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聯軍事百科全書關于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有如下的介紹:蘇德戰爭中1944-1945年西部方向上的蘇軍戰役戰略軍團。方面軍于1944年2月17日組建,下轄諸兵種合成第47、第61、第70集團軍和空軍第6集團軍。方面軍野戰領率機關是在原西方面軍野戰領率機關基礎上組建起來的。1944年4月5日撤銷建制。原方面軍所屬第47、第61、第70集團軍轉隸白俄羅斯方面軍,其野戰領率機關調往日托米爾地域大本營預備隊。
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1個方面軍組建不到2個月就撤銷了,背后是不是還有別的原因呢?實際上這正是本文涉及的波列西耶戰役,這是這場戰役使得新組建的該方面軍撤銷建制。
1944年1月27日至2月11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羅夫諾-盧茨克戰役的成功實施使得紅軍能夠占據有利位置,可以攻擊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側翼和后方。與此同時,也為紅軍向科韋利-布列斯特方向發展進攻創造了條件。
1944年1月27日-2月11日羅夫諾-盧茨克進攻戰役
對于德軍來說,科韋利意義重大。它是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之間唯一的主要城市,現在被普里皮亞季沼澤隔開。它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交通樞紐,位于華沙-盧布林-赫爾姆-羅夫諾和布列斯特-利沃夫鐵路線上,共有六條鐵路線匯聚于此,幾條大型公路也穿過科韋利。后一種情況在波列西耶發揮了巨大作用-一個平坦的低地,擁有眾多湖泊和沼澤,由密集的河流和運河網絡穿過。
作戰區域波列西耶(普里皮亞季盆地)是一片樹木繁茂的平坦低地,有許多湖泊和沼澤,河流和運河縱橫交錯。普里皮亞季支流、斯托霍德河、圖里亞河、維熱夫卡河及其上游的普里皮亞季本身形成了一系列天然屏障,在春汛時難以逾越。公路網很不發達,由于大面積的沼澤地,部隊在公路外的推進受到很大的阻礙。這一地區傳統上被認為不適合大規模部隊的作戰行動。例如,在1941年夏戰役中,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主力從南北繞過。因此,蘇軍在波列西耶的正面進攻行動的部署對敵人來說是出乎意料。
考慮到這一因素,根據最高統帥部大本營1944年2月17日的指令,在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2月17日由白俄羅斯方面軍改稱)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接合部成立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向科韋利方向進攻。方面軍司令Павел Алексеевич Курочкин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庫羅奇金上將(1900.11.19-1989.12.28,1959年9月8日晉升大將),方面軍參謀長Владимир Яковлевич Колпакчи弗拉基米爾-雅科夫列維奇-科爾帕奇中將(1899.9.7-1961.5.17,1961年5月5日晉升大將)。
庫羅奇金大將
新成立的方面軍由下列部隊組成
-來自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第61集團軍(近衛步兵第9軍和步兵第89軍,步兵第55和第356師;合計8個步兵師)、近衛騎兵第2和第7軍、坦克第68旅
-來自烏克蘭第1方面軍:第13集團軍步兵第77軍(3個步兵師),第 47 集團軍指揮部及其所有增援部隊和后方單位機構
-來自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第70集團軍(7個步兵師)和步兵第125軍(4個步兵師)、空軍第6集團軍(近衛強擊航空兵第3師、殲擊航空兵第366師、夜間轟炸航空兵第242師、偵察航空兵第72團和民航航空兵第3團)、高射炮兵第65師、迫擊炮兵第32師、反坦克殲擊炮兵第3旅和工兵第48旅。此外,作戰中第聶伯河區艦隊也歸方面軍指揮。
1944年初蘇軍СУ-76М自行火炮在戰斗前
鏈接-該方面軍實力
1944年3月15日:共18個步兵師、6個騎兵師、1個坦克旅和5個坦克-自行火炮團,共14.94萬人,裝備3039門火炮和迫擊炮、12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與122架作戰飛機。主要突擊力量為第47和第70集團軍,共8個師,6.64萬人,裝備1362門火炮和迫擊炮、21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與122架飛機
1944年4月5日:共25個步兵師、6個騎兵師、1個坦克旅和9個坦克-自行火炮團,共19.74萬人,裝備4142門火炮和迫擊炮、191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與181架作戰飛機。主要突擊力量為第47和第70集團軍,步兵第25軍和近衛騎兵第7軍,共19個師,12.83萬人,裝備2635門火炮和迫擊炮、128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與181架飛機
順便說一句,盡管建立了單獨的方面軍,但游擊隊于 1944 年 2 月 23 日首次嘗試占領科韋利。在烏克蘭游擊隊運動總部命令下,А.Ф.Федоров費多羅夫和С.Ф.Маликов馬里科夫兩人指揮7000名游擊隊員準備奪取該城。根據游擊隊情報,守軍兵力為2000多名德軍和400名匈牙利軍。2月23日游擊隊開始行動,包圍并襲擊了城市以北15公里的涅蘇霍耶熱村。2月24日,游擊隊重創第17警團2營,該營殘部迅速撤退。之后德軍組織反擊,游擊隊在缺少蘇軍的支援下無法接近城市,官方數據是95人犧牲115人受傷。
1944年2月在白俄羅斯莫吉廖夫和波列西耶地區活動的帕科霍緬科第37游擊旅
3月4日,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司令部接到最高統帥部命令,下令準備以科韋利為主攻方向的進攻戰役。戰役目的是推進到柳別紹夫-卡緬卡希爾斯基-科韋利一線,之后解放布列斯特、圖羅夫、達維德-戈羅多克、魯別爾、斯托林等城市,隨后準備渡過西布格河。
蘇軍計劃進攻中央集團軍群第2集團軍和南方集團軍群第4裝甲集團軍結合部。根據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指令,在所有部隊集結之后進攻在3月12-15日發起。擬定的作戰計劃應不遲于3月6日上報紅軍總參謀部。也就是說,用兩天時間來規劃行動,不到兩周的時間來準備。
為什么蘇軍最高統帥部如此堅持盡早發起進攻?事實是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當面敵軍只有1個步兵師、1個保安師和幾個倉促組建的戰斗群。當然,德軍維京黨衛軍裝甲師仍在撤離,5個匈牙利師部署在后方。盡管如此,蘇軍在人員和裝備上都具有明顯優勢。但是,不幸的是,蘇軍統帥部仍然沒有考慮到在春季解凍期間部隊必須通過樹木繁茂的沼澤地區。
1944年3月15日-4月5日波列西耶進攻戰役
3月上半月,為準備即將到來的攻勢,蘇軍在斯托赫德河西岸奪取橋頭堡并進行戰斗以改善陣地,第47集團軍和第70集團軍以可用的兵力攻擊敵軍。第二天,第61集團軍也加入交戰。
盡管自然和天氣條件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但第47集團軍還是突破敵軍頑強防御陣地,到3月18日推進30-40公里前出到科韋利并封鎖了這個大城市和交通樞紐。而第61集團軍到3月底之前在其右翼肅清了普里皮亞季河南岸之敵。到3月20日,第70集團軍已經推進60公里。
德軍統帥部深知蘇軍集團向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和后方構成的危險,緊急采取了措施。為了制止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的突破,將1個裝甲師與7個步兵師和1個滑雪旅及5個強擊火炮旅轉移到了受威脅的方向。此外,為了加強對部隊指揮控制,3月28日德軍將第4裝甲集團軍的部分部隊轉隸到第2集團軍,這樣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的分界線向南有所移動。
1944年3-4月在科韋利的黨衛軍維京師擲彈兵,肩扛1挺MG-42機槍,左邊轉身士兵拿著當時最新的StG-44突擊步槍,背景是 PzKpfw V豹式坦克
3月23日開始,德軍開始一系列強有力的反突擊,準備奪回科韋利。經過十天激戰,德軍改善了態勢,擊退了蘇軍第47和第70集團軍,第47集團軍被逼到城東。到4月5日,前線已經穩定在科韋利和拉特諾市以東的轉彎處。在10天的戰斗中,第 61集團軍成功推進了4-8公里,清除了斯托林以東的普里皮亞季南部海岸敵軍。
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損失了11132人(純減員2761人)。蘇軍指揮部估計敵軍被擊斃和被俘1萬人,此外損失100門火炮和迫擊炮、50輛坦克和36架飛機。另外的官方數據是該方面軍2月24日-4月5日純減員4987人,傷病減員16741人。
實際上,蘇軍的這次戰役僅解決了進攻的直接任務-到達柳別紹夫- 卡梅-卡希爾斯基-科韋利一線。德國人設法將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行動區內的幾乎所有主要定居點都掌握在他們手中。然而,在撤退了大量敵軍后,前線為其他方向的成功進攻做出了貢獻,特別是烏克蘭第1方面軍對切爾諾夫策的進攻。
1944年強擊航空兵第571團接受準備起飛任務,背景伊爾-2強擊機裝備НС-37航炮
對于蘇軍來說,波列西耶戰役,說得委婉些,不是很成功。這里不能不提到方面軍指揮部的錯誤:沒有建立突擊力量,每個集團軍在很寬的地帶獨立進行突破,偵察存在缺陷,部隊管理方面效率很低,在進攻中想執行原來的計劃而不考慮變化的情況。并非巧合的是,戰役結束后,1944年4月5日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撤銷建制,原方面軍所屬第47、第61、第70集團軍轉隸白俄羅斯方面軍(4月16日改為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其野戰領率機關調往日托米爾地域大本營預備隊。1944年4月24日,由于西方面軍劃分為白俄羅斯第2和第3方面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重新恢復。
通往偉大勝利的道路充滿了荊棘,而這一事實絕不應該被掩蓋,把它說成是在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戰役以及第聶伯河戰役之后,紅軍根本就沒有失敗。最主要的一點是,它們的復發頻率越來越低,而痛苦的教訓并沒有被遺忘。這一點很快就得到了證實,3個月后在著名的巴格拉季昂行動蘇軍擊潰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
1944年7月17日德國俘虜在莫斯科游行中,為首的是19名德國將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