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2024》四公表演上半場可以用四個字總結:高開低走。
原以為是開了個好頭,沒想到它是剛開始就結束了。
《華夏》(897分):戚薇、楊謹華、劉忻、蔡詩蕓、張予曦、陳麗君
節目組失策了,順序錯了,不該放在第一個,應該拿來壓軸的,這樣完播率都要高些。
楊謹華,說唱舞蹈唱歌都落了下風,rap充斥著一絲滑稽感,在舞臺上似乎底氣不足,有瞪眼裝狠的嫌疑,斷層的蘋果肌有點嚇人。
不算拖后腿,算是對其個人而言的超常發揮,眼神是有勁兒的,發揮了演員的優勢。
蔡詩蕓,氣勢是有的,但不適配這個舞臺,不夠中國武俠味兒,她太歐美范兒了,過于松弛,但這個舞臺恰恰需要一些緊繃感。
因此顯得她有些格格不入,氣太散太松,不夠集聚,以至于顯得力量不足,不能使人入戲。
顯然,其中文rap與英文rap相去甚遠,中文咬字有些含糊,不是她的舒適區。
張予曦,美神就是美神,老天爺追著喂飯吃,宛如女戰神,女嬌娥也有男兒心,這一場一如從前的美得讓人沒了下巴。
當然,她也一如既往的電音十足,但沒辦法,擁有如此美貌也是一項稀缺資源,對努力的明艷美女總不太忍心苛責,有一說一,肢體動作都蠻到位的,雖然力度還欠了火候。
戚薇,說唱隱隱破音之勢,動作太柔了勁兒不足,不復往昔,她的靈氣消耗得太徹底了。
肉眼可見地,她美則美矣,卻沒了精神氣兒,兩眼空空,雙眼無神,失了魅力。
她好像一直有股麻木感、疲憊感、憔悴感、滄桑感,一直也使不上勁兒,因而最后總顯得雷聲大雨點小,讓人頗感失望。
劉忻,雖然嗓門不大,但她咬字很用力,氣息很充沛,倒是有了四兩撥千斤的力量感,而且聲線調試到“渾厚”的風格,迎合了表演的風格。
一言以蔽之,她在舞臺上就是人如其名,“百變小鬼劉忻”果然名不虛傳,一直能脫穎而出靠的不是花架子,靠的是硬功夫。
陳麗君,巾幗不讓須眉的花木蘭氣質渾然天成,這個舞臺可以概括為“陳麗君一個人的武俠片”。
怎么會有一個人在舞臺上每一幀每一秒都能做到動作和表情都禁得起細細推敲和打量的?
陳麗君戲曲演員的優勢在這個表演上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個舞臺幾乎是為她量身定做的:
肢體動作流暢有勁兒、高音戲腔注入靈魂、一招一式行云流水一氣呵成,被其拿捏得無比精準、表情管理更是時刻在線引入注目帶人入戲,其豪氣颯爽,帥氣剛毅的板正精氣神兒很是讓人眼前一亮。
她一個人盤活了整個舞臺,是畫龍點睛的存在。
多年的戲曲功底是她的底氣,倔強的生命力是她的底色,純粹的赤子之心是她的底盤,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并非偶然,是陳麗君久久為功而水到渠成的結果。
當然她也有rap咬字不行有點吞字的不足,不過瑕不掩瑜,因為她著實奉獻了許多亮點。
總體而言,這是上半場的最佳舞臺——元素豐富但不雜亂也不突兀,組合在一起是和諧統一的,節奏控制張弛有度,并無冗長枯燥感,表演完成度很高,每個人都有發揮的同時也做到了主次分明。
最好的人,要選一個的話,是陳麗君,她為表演注入了靈魂,要選兩個的話,會是陳麗君和劉忻,兩個人的特寫眼神戲尤其有故事感和畫面感。
揚長避短做得好,用上了陳麗君戲曲的大殺手锏,減少了單人獨唱的部分,用上了大段的合唱來營造氣勢,思路是對的,所以最后呈現出來的是一個有水準的表演。
《風吹一夏》(863分):孟佳、楊謹華、蔡詩蕓
如果可以,這個舞臺的性質會變成“孟佳和她的兩個伴舞”,但是沒有,是因為這個舞臺有了孟佳這個好老師。
楊謹華,雖然進步很大了,也終于在浪姐的舞臺上有了存在感,但依舊是三人里最落了下風的一個。
舞蹈別扭也有點亂七八糟的,偶爾可以窺見其身上溢出來的一絲絲用力過猛的油膩感。
蔡詩蕓,健康性感有力量,頗具生命力和時尚范兒,各方面控制得還是蠻到位的,感覺也有了,是令人出乎意料地驚艷。
不過她還是更適合酷颯風,rap還是比vocal強上不少。
孟佳,魅力四射的全能王者,明眼人都能看出,她與別人就不在同一層級,小試牛刀就能降維打擊,她把舞臺水平提升到了另一個層面,賦予了表演看點、亮點和質感。
音色清冷高級,動作絲滑自然,表情控制一絕,打造了嬌矜的千金大小姐人設,她成了全場的焦點。
孟佳厲害就厲害在,即使已經收了很多力,也讓了很多高光,但依舊沒能讓人忽視,還能做到掌控全場。
這一場,她的對手不在舞臺上,而是在幕后——放飛自我的造型師該得給她磕幾個頭,孟佳的妝造真的一言難盡,如若不是她靠著個人魅力力挽狂瀾,那妥妥是一場災難。
總體而言,還是值得看的一個舞臺。
雖然太過飽和的芭比粉略微刺眼,歌曲很慢很平,但還是傳達出了輕松、愉悅的情緒,沒有胡亂堆砌太多突兀的花里胡哨的元素,反而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了,也很好get到了舞臺的主題。
孟佳是功臣,如若沒有她,那會是一個無比流水化工業化平平無奇甚至會翻車的舞臺,可以說,她以一己之力讓這個舞臺起死回生了。
《心電感應808》(865分):薩頂頂、柳巖、朱丹、尚雯婕、郭碧婷、何潔
就是說,并沒有對這個舞臺產生一絲一毫的“心電感應”,只覺得嘈雜,臨到了,只有尚雯婕的和音如余音繞梁一般久久盤踞心頭。
柳巖,主要起到了一個造型上的作用。
朱丹,如上,但造型也并不盡善盡美,偶爾還會變身為笨笨企鵝,很有娛樂效果。
郭碧婷,混過去就行,甚至相較而言,一無是處,毫無存在感。
何潔,穩定發揮,無可指摘也并無太大的發揮空間,舞蹈進步蠻大,演唱就不贅述了,一直也沒拉胯過,偶爾也能成亮點。
薩頂頂,和聲好聽,婉轉優美,音色高級,她是適合這首歌的。
不過除卻老生常談的優秀的演唱水平之外,她這次的妝造尤其奪人眼球,十分美麗耐看,顯得她整個人盤靚條順,讓她可以不用靠實力吃飯,可以靠臉吃飯的程度,很是亮眼,是可以逐幀“舔屏”的程度。
在此封其為本場的“門面擔當”,可以原地出道的那種。
尚雯婕,與薩頂頂相比,她的妝造就是一個大型的“車禍”現場了,揚短避長,暴露短板。
人家是亮眼,她就有點辣眼,總是不忍直視,不敢細看,衷心祈禱在本屆浪姐終結之前能有一個適合她的妝造。
不過,她的實力不管怎么吹毛求疵加以挑剔都不容置喙,畢竟她是在直播中能大獲全勝的人。
這一場,尚雯婕依舊是變身為百萬和聲,為舞臺打了一劑強心針,為表演進行了賦能,哪一組能擁有她,需得把她供起來。
只是她這一次還尤其勇于挑戰自我,從“電子唱作人”進階為了“電子唱跳人”,效果只能說“勇氣可嘉”“竭盡全力”,甚至因為太過認真還有了一絲滑稽感。
總體上,不甚滿意,歌曲聽感是有的,但get不到其中的精髓所在,舞蹈的用心程度也是讓人盡收眼底的,但總覺得混亂、不得勁兒。
這種節奏單一、起伏幾乎趨于平緩的歌曲大抵是不適合編舞的,沒有酣暢淋漓的通暢感,不上不下讓人如鯁在喉,好生難受,結果最后呈現出來的是令人無語至極的“左飛飛右飛飛”的90年代健身操。
不知所云,流于表面,不能讓人共情,這是不會再看的一個舞臺。
《盛夏》(870分):薛凱琪、薩頂頂
一個是民族腔太重,欣賞不來,一個是口音太重,欣賞不來,總體上就是欣賞不來,和原唱是南轅北轍的情感表達。
薩頂頂,“可時光啊,她不聽話”這一句注入靈魂,堪稱整段表演的亮點。
但她民族腔還是有點重,黏黏糊糊的,聲音太尖,加了太多技巧以至于聽感不好。
她并非故意的,只是唱腔不合適,風格太過單一,只適合某一類型的歌,很不適合去表達流行歌曲。
薛凱琪,有一種怪怪的不好聽,聽著難受,老是覺得她跑調,大白嗓下的口音很重,不是很討喜。
莫名的矯揉造作,拿腔作調,浮于表面,聲音太夾子,咬字太做作,令人肉麻得雞皮疙瘩都起來了(貶義詞),當然閉上耳朵,只用眼睛欣賞,還是賞心悅目的。
更喜歡原唱那種溫柔到極致地呢喃的感覺,這一場的表達,太大張大合了,技巧有余,感情不足,以至于沒能讓人心田有一絲的漣漪。
總體上,上半場個人喜愛度會是:
《華夏》>《風吹一夏》>>>《心電感應808》>《盛夏》
——原創不易,敬請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