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建設之日起,福耀科技大學(暫名)就一直受到各界的關注。2024年3月,剛剛從西安交通大學退任的“網紅校長”王樹國受聘于福耀科大,再次引起人們對這所新生大學的熱議。
福耀科大定位為高水平的理工科研究型國際化大學,辦學層次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不過,2024年高考已至,福耀科大遲遲沒有確定招生計劃,原本預計2024年正式招生開課的計劃估計是落空了。
王樹國加盟福耀科技大學
作為一所民辦大學,福耀科大還沒有開始招生就備受矚目,除了因為它由知名實業家、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先生投資之外,更重要的是,學校的成立承載了我們創建世界一流民辦研究型大學的愿景。
事實上,我們從來沒有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征程上停下腳步,我們不遺余力,探索創建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之路。近些年,以南方科技大學、西湖大學等為代表的研究型大學的創立,也試圖通過新制度、新模式、新方法,加速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這些“新型”研究型大學,究竟能否承擔起這樣的使命呢?
福耀科技大學
世界一流大學夢
長期以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一直是我們不變的追求。從現代化大學制度在中國建立以來,我們就渴望建成屬于自己的“世界名?!?。
上個世紀末,我們相繼提出了“211工程”“985工程”,明確提出要“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2017年提出的“雙一流”工程,將高校建設再度升級,并從高校綜合實力延伸到學科建設,讓那些部分學科優勢突出、綜合實力稍弱的高校擁有更多機會。
2022年第二輪“雙一流”中,入選的高校達到147所,同時不再區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而是以“學科”帶動高校整體建設。
人才為本,教育是基石。這是國家戰略,再怎么重視也不為過,因為只有建成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學,才能培養更多頂尖人才。
清華大學
不管是最初的“國家重點大學”,還是如今的“雙一流”,都是選擇實力強勁的高校為先鋒,通過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實力。這種做法當然是無可厚非的,只不過,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傳統強校”并不是唯一的依托。
除了加強傳統強校的建設,不少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的有識之士,也在探索創建新型研究型大學,試圖通過新的方式快速建成高水平大學。
從南方科技大學、西湖大學,到如今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的福耀科技大學、寧波東方理工大學,以及今年即將招生的深圳理工大學等等,從一開始,就立志高遠,朝著頂尖研究型大學前進。
這些“新勢力”高校,究竟是另辟蹊徑,還是不知天高地厚?
北京大學
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學
誠然,傳統強校有深厚的歷史積淀,人才薈萃,教育、科研基礎設施完備,然而,創建新型研究型大學也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方面,在21世紀的今天,現代化大學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辦學模式,大量成績斐然的名校展現在世界舞臺,我們可以借鑒這些名校的經驗,選擇適合國情的辦學模式,引入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新生”意味著一切皆有可能,少了“積重難返”、“尾大不掉”的問題,更容易把握前進的方向。
也正因如此,這些年來,我們才會看到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學從設想走向現實。從辦性質看,近些年來新成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學”既有公辦的,也有民辦的。
南方科技大學
公辦的新型研究型大學,以南方科技大學和深圳理工大學為代表。
南科大是國內探索新型高校的先鋒。彼時,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對人才的渴求水漲船高,于是,深圳決定以香港科技大學為藍本,快速創建一所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這就是后來的南科大。
經過數年的籌建,南科大在2012年正式招生,按照當時的規劃,南科大要脫離現有的框架、體制與形式,仿照西方頂尖學府,實行“自主招生、自授學位、去行政化”的辦學模式。
最初的南科大,在首任校長朱清時的帶領下,確實在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由于第一屆學子沒有參加高考,畢業之后甚至沒有國家承認的畢業證書,大部分人在畢業后選擇出國深造。那種敢為人先的氣魄,確實與深圳這座城市十分相符。
十余年過去了,“自授學位”和“去行政化”基本已經不再可能,只有結合高考、平時分、自主測試相結合的招生模式,依然保留著南科大最后的倔強。
2024年即將正式招生的深圳理工大學,是由中國科學院與深圳攜手合作創建,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度賦能,是中科院繼中科大、國科大、上科大之后所創立的第四所大學。
由于依托中科大無與倫比的科研和師資力量,深理工從創建之日起就定位高遠。學校借鑒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學辦學模式,實行學院、研究院、書院“三院一體”的體制,其目標是要用20年建成“中國的‘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學’”。
深圳理工大學
民辦研究型大學,以西湖大學為代表。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學,結束了國內沒有民辦研究型大學的歷史。西湖大學的“新”,在于它設立董事會作為學校的最高決策機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與國內傳統高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截然不同。
在新的辦學體制下,西湖大學擁有更大的自主權,一直在探索并實行新型的辦學模式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例如,在理事會的帶領下,西湖大學校長負責管理,教授主導治學,相互制約,互相激勵。
西湖大學定位為“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大學,未來學生人數保持在6000人左右,研究人員、教學人員等將達到600人,師生比約1:6,與加州理工、普林斯頓等世界名校相媲美。
除了西湖大學之外,正在建設的福耀科技大學、寧波的東方理工大學(暫名)等,也是由社會力量主導和投資建設的,定位為研究型大學。這些院校,都希望探索一條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快速創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
西湖大學
建成頂尖研究型大學?
我們投入大量人力、財力,一心只為創建更多高水平大學。只不過,似乎到了今天,我們還沒有建成“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即使是“龍頭高?!鼻迦A大學,在前些年宣布“已經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也因此招來不少爭議和質疑。
那么,新建成的這幾所新型研究型大學,達到什么樣的水平了呢?
當年對標“香港科技大學”而創建的南科大,雖然沒有在辦學的“體制”上堅持最初路線,但目前已經初見成效:建成34個院系中心,學科基本涵蓋高新技術領域、新工科的主流學科;學校打造了62名兩院院士、發達國家院士領銜的、1400多名教師組成的強大教學科研團隊,在這里引領探索學科發展前沿。
不僅如此,南科大成立了深圳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以及40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并且憑借數學學科進入第二輪“雙一流”。在2024年發布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南科大由上一年的301名上升至284名,在國內排名第13位。
南科大
對于成立僅僅12年的南科大來說,今天的成績著實不易。與之相比,更為年輕的西湖大學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作為民辦大學,西湖大學依舊堅持與傳統大學不同的辦學體制,董事會作為學校最高決策機構的管理體制沒有改變。在校長施一公等人的帶領下,西湖大學人才薈萃,聚集了大批行業精英。目前,西湖已經入職的科研、教學人員已達212人,包括32位各個領域的世界級學術帶頭人,除了施一公之外,還有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家管坤良、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世界頂尖科學家于洪濤等。
西湖大學依舊聚焦理工類和生命科學類學科,建成一個國家級平臺——西湖大學未來產業研究中心,以及6個省部級科研平臺。2023年,西湖大學的錄取分數線為理科680分,文科650分,基本與浙江大學相當。
從目前的成績看,不管是南科大還是西湖大學,距離所對標的港科大、清華北大都有一定的距離,更別說要建成像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之類的世界名校了。他們距離世界一流名校,還有很長的路。
西湖大學云谷校區
路漫漫其修遠兮
羅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以南科大、西湖大學為代表的新型研究型大學,依然走出了一條通向世界一流大學的新道路。
大學之高低,不在于規模,在于人才,在于精神。頂尖研究型大學既可以是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之類的“小而精”大學,也可以是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之類的“綜合性大學”,而他們的共同點是,人才薈萃,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能孕育出走在時代前沿的新成果。
而年輕的南科大、西湖大學里,思想自由,學術氛圍濃郁,在各學科領軍人物的引領下,年輕的學子在這里探索科學的前沿這不就是“頂尖研究型大學”所必備的氣象嗎?
它們當中,誰能捷足先登,率先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之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