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語:山河家國,客從何處來?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故鄉,是靈魂安放的地方。特開設“故鄉”欄目,為您講述政協委員的故鄉故事。
1989年9月的一天,酷暑已去,秋高氣爽。一聲啼哭后,龍山縣農車鎮塔泥村老余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命,這是這對夫婦的第四個孩子,取名為“小龍”——既有生肖屬蛇的緣故,更多的是望子成龍的寓意。
而我對自己所“選擇”的這個家庭也很滿意。父親干的是在農村放露天電影的工作,母親開著一個小賣部,還養了8頭豬,種了幾十畝田地。在20世紀90年代的湘西農村,我家已經是遠近知名的“萬元戶”,是村里第一個買電視的家庭。
余小龍: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湖湘青年英才,龍山縣政協常委,龍山縣印家界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2021年度“感動湖南”榜樣人物
一
好景不長,在我幾個月大時,父母發現我的右手與別人不同,開始日漸充血腫大。去醫院一查,是先天性血管瘤,這種瘤子隨人長,到上小學時,它已經長滿了我的右手乃至整個右上半身。
母親帶著我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她“這病是治不好的,只能控制”,親戚們也勸她“上頭還有三個孩子,這個就放棄算了……”但母親充耳不聞,大字不識幾個的她,帶著幼小的我坐著中巴車,輾轉找到長沙的大醫院,堅持給我動了手術。
為了治好我的病,父母沒日沒夜地操勞,母親在經營小賣部之余,還擺攤賣早餐。我記得那是一個只能容納一人轉身的洞穴,母親每日天還未大亮就在那里忙著做豆腐、釀甜酒、下面條、炸油粑粑,賣給路過趕集的人。可我的病是個無底洞,我先后經歷了三次大型切除手術,不僅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還欠下很多外債。
到初三那年,病情再次嚴重,我需要做第四次大手術。當時醫生告訴家人,手術成功率只有20%,但母親沒有猶疑。那天早晨8點進的手術室,晚上才出來,當時我身上一邊輸著血,一邊滿身流血,背上那個瘡口就像一個充滿血的氣囊,一碰便像噴泉一般涌出,沒人敢碰我。
我在病床上昏迷了一個星期,現在回想起來像做了一個漫長的夢,夢里是灰色的天和地。出院后不久,我便做了一個決定:輟學,出去找份工作。當時我只讀了100天高中,成績是全年級前五名,是非常有希望考上重點大學的。可多年來反復無常、無法治愈的疾病讓我的身體痛苦,家里為了給我治病負債累累、父母日夜操勞讓我的內心煎熬,我迫切地想換一種活法,尋求一種叫作“奇跡”的東西。
《文史博覽·人物》2024.5 《余小龍:青春如故鄉綻放的百合花》
二
我去了昆明,聽說那里四季如春,更有利于我的身體康復。初到昆明的日子并不好過,我睡過橋洞、遇過地痞,后來才在一家百合種子公司找到一份冷庫里的工作,正是在進進出出的物流單上,我得知家鄉龍山原來還盛產百合。那個年代,百合在昆明能賣到20多塊錢一斤,可從龍山收購才3塊錢一斤,其中的差價太大了,原因之一是買賣信息的不對稱,其二便是龍山百合沒有形成品牌,自然賣不起價。
一年后,揣著賺來的五千塊錢和學來的皮毛知識,我回到家鄉試種了一畝地百合,選地、開墾、購種、栽植、施肥、除蟲,每個環節親力親為。我意識到自己專業知識匱乏,怎么辦?只有想辦法努力學。
拉起一根網線,我開始活躍在上百個與百合種植技術相關的QQ群和貼吧里,從一開始翻看別人的帖子,到后來自己當上版主,能將百合種植技術的科普帖寫成系列供人參考學習。閑暇之時,我還去其他百合基地當免費小工,思考著怎么在現有技術基礎上加以改良。
日積月累,我對百合種植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種植面積也越來越大:2010年,4平方米;2011年,20平方米;2012年,100平方米。趕著互聯網創業潮,我注冊了淘寶店名為“余氏雜貨鋪”,百合銷售高峰季,網絡訂購量曾在1分鐘達到9萬元,我坐在電腦前端,看著數據一直跳、一直跳,那種緊張和興奮感無法言喻。
那是2012年,除去成本,我算了一下賺了100多萬元。我的成功使得村民們紛紛加入了百合種植大軍,而我將手里的錢全部投入百合種植,以致2014年龍山百合嚴重供大于求,百合種球價格從18塊跌到5毛錢一斤。看著百合一點點爛在地里,我的心在滴血,賺來的錢賠光了,還欠下100多萬元貸款。
其實現在回過頭去看,還是吃虧在自己念少了書,連最起碼的風險規避都不懂,這是我一生的遺憾。
三
“我有兩大心愿,第一,等我有錢了要在家門前修座橋,再不能等到牛都過河了,我還沒法過去。第二,我一定要在百合行業做得風生水起,名留青史!”2014年是我最灰頭土臉、灰心喪氣的一年,想起意氣風發之時,我曾在眾人面前吹噓的話語臊得臉紅不已。
那幾年,為了還債,我自學編程、學做商業計劃書和PPT,成為知識付費的第一批網絡用戶。無論白天黑夜,我努力地學,后來靠幫別人做PPT還了幾十萬塊錢的欠款。當年沒受高考的苦,后來命運全給我“找補”回來了,我也不惱,來了就受著,人生條條是出路。
2016年,龍山縣人社局組織了一場創新創業大賽,這讓我又找到了賺錢的契機。我開始參加各級各類的創新創業大賽,特別是與農業相關的賽事,從縣里、市里、省里,再到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的舞臺,我一路單打獨斗、摸索前進,后來奪得國家開放大學舉辦的創新創業大賽冠軍,拿到100萬元獎金,還清了所有債務。
一切又回到了原點。但人生路得繼續往前走,我決定繼續留在百合行業,并琢磨著新的方向與契機。
龍山百合以卷丹百合為主,是一種藥食兩用的百合,花如橙色燈籠。但為了保證球莖的營養,當地種植戶都不會讓百合開花,因此百合市場產品單一,同質化競爭嚴重。如果我能增加種源,推出龍山百合市場從未有過的觀賞百合呢?
我引進了一批觀賞百合種子進行種植,嘗試將卷丹百合與觀賞百合進行雜交,但很快發現此路不通——培育出的新品種要么不開花,要么花期太短。苦悶之際,我在野外偶遇一株野生百合,而后靈感驟至——何不將三者雜交試一試?野生百合的加入還能增強繁殖力和抗蟲害的能力。
這一試,成功了。我借來80萬元,將這個新品種擴種至600畝。當時花市上的百合零售價最低要5元1支,我只賣1元1支。物美價廉,農家樂、度假村、昆明花商等紛紛找來訂貨,百合與農旅開始融合發展,百合面條、百合花茶、百合面膜等產品加工的第二產業也逐次啟動,我跟百合的故事迎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龍山百合。
四
有了這些年的百合種植經驗,我發現要想掌握市場話語權,必須建立起百合種質資源圃,這需要我踏遍全球去收集各個品種的百合種子。
套上迷彩服,穿上登山鞋,帶上工兵鏟,背上測量儀,我帶著助手一頭扎進了深山老林去尋找百合。從湖南到四川、貴州、臺灣,再到日本、韓國、荷蘭、智利、澳大利亞……經過這些年的奔波,我們已培養和收集595個國內外百合種質資源,是目前湖南最大的百合種質資源圃。
“要建全球最大的百合種質資源圃”,為了這一目標,我仍會步履不停。
富不忘相鄰。前幾年,我成立了龍山縣印家界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創辦百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共有員工337個,其中118個是殘疾人。為了能讓小時候那條一眼望不到邊的山路變得好走一些,我在塔泥村修了兩條上山的階梯路,讓鄉鄰們出行更便利一些。因為在我年少幾次做大手術之時,家里的雞蛋總是吃不完,都是鄰居們送的,我永遠不會忘記。
這些年事業繁忙,東奔西跑,很少有時間回家。母親并不太了解我在外忙什么,她只關心我的身體。前兩年,母親去了我的百合園,看著園子里播放的關于我的視頻和照片,母親很久沒說話,回家后哭了兩個小時。她擔心我的身體,知道這些年忙這些事情已經遠遠超出了我的身體所能承受的負荷。
母親也沒有勸我,只是回到鄉下,養了200多只鴨子——我最愛吃的一道菜是黃豆燜鴨子。又把家里的房子重新修整了,聽哥哥說,母親是在為我的將來做打算,創業有高峰有低潮,即便有一天我的事業不再,鄉下的家也一直都在。
回首過往,短短三十余年,竟有了這么多的故事,值得細細回味。諸多標簽加身,但我始終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挖土的,并沒干出多么了不得的事。感謝故鄉,提供了一片能讓百合花熱烈綻放的土壤;感謝父母親,在困難歲月里從未想過將我舍棄;感謝一路走來遇到的貴人,引導我,扶助我,成就我。
兩千多年前,塞涅卡就說過“我們何必為人生的片段而哭泣,我們整個生命都催人淚下”,我想他說的“催人淚下”并不僅僅是指生命的坎坷,更多的是指生命的壯闊。愿我的生命如同那最絢爛的流星,充滿光和熱。
口述| 余小龍 文| 政協融媒記者 仇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