成了我們高位套現的對手盤。
第二派,則是我的觀點,認為認房不認貸的落地,是新一輪房價下跌的開始,并且從各種跡象判斷,上面是在推進軟著陸,而不是在拉房價。我也在認房不認貸落地前就預言了樓市新一輪下跌的趨勢。文章如下:
從房價的走勢圖看,正是從認房不認貸開始,京滬樓市才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下跌。
我們的早期粉絲,或是我們知識星球的同學都知道,我在2020年之前,持續在京滬杭蓉等各大城市買入了不少房產,然后又在2023年認房不認貸之前把要拋售的房產逐套拋出,我去年也在知識星球里詳細寫了那段經歷和賣房的心理博弈。
所以我在寫文章時肯定是言行一致的,不會唱空做多或是唱多做空。
那么,現在既然路透社把這個托而不舉,或者說是維持樓市穩定或緩慢下跌的意圖說出來了,會在樓市造成下跌的一致預期,從而變成硬著陸嗎?
這也是昨天有個粉絲問我的問題。
我認為是不會的,首先看到路透這篇文章的人,肯定是少數。另外,有些人即使看到了,也會當成是陰謀論而直接無視。
樓市的多空分歧依然存在,并沒有出現一致預期。
并且,市場依然還存在著一種看法,就是上面在逐步打開限購限貸,等發現各種救市舉措都沒有用的時候,就會搞大放水。甚至這種看法在房圈內還是主流意見。
所以軟著陸依然是會繼續進行下去的。只是最終結局,相信大放水觀點的人,會完整吃下樓市軟著陸之前的所有樓市跌幅。但這個也沒有辦法,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認知和判斷買單。
不過,在我們的粉絲中,也有人認為我是炒房客,對此,我也不做任何反駁,確實過去的那些房產的買賣經歷,也都擺在這里。但我想說的其實是,無論房產還是股票,這些都只是手段,而賺錢才是目的。
網上有一些輿論,把投資分為房圈,股圈之類。還會提到房圈和股圈的相互鄙視。我認為是完全沒有必要把房圈和股圈對立起來的。
因為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當然是全都要,只要是可以賺錢的。
投資,依賴于你對宏觀的理解,對底層邏輯的認知,對數據的追蹤。所以,對宏觀認知深刻的人,股市可以賺錢,樓市也是可以逃頂的。
我們的老粉絲都知道,我過去寫文章,對股市的預測從來都是馬前炮(現在粉絲多了為避免大家都懂的麻煩就不寫了)。比如去年年中我還發過這張圖,都是馬前炮。
我們對樓市的預測,也是在京滬最高點的2023年,特別是認房不認貸落地之前,發了多篇公眾號文章讓大家賣房逃頂。
而很多房圈的人,在股市賺不到錢,所以鄙視股圈崇尚房圈,但問題是他們在樓市賺錢也是因為2021之前樓市從來沒有像樣的下跌過,才錯把運氣當成了能力。一旦樓市大周期開啟,這些人也都是沒辦法在2022~2023逃頂的。同樣會在樓市虧得一塌糊涂。
能讓你賺到錢的并不是房圈和股圈的區別,而是你的能力和認知達到什么程度。這個才是根本的決定因素。
最后,我們來說一下之前按下不表的部分,也就是他們預測的我們的房價走勢更像日本的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可以說,完全不重要。
不論房價是像美國西班牙那樣在2026年底觸底反彈,還是在2035年之后才觸底反彈,對我們都不重要。
因為我們持有現金,用巴菲特的話說,就是持有一份沒有期限的看漲期權。我們只要跟蹤市場,在市場底部反轉的時候,再次買入資產,甚至擴張債務買入資產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不是預言家,我們是來賺錢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