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有這樣一類人:
社交時,他們從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內心實則波濤洶涌。即使自己內心煎熬,寧愿自己默默忍受,也絕不會表達出自己的意見;職場中,他們只會埋頭苦干,不懂得為自己爭取利益。明明是自己辛苦完成的功能,卻被別人輕松搶走。
其實,這樣的人往往是不善于表達自己,總是讓自己處于被動的狀態。
然而,一個不善于表達自己的人,只會讓自己錯過很多本該屬于自己的機會。
這樣的人多少都有過這樣的感觸:因為不懂得表達,讓自己吃了很多虧。
因為不會表達,總是被別人誤解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由此產生隔閡;
因為不會表達,很難在交際中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因為不會表達,自己高質量完成的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視;
因為不會表達,往往會讓一段關系走向破裂;
曾經,我也有過這樣的困擾,回憶中有太多錯失的遺憾。
有時候想一想,自己都替自己感到不值。
但是,所有的失去都能給予我們一定的啟發,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
很多時候,人會有這樣的微妙心理:
不想主動向別人表達出自己的需求,自己還總是表現出無所謂、不在乎或者無欲無求的樣子。
但是,一旦在現實中和別人相比有了落差感,自己就會出現會失望、憤恨、懊惱的情緒。又或者。總是期待別人能夠理解和猜測自己的需求,并主動給予自己想要的。
這樣的想法,不僅既糾結又擰巴,還會讓自己經常失望。
那么,不善于表達的人究竟是什么樣的心理?
其實,究其根源,不過是自己內心的一種恐懼。
是的,自己總是在害怕。
害怕自己會犯錯誤。害怕自己說錯了話,做錯了事,遭到別人的嘲笑;害怕別人否定自己。害怕被別人否定、被挑剔,自己會感到很受傷;害怕與別人產生沖突。害怕與別人沖突后自己會產生悲傷、失望等各種負面情緒,為了避免產生這些情緒,盡量回避與別人沖突。
以至于自己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時,寧可把自己憋成內傷,也不愿意直接表達自己。
其實,這些事情歸根結底都不是別人的問題,主要問題還是在自己的處事方式上,總是在不斷地壓抑自己。
究其根源,是因為早期的自己向父母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時,總是遭到拒絕、否定或忽視。
久而久之,自己就會形成一種習慣,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或者只能隱晦的表達。
其實,當一個人能真正地做回自己時,就會發現外界的很多問題都不是問題。
很多時候,自己最需要的是能夠簡單地做好自己。勇敢地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至于別人的反饋和評價,那是別人的事。
自己需要什么,一定要大大方方去爭取,不然只會錯失更多的機會;自己不喜歡的,務必坦誠地表達出來,不然別人會認為你毫不在意。
當自己能夠面對真實的自己,學會坦誠的表達,這會讓自己的內心更有力量,自己也會活得越來越輕松。
The end
我是懿非宇,一個歸隱田園的自由寫作者。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劃人。專注自我成長,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