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一對夫妻,因為一件小事吵了起來,越吵越兇,兩個人都不肯低頭。
出于賭氣,兩人先后拿起潔廁靈。
“我要看看你嘴硬到什么時候!”
“你再不閉嘴我就喝了!”
結果兩人腦子一熱,都把潔廁靈喝了下去,妻子很快昏迷過去,丈夫也虛脫了。
他用最后的力氣報了警,爬到門邊給警察開門。因為求救及時,兩人經過洗胃后都沒有大礙。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民警抵達時,丈夫用最后的力氣說了一句:
“快點先救我老婆!”
生死面前,他把妻子放在第一位。既然這么有感情,何必鬧到喝潔廁靈的地步?
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互相較勁到尋死覓活,這波操作真是讓人看不懂。
然而我們生活中,又何嘗沒有發生過這類事情呢?
吃飯時聊起自己某個觀點,配偶筷子一拍反駁你:“你說的不對,應該是……”
逛街時想要買一支口紅,丈夫拉著你的手往回走:“涂什么口紅,濃妝艷抹地給誰看?”
換做是你,是不是也挺氣的?
哪怕彼此恩愛,天天這樣較勁,換成任何人都會忍無可忍。
婚姻里這三種較勁模式,許多人都在犯,卻從未想過其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
“走著瞧,早晚要你好看”
夫妻吵架有一個“迷之邏輯”:喜歡新仇舊賬一起算。
從吃午飯忘了多拿一雙筷子,吵到一年前前女友發的消息,再吵到剛在一起時說錯了某句話……仿佛在一起越久,吵架的素材就越多。
有的夫妻總是喜歡較勁,一說話就翻舊賬,長期以往,就會懶得再跟對方多說。
但這對親密關系其實損害很大:且不說不溝通帶來的冷暴力,憋著不說,舊賬和積怨只會越來越多。
心理學中有一個未竟情結:我們都熱衷于關注尚未解決的事情。
如果你意識到,自己在關系中喜歡翻舊賬,或者經常被對方舊事重提,那就說明:“未竟情結”正在你們的關系里發揮作用。
那么,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教練成長系統給了一個思路:
不聚焦于問題,而是聚焦于未來。
聚焦于未來,是談話時把握的核心。任何目標,都要以成果和未來為導向,比如夫妻倆針鋒相對、誰也不讓誰,那就要思考:
如何處理這件事,才能讓事情徹底翻篇、未來不再舊事重提?
我該表現些什么,才能讓TA以后再想起這件事時,會有比較好的反饋,而不是在舊賬上又多記一筆?
我現在的情緒是指向這件事本身,還是有一些積怨在作祟,讓我也想翻翻舊賬?
當你把有益于未來的思路,都整理得差不多了,你說的話、做的事,才會真正有助于解決問題。
為此,我們可以多做嘗試,比如用寫信、寫便利貼等更客觀的方式溝通;或者出門冷靜一下再繼續溝通。
只要最后的結果有助于更好的未來,任何覺得有效的處理方式都可以嘗試。
“你必須滿足我的期待”
心理學家羅蘭.米勒把熱戀期情侶對彼此的濾鏡,稱為“月暈效應”。
情人眼里出西施,說的就是這種夸大對方優點的心理學現象。
可一旦熱戀期過了,月暈消失,我們會發現:之前以為那么好的一個人,真實的樣子居然如此糟糕。
前后落差太大,難以接受的人會不甘心,試圖用自己的高期待來撫平落差,讓另一半重新變回月暈中美好的樣子。
就像這一幕:女孩渴望找一個溫柔體貼的伴侶,結婚后,發現老公性格雖然溫和,但也有缺乏上進心、不思進取的一面。
女孩接受不了,逼著老公去拼事業,但老公根本不是那塊料,壓力之下越來越不想回家,夫妻關系也開始走下坡路。
發現了嗎?對伴侶期待越高、濾鏡越深,只會收獲越來越多的失望。
解決方法:尋找自我優勢資源。
自體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是OK的,若你覺得另一半不OK,其實真正不OK的那個人是你自己。
你希望對方能滿足你,按照你的設想來進行,但這種二元對立的心態,會扭曲事物的天性,導致結果很糟糕。
不要對另一半懷有太高的期待,他本來就很好,真正應該調整的是我們自己:為什么如此渴求另一半的給與?難道我們自己不能滿足自己嗎?
深入探索這些問題,我們會發現:真正的盲點在于,我們無法接受真實的自己。
就像夫妻吵架,我們認為配偶提出批評意見很不OK,但如果我們接受自己就是一個有缺點的人,就會認為:對方只是指出了我原本的樣子,這是OK的。
如果你能夠以“每個人都OK”的心態,重新調整對另一半的期待,就會發現夫妻關系更順暢了。
因為當你用OK的心態去看待對方,對方也會認為你是善意的,進而調整自己,用更好的方式回應你。
“我們三觀不合/性格不合”
這些話是不是聽上去很耳熟:
“他太懶了,我每天都很勤奮上進,他跟我三觀不合;”
“我脾氣急,他做事總是慢吞吞的,我們性格不合適;”
“我說一句,她能頂我一萬句,我們相處不合適。”
很多夫妻關系,就在這些“不合”中慢慢消磨了所有情分。
作家劉震云在《一句頂一萬句》中,把人分成兩種:
說得上話,說不上話。
如果這輩子我們都找不到說得上話的人,就會很孤獨;
但有時我們找到了說得上話的人,最終卻因為各種不合,慢慢說不上話,也會很孤獨。
夫妻間的情誼仿佛易碎品,輕易就被相處中的各種摩擦打碎,但很多矛盾,其實完全不用上升到“不合”層面。
我有一名來訪者,跟老公自由戀愛結婚,最開始兩人彼此欣賞,結婚幾年后優點都變成了缺點。
她抱怨說:“結婚前夸我手腳麻利很會來事,結婚后說我做什么都喜歡壓他一頭,好話壞話都被他說盡了,跟這種人真的沒法相處。”
但其實,她和丈夫并非三觀、性格不合,也不是聊不來,恰恰是沒有真正看到彼此的三觀和性格。
她口中的“沒法相處”,其實是因為兩個人都抱著“責怪”“抱怨”的心態去相處,而不是抱著彼此欣賞、互相支持的心態去相處。
負面的相處心態,遮蓋了彼此真正好的地方,讓關系中充滿了“毒素”,也讓夫妻雙方都覺得對方“很有問題”。
解決方式:培養積極的注意力信號
心理學家陳海賢認為,夫妻雙方的注意力信號分三種:
一種像打網球一樣,有來有回,互相都接得上;
一種一方不接另一方打過來的球,把對方晾著不管;
還有一種夫妻雙方都不接球,甚至直接把球拍砸對方臉上。
當“球”打過來時,夫妻的注意力放在哪里,就是在傳遞怎樣的信號,好的關系需要創造積極的注意力信號。
當配偶把“球”打過來時,自己要做好揮拍子、配合對方、讓行動積極進行下去的準備。
這個“球”可以是一個聊天話題,可以是一次合作邀請,也可以是一次沖突爭執。
當我們“接球”時,一定要在心里鋪墊好一個前提:不要不領情,最起碼砸配偶的臉。
比如說話時,我們可以把“你”換成“我”,把指責對方,換成表達自己的感受。
當你覺得話題很無聊,想抱怨另一半“整天就只知道講這些”,轉變一下心態,告訴對方:“我今天有點沒精神,你說的東西我有點聽不進去。”
預約咨詢:+V drmxinli
電話:4008202621
當你想跟另一半爭論個對錯,別說“你別不識好歹”,而是說:“我很想證明我是對的,不然我會覺得心里特別煩。”
用一種比較溫和、積極的心態去表達,你才能看見對方實際上是怎么一個人,而不是看見對方的攻擊指責、消極情緒。
這樣一來,“球”才能有來有回地打下去,所有的“不合”悄然消失,兩個人相處才會變得和睦起來。
夫妻間,到底哪些較勁需要被調整、改變?看了這篇文章,相信你心里已經有答案。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是選錯了人、看走了眼,而是用錯了相處模式。
當相處模式讓彼此都感到被冒犯時,我們可以發動智慧,開辟出一種新的相處模式。
學會把握親密關系相處技巧,把關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這樣的婚姻,才真正“有盼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