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臺回復書名一鍵免費閱讀 : 明朝那些事兒 | 我與地壇 | 滄浪之水 | 長安的荔枝 | 生死疲勞 | 三體全集 | ……
從縣城到京城,一位異鄉人的打拼史;從律所合伙人到創辦律所,一位草根律師的沉浮錄。扣人心弦的案件,波詭云譎的職場。相濡以沫的陪伴,肝膽相照的友情。該書不僅是一位律師的成長手記,更是中國法治進程的真實記錄。該文系易勝華新著《勇者不懼》(別在異鄉哭泣2)后記。
追憶
我的家鄉在江西九江,廬山腳下、鄱陽湖邊的一個小縣城。那里有秀美的湖光山色,深厚的人文底蘊,豐富的自然資源。那里還有我至愛的親人,一起長大的伙伴,有我終生難忘的記憶,無處安放的青春。
(圖片來源:攝圖網)
十五年前,我離開了家鄉,雖有萬般不舍,卻是義無反顧。家鄉雖然美麗且溫暖,終究還是太小了,裝不下我的雄心壯志,容不下我的鋒芒和夢想。我在異鄉的這些年,有過披荊斬棘,有過春風得意,有過電閃雷鳴,有過激流險灘。無論是怎樣的境遇,家鄉始終像一塊磁石,吸引我的目光,牽扯我的思緒。每年的春節和清明節我都會回去,坐火車經過的時候,也會在站臺上落個腳,證明自己來過。廬山腳下、鄱陽湖邊,是我心底最純凈、最柔軟的地方。我愛家鄉,就像愛我的父親母親一樣,油然而生,發自肺腑,魂牽夢縈。
當我的律師職業稍有起色,就想為家鄉做一些事。在九江的時候,我成立了資助農村貧困女童的“小丫基金”,帶著小伙伴給家鄉的孩子送去衣服、學習用品和生活費。來北京后,我推出 “陽光助學計劃”,為家鄉考取大學的貧困學生提供學費。我所有的稿費、講座收入捐獻給“免費午餐”項目,指定投放到家鄉的小學。當洪水侵襲我的家鄉,我憂心如焚,夜不能寐,捐款十萬元用于救助災民,還帶著近萬元的物資回到家鄉,慰問抗洪搶險的子弟兵。為了感謝家鄉教師的辛勤付出,我捐款二十萬元給母校廬山市一中,用于獎勵一線教師。
人生如戰場,愛書才會贏。2017年5月,“廬山市小人物公益圖書館”正式開業,這是我送給家鄉孩子們的一份禮物。當年,我是愛看書的孩子,經常流連在縣城的新華書店和圖書館,可那里沒有多少好看的書。就是有好看的書,我也買不起、借不到。在我的小人物圖書館,家鄉的孩子不花錢就可以看到好書,不用押金就可以將書借走。如果他們喜歡這本書,舍不得歸還,那就當送給他們了。愛書的孩子不會變壞,我盼望家鄉有更多的人走出狹小的天地,實現人生的夢想,做出宏偉的事業。在他們的起點,有書陪伴,一定是美好的記憶。
思考
有一次在律所邊上的火鍋店招待家鄉來的客人,一位朋友突然問起:“你也不年輕了,退休之后有什么打算?應該是回家鄉養老吧?”我沉默了。
剛來北京的時候,我很多次這么想過。當我老了,在廬山腳下租一小片地,種菜澆花,養雞釣魚,讀書寫詩。偶爾叫上幾位朋友小聚,把酒言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廬山。最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
離開家鄉的時間久了,這種想法就淡了。我已經不適應家鄉的氣候,夏天悶熱,冬天陰冷。曾經最愛吃的家鄉菜,現在覺得太辣太油,望而生畏。離開家鄉的這些年,長輩們一個個離去,就像秋風刮過樹梢,黃葉紛紛飄落。最初我總是星夜兼程,趕回家鄉送別。漸漸地,我來不及悲傷,也抽不出時間。熟悉的伙伴大多散居各地,留在家鄉的都在忙自己的,很難找到共同的話題。晚輩的孩子們長大了,見了面也認不出來。我的鄉音未改,頭發依然茂密, 但家鄉早已面目全非,住過的老房子都拆了,大街上都是素不相識的面孔。家鄉變得更美了,對我卻是一座陌生的新城。當漂泊異鄉的游子成了榮歸故里的鄉賢,家鄉就變得越來越遠了。
送別朋友,我一個人步履蹣跚地回家。眼前是熟悉的街景,就算醉眼迷離,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來北京十幾年,我在這里有了房子、車子和孩子,有了自己的律所。工作忙忙碌碌,心情起起落落。我厭惡這里春天漫天飛舞的楊絮和冬天令人毛骨悚然的靜電,但我還是深愛著北京。這里已經是我的家,有很多我牽掛的人,有很多還沒做完的事。每次去外地出差,走出家門進入電梯,我都有點依依不舍,跟當年離別家鄉的感覺一樣。
(圖片來源:攝圖網)
我的孩子在北京出生,有自己的同學和玩伴。他們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長城、故宮、環球影城是他們的童年記憶。對他們來說,老家只是一個常去的度假地,那里的長輩經常給他們買禮物、發紅包,那里的風景美麗但遙遠,就像三亞和馬爾代夫。我在這里也有自己的圈子,諄諄教誨的前輩,肝膽相照的朋友,風雨同舟的伙伴。我們都是異鄉人,來自五湖四海,為夢想千里行,相聚在北京。我們一起經歷磨難,擁抱取暖。我們在這里扎根,在這里開花結果。我們在這里歡笑,在這里哭泣,無論什么時候,都舍不得離開。
不知不覺,我從事律師職業已經整整二十年。從剛入行時的披荊斬棘,到現在的如履薄冰,我見證了中國法治的曲折進步。我入行時中國律師的數量只有十余萬人,現在已經接近七十萬人,很快就會突破一百萬人,我見證了律師隊伍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涌入,律師這個職業也變得越來越年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律師是屬于年輕人的職業,我經歷過的那些磨難和喜悅,年輕的同行們未來也會有類似的經歷,只要心存敬畏,勇往直前,他們一定會比我們這一代做得更好,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該圖片為AIGC數字內容)
十多年前,我和一位美國律師在一起座談,問及他對中國司法制度及司法環境的看法,原以為會聽到很多批評的話,沒想到他居然贊不絕口。他說:“中國司法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美國幾百年的路程,令人驚訝。幾十年前,美國的法律制度里還保存著很多歧視性規定,例如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你們沒看到這個漫長和艱難的過程。中國司法現在的成就,已經很不簡單了。”后來,我在其他美國律師那里也聽到了同樣的觀點,他們對中國司法的進步都持正面評價。當我在美國旅游的時候,特地去美國的法庭旁聽了一次庭審,覺得確實不過如此。看來好萊塢電影也是美化現實的。每當我在工作中感到心灰意冷,總會想起這些美國律師說的話。現在他們有些地方可能要好一些,但只要不走回頭路,我們就會追上并且超越他們。在失望和抱怨之后,我們仍然要振奮精神,投入下一場戰斗。
再出發
《別在異鄉哭泣》出版十年多,重印了十幾次。我收到了很多讀者的反饋,有些同學讀了我的書之后,決定學法律,做律師,去大城市。有的同學在準備司法考試的時候,將這本書放在枕邊,疲倦了就讀幾頁,給自己打打雞血。有的讀者說,這本書陪伴他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這本書的效果,遠遠超出我的預期,讀者的評價,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很多人催我寫《別在異鄉哭泣》的續篇,我嘗試過幾次,但都擱置了下來。這些年我經歷得太多太多,有些案子不能講,有些事不能說,有些人不想提,只能埋在心里,夜深人靜的時候,酒酣耳熱的時候,獨自品味,默默感受。這一次呈現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說第一部是成長史,那么第二部就是懺悔錄。很多事,我原本可以做得更完美;很多人,我原本可以對他更好。一樁樁往事,無論快樂傷悲,無論是對是錯,就像一雙雙眼睛,我凝視著它們,它們也在注視著我。
在我的心里,還裝著無數的夢想。在我的面前,還有無盡的長路。在我的未來,還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我不再迷惑,不再焦慮,不會害怕。我相信真誠會讓我贏得信任,敬畏會讓我保持初心,勇氣會讓我排除萬難。
我喜歡一首老歌《再向虎山行》,每次聽到它,都會熱血沸騰。我將這首歌作為結尾,和這本書一起,送給所有關注我的人。
平生勇猛怎會輕就范
如今再上虎山
人皆驚呼人皆贊嘆
人謂滿身是膽
何必勸我不要招麻煩
明知我要闖關
為心所癡為心厭惡
難讓猛虎為患
但莫問此去哪時還
分離難說短暫
若日后大家再見面
必回贈一雙虎眼
明知要去此際不平凡
行者笑帶傲慢
頭上朗月明燈一盞
何懼無路往返
朋友們,江湖再會。
2023 年 12 月 31 日 北京
相關書籍
《勇者不懼》
易勝華 著
ISBN:978-7-300-32715-0
2024-04-15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內容介紹
本書是暢銷書《別在異鄉哭泣:一個律師的成長手記》的續篇,講述了作者在北京從事律師職業十幾年的拼搏歷程,既有職場沉浮的勵志故事,又有扣人心弦的實戰案例。作者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赤手空拳來到北京做律師,從一名普通律師一步步做到“全國十佳訴訟律師”、超級大所的部門主任,再到獨自創辦律師事務所的艱辛過程。作者還講述了在一些影響重大的案件中,律師團隊如何斗智斗勇,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和法律的尊嚴。
作者介紹
易勝華,北京勇者律師事務所創始人,暢銷書作者。《亞洲法律雜志》(ALB)2013“中國十佳訴訟律師”,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法學院聯合導師,點晴網高級講師,“易辯網校”創辦人。
在外打工的你有木有想分享的故事和奇遇?
在評論區留言
編輯大大將選出2位最走心的留言
贈送《勇者不懼》書籍1本
包郵寄送。
留言截止時間:6月13日中午12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