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詞壇上,辛棄疾一貫都是以沖天的豪情、激蕩的熱血,縱橫于豪放詞的天地之間。而其留下來的詩詞,也大多是慷慨激昂的不朽名篇。
但出人意料的是,我們心目中氣吞萬里如虎的鐵血漢子辛棄疾,竟然也有柔情萬種的一面。
所以,在他眾多經典的不朽名篇中,亦有不少詞寫得愛意無限,溫情脈脈,充滿了對描寫對象的無限愛意與關愛。
公元1186年,辛棄疾在送弟子參加南宋組織的“高考”時,便寫下了一首最美的“高考”祝福詞,千百年來最為經典。
這一年,辛棄疾送別學生范廓之趕赴南宋組織的科考。此時,秋風蕭瑟,落葉紛飛,仿佛在訴說著辛棄疾對范廓之的無限情誼。
離別之際,辛棄疾的千言萬語化為了綿綿不絕的萬里長風,祝愿弟子范廓之能夠一舉成名,青云直上,天下共知。
懷著對弟子范廓之的無限期待與美好憧憬,辛棄疾寫下了一首名傳千古的“高考”祝福詞,充滿了對弟子的無限期望與祝福。其詞如下: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宋?辛棄疾
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回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卻笑人間舉子忙。(青云上 一作:青云去)
詞意奉送:
秋風漸起,吹黃了秋草,輕輕搖曳著稀疏的樹葉,一片片飄然落下。在這略帶涼意的季節里,你身著潔白如雪的苧麻新衣,毅然踏上了科舉之路,與萬千學子共同追求著那金榜題名的夢想。
你的離去,讓我想象著那莊嚴肅穆的考場,你端坐其中,筆走龍蛇,書寫著心中的抱負與理想。
考場內,寂靜無聲,唯有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如同蠶蟲吞食桑葉,回蕩在空曠的走廊之間。
此刻,我衷心祝愿你,在八月桂花飄香之際,能夠喜獲科考佳績,名揚四海。愿那桂花的芬芳伴隨著你的捷報,飄向遙遠的月殿,讓你在蟾宮折桂,榮耀加身。
展望未來,明年的會試亦將如期而至。我深信,你定已做好準備,迎接那更為激烈的挑戰。待到桃花盛開時,愿你能夠魚躍龍門,一舉奪魁,在會試中再創輝煌。
鯤鵬展翅,志在千里;鳳凰翱翔,直上云霄。你背著書卷,攜著利劍,踏上了這條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應試之路。愿你在明年的今天,已然金榜題名,名滿天下,平步青云,扶搖直上。
屆時,你可從容不迫,談笑風生,品茶論道,悠然自得地欣賞這世間萬千舉子的奮斗與拼搏,就如同你曾經為功名而努力奮斗的那般模樣。
深度賞析
這首詞的上闋,既描繪了辛棄疾送別弟子時的自然之美,又寄托了詞人的情感與志向,充滿了豐富的意象和深遠的寓意。
首句的“白苧新袍入嫩涼”簡潔明快,巧妙地描繪了辛棄疾弟子范廓之的外表形象,也道出了辛棄疾送別弟子時的季節與天氣。
其中的“白苧新袍”四個字描述了范廓之的穿著特征。而這種穿著特征,是宋朝舉子參與科舉考試的標志,是宋朝規定的一種考試服裝。
而其中的一個“嫩”字,詞人用它來形容初秋時的天氣,則極為形象地描繪了辛棄疾送別弟子時初秋那種微涼、清爽和清新的天氣特點。
這里的新衣與嫩涼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清新脫俗的畫面,引發讀者對美好時光的無限遐想。
而下闋的“春蠶食葉響回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三句則對即將到的考試的一種想象,展現了辛棄疾對學生未來的美好憧憬。
“春蠶食葉響回廊”是辛棄疾想象范廓之在考場中奮筆疾書的聲音以及考試的場景。
其中的“春蠶”這一意象將讀者的想象引向了范廓之即將參加的考試考場回廊中的細微聲響。
這種如春蠶食葉的聲音,雖然細微,卻在這靜謐的回廊中顯得格外清晰。這一描寫展示了詩人對弟子即將參加的考試的高度關注。
而“春蠶食葉”的典故,則出自于歐陽修的《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中的句子:“無嘩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下一句的“禹門已準桃花浪”中的“禹門”和“桃花浪”都是富有象征意義的意象。“禹門”,通常指黃河的龍門,傳說中鯉魚躍過龍門即可化為龍,寓意著成功與飛躍。
而“桃花浪”則指春天桃花盛開時,江河水漲形成的浪濤,象征著生機與活力。詞人借這兩個意象,表達了自己對弟子考試前景的美好期許。
這里的“桃花浪”也是用典,此典故出自宋朝張世南的《游宦紀聞》:“鮑氏安國、安行、安世兄弟三科連中,故程文昌伯禹贈之詩,其中一句便是‘七年三破桃花浪’。”
辛棄疾用這個典故的目的,也即是希望范廓之能像張世南的《游宦紀聞》中的三兄弟那樣,能夠連連高中。
上闋最后一句“月殿先收桂子香”,詞人將筆觸轉向了夜空中的月宮,想象著月殿中的桂子飄香。
這一句同樣也是用典,即是用了“蟾中折桂”的典故,所以這里的“月殿收桂”其實是比喻弟子能夠蟾中折桂,金榜題名。
上闋最后的這三句,是詞人想象著范廓之在考場中奮筆疾書,最終蟾宮折桂,一舉奪魁,參加下一年參加春闈考試的情景。
這種虛實相間的寫作手法,既體現了詞人豐富的想象力,又使詞作更具藝術感染力,令人回味無窮。
到了詞的下闋,詞人繼續發揮超常的想象,展現了一幅壯麗的畫卷,寄托了詞人對弟子范廓之未來無限的期盼與憧憬。氣勢極為豪邁,極為雄壯。
其中的“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三句以磅礴的比喻,想象明年范廓之能夠背著沉甸甸的書籍,手握鋒利長劍,毅然踏上春闈科考之路的雄姿。
并希望他能像大鵬鳥一樣展翅高飛,丹鳳朝陽,一路高歌猛進,一舉奪魁,成為眾人矚目的狀元郎。
這三句詞虛實結合,既是對廓之實際情況的描繪,又寄托了對他未來輝煌的期許。充滿了一種師長的深深祝福與殷切的期望,更展現了一位師長對后輩的關愛與厚望。
而最后的兩句“明年此日青云上,卻笑人間舉子忙”繼續以想象的手法,描繪了廓之在連中鄉試與會試后,登上仕途的輝煌場景。
那時的他將以一種超然物外的心態,以一種置身事外的眼光,輕松自在地笑看世間舉子為功名忙碌。
展現了辛棄疾對學生未來成功的美好祝愿,同時也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這里的“青云”二字,象征著弟子即將取得的高位和榮耀,形容弟子范廓之將來能夠金榜題名,實現凌云之志,登上人生巔峰的情景。
在這首詞中,辛棄疾以其獨特的風格,巧妙運用“大鵬”、“丹鳳”等意象,彰顯出他大氣豪邁的詞作風采。
詞中的“北海”、“朝陽”、“路茫茫”等詞匯,更是將讀者的視野引向遠方,讓人感受到那無盡的遼闊與深邃。
而“又攜書劍路茫茫”一句的描寫,讓人仿佛看到了詞人教導下的學生范廓之不僅文武雙全,而且英勇無畏,智勇雙全,更是懷有一顆報效國家的赤子之心。
此外,這首詞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那就是頻頻用典,而且用得天衣無縫,毫無雕琢之感。比如其中的“春蠶食葉”、“禹門”、“桃花浪”和“蟾中折桂”等,都是用典。
這樣的用典不但準確的地描繪辛棄疾弟子范廓之參加科考的情景,更是寄托了他對范廓之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在科舉考試中連連高中,實現魚躍龍門的飛躍。
從整首詞來看,辛棄疾這首詞既展現了辛棄疾的豪邁風格,又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特別是其中的“明年此日青云上,卻笑人間舉子忙”兩句,歷來更是天下人對所有考生最美好的祝福。
因此,辛棄疾這首詞過去是他對弟子范廓之科考最好的祝福。而今天,它則是所有老師與家長對天下高考考生的一種鼓勵和期許。
所以,當我們站在高考這個人生的十字路口時,我們不妨讀一讀辛棄疾的這首詞,讓它的智慧與力量激勵著我們,使我們能夠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和機遇。
而如果我們是天下高考考生的師長與親戚,也讓我們將這份最美的祝福傳遞給天下所有的高考考生。
祝愿他們能夠金榜題名,蟾宮折桂,實現魚躍龍門的夢想,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來越精彩。
對此,你又有什么樣的觀點與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精彩留言!
*圖片來源于網絡,不妥之處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