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2篇原創(chuàng)文章 -
馬克·吐溫有句話:「所謂經(jīng)典,就是人人都認為應該讀而沒有讀的東西。」這是大實話,因為人人掛在嘴邊的經(jīng)典,確實很少有人讀。
為什么大家明知道是經(jīng)典,卻沒有讀呢?一是沒時間讀,二是不知道怎么讀。實際上這些都不是什么大問題。
沒時間?魯迅不是說過「時間就像海綿的水一樣,擠一擠總是有的」?不會讀?有教人如何讀經(jīng)典的書,比如我剛讀完的這本偏冷門的好書:《怎樣讀經(jīng)典》。
我說的讀完是有一點水分的,我只挑大部分對自己有用的文章來讀,并做了筆記,而對于暫時讀不到的經(jīng)典,我就跳過了。
我推薦這本書的目的,不是讓你從頭讀到尾,只讀其中的一篇文章,學到讀某一部經(jīng)典的方法,然后找那本書來讀也就夠了。
當然,這本書提到的經(jīng)典,都是中國古代典籍,包括經(jīng)史子集四大部分,共50部。
經(jīng),即經(jīng)書,指儒家經(jīng)典著作。
史,即正史,指史書。
子:是指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
集:文集,即詩詞匯編。
我就啰嗦一點,把這50部都列出來,除了讓你對古籍經(jīng)、史、子、集的劃分有一定的了解,還讓你看看有沒有自己想讀的經(jīng)典,沒有的話這本《怎樣讀經(jīng)典》就不必讀。
其中經(jīng)的部分,有16篇文章,介紹16部經(jīng)典的讀法,這些經(jīng)典有: 《周易》 《尚書》 《詩經(jīng)》 《周禮》 《儀禮》 《禮記》 《左傳》 《公羊傳》 《論語》 《孟子》 《爾雅》 《大學》 《中庸》 《春秋繁露》 《說文解字》和 《四書章句集注》。
史的部分有9部,分別是《國語》《晏子春秋》《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水經(jīng)注》和《資治通鑒》。
子部分有20部經(jīng)典:《老子》《孫子兵法》《墨子》《商君書》《莊子》《管子》《荀子》《呂氏春秋》《韓非子》《山海經(jīng)》《淮南子》《鹽鐵論》《論衡》《抱樸子》《世說新語》《六祖壇經(jīng)》《武經(jīng)七書》《近思錄》《傳習錄》和《明夷待訪錄》。
集部分僅有5部,分別是《楚辭》《古詩十九首》《文心雕龍》《詩品》和《文選》。這些詩詞文選代表中國文學的高峰,怎樣讀懂它們書中都列出了不同的方法。
我就以書中的《怎樣讀 <古詩十九首> 》,看看名家是如何閱讀的。
首先要還原背景。因為《古詩十九首》都是無作者、無年代說明的,內(nèi)容大多表現(xiàn)在思鄉(xiāng)或閨思,不會背景還原的話,把這些詩歌歸到愛情詩或傷別詩的范疇,就不準確了。
如何還原詩歌的背景?從作品中去尋找信息。作者的方法是從地方、人群和意來還原,得出一組詩的背景,有助于理解整首詩。
其次是探尋詩人的心靈世界。比如《行行重行行》里,描寫的是無終止的時間。無邊際的空間,人們在遼闊的時空中艱難地前行,看不到人生的盡頭,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充滿了秋的凄涼和冬的寒冷。
最后是觀其藝術。如果按照唐宋詩的標準,古詩十九首的每一首都平平無奇,沒有多少驚艷的詩句??蓞s都是真情所致,隨心所欲,渾然天成,沒有刻意雕琢的痕跡。
客觀來說,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發(fā)現(xiàn)每篇文章三四千字說得不夠深入。其實換個身份,我是研究某個領域的專家,讓我用三千多字去教人讀一部經(jīng)典,還是很難做到的。
因為要讀透一本經(jīng)典,尤其古籍經(jīng)典,僅僅提供一個類似大綱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的,還得在閱讀中不斷地總結,做筆記,有問題多思考,多向別人請教,甚至還要多讀幾遍。
因此,這本《怎樣讀經(jīng)典》里的讀法不是終極的方法,它只是讓不懂讀經(jīng)典的人怎樣入門,需要具備哪些常識,提供基本的讀法。
不過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如果因為讀了這本書而喜歡上某一部經(jīng)典,并認真按照書中的方法開始讀起來,本書的目的就達到了。
況且目前出版的關于如何讀古籍經(jīng)典的好書,很少有這么齊全的,也可這樣說,我們普通人讀古代經(jīng)典,用這本書也夠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