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開始之前,黑馬先做一個調查:
在下面這兩個電池方案里二選一,大家會選哪一個?
6000mAh+100W有線快充
5400mAh+100W有線快充+50W無線快充
黑馬盲猜絕大部分朋友應該會選擇第一個選項,可能具體說不上為啥,但就覺得那600mAh的電池容量,要比無線充電有用一點。
無線充電這事兒吧,自從小米帶頭開卷這個“無線快充黑科技”之后,基本上就成了各廠秀肌肉的標配了,低端機可能還僥幸“逃過一劫”,但旗艦機誰沒有誰就是“小丑”。
現在甚至連中端機也開始卷起了50W無線快充。
無線充電是怎么火起來的
無線充電也并不是什么很高深的技術,主要基于電磁感應和磁共振原理,簡單來說就是“磁生電,電生磁”:
充電器中會內置一個磁芯,外面繞有線圈,可以將電轉換電磁場,然后手機中也內置一個接收線圈,接收電磁場后進行電路處理就可以轉化為電。
最先開始玩無線充電的是一個叫Palm的品牌,旗下2009年發布的Palm Pre是全球第一款支持無線充電的手機,不過因為特別小眾,所以知名度不高。
真正把無線充電玩出動靜的,還是果子——2017年的時候果子的iPhone8/8Plus和X開始支持無線充電,只不過果子的充電功率一直挺拉的,當時的無線充電功率只有5W/7.5W。
而國內安卓這邊最先開始支持無線充電的是小米是金立的M7 Plus(2017年),當時號稱是支持15W無線充電,不過金立沒撐下去,配套的無線充電器也沒有上市。
4個月后(2018年初),小米推出了首臺無線充電機型小米MIX 2S(7.5W功率)。
不過使用無線充電會有一些問題,因為無線充電過程多出了一些步驟(比如電磁轉換),難免就會造成一些損耗,而這些損耗不僅會讓充電速度變慢,電容電阻等元器件還會帶來一定的發熱問題。
對于消費者來說,發熱忍忍還能過去,可這充電速度慢是真不能忍,畢竟這種硬控咱們活動范圍的東西,持續時間越長越讓人抓狂。
所以這個無線充電的功率,也從最初“功率不高但發熱嚴重”的5W/7.5W一路暴漲:2019年的時候小米9就首發了20W無線充電;2021年的時候,雷軍甚至已經官宣了小米“200W 有線快充 + 120W 無線快充”黑科技。
眼看著這個無線功率都快“沖上外太空”了,2021年工信部出手規定——移動和便攜式無線充電設備額定傳輸功率要求不超過50W。(這條規定在2023.5.30日被解除,功率限制提高到了80W)
被硬控了的無線充電,在這之后基本也就“萎”了:
就拿近期上線的這波機子來看,搭載無線充電的功率大部分也就是50W,只有部分頂尖旗艦比如小米 14Ultra、華為Pura70 Pro/Pro+/Ultra有搭載80W無線閃充。
但是大家也不太關心這個事情:華米OV四廠的Ultra里,OPPO Find X7 Ultra是50W無線、vivo X100 Ultra甚至只有30W無線。
誰在意呢?根本沒有人care……
無線充電到底誰在用?
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無線充電實屬雞肋。
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兩種無線充電方式:座充和磁吸,有一個算一個,槽點都一堆。
比如這個iPhone最愛的背部磁吸,功率先不吐槽了,但是誰能告訴我,它和有線充電有什么區別?大家不都是拖著一個長長的尾巴,誰比誰高貴了嗎?
如果在價格相同,充電效率相同,發熱情況也相同的情況下,黑馬這種懶狗還是會選擇省去“插入”這個步驟的磁吸充電。
可無線充電它充電又慢,還老發熱,那我為啥要選這個和有線充電長差不多的東西?
圖源:網絡
座充就更絕了,它最大的問題是:充電的時候沒有辦法同時使用,如果要用的話,對使用者的腰腹力量要求可能有點高,畢竟撅著屁股彎著腰就為了點一下屏幕回個消息……
黑馬:太難了,八塊腹肌也扛不住啊。
而且對于手機離手三秒鐘就會自動焦慮的當代年輕人,座充差不多也是“史上最反人類”的設計之一。
想象一下:當手機還剩下最后10%的電的時候,你把手機放到了座充上,可是你總是控制不住自己,隔幾分鐘就會忍不住拿起來回個消息,幾番拉扯之后——啊,這電估計今天都充不滿了吧……
好,肯定有人要說了,你用不習慣那是你的事情,無線充電在一些場合還是很好用的!
比如開車的時候,一上車直接把手機甩上磁吸充電器,充電的時候還能導航,香!
再比如手持一堆設備,什么備用機工作機主力機影像機游戲機運動手表藍牙耳機……都用有線充電的話,插拔插拔嫌麻煩,線多了纏一起看著也煩,搞一個無線充電的話,舒服便捷也不影響日常使用,香!
又比如卷生卷死,在工位一秒就干一秒的打工人,根本不需要玩手機!主打就是一個怎么方便怎么來,插充電口耽誤我干活!無線充,隨時隨地大小充,香!
圖源:小紅書
再加上現在一些公共場合也開始配備無線充電,雖然吧半天充不上一點,但公共場所免費充電誒,就,主要起到了一個裝X的作用,香!
誠然,無線充電多少有著自己獨特的使用場景,不然的手機廠商也不會花時間花精力去卷功率,可這些優勢更多時候并不是剛需,加上車載這種剛需場景確實不多,無線充電你說它雞肋,還真是一點毛病沒有。
輕薄or續航?電池該往哪卷?
可咱們畢竟是消費者,“既要又要”就是我們的本性,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
黑馬:我既要大電池、又要無線充,麻煩安排一下。
手機廠商:?
“變成磚頭了可不要怪我哈。”
圖源:微博
確實,一個手機就那么大點,既要塞大電池又要塞無線充電,能救一救厚度的曲面屏又被吐槽的不行,那把手機做大一點吧,小屏機現在偏偏又很吃香……
手機廠商:真難。
所以話題又回到了我們一開始的問題:如果大電池和無線充只能二選一,你會選擇誰?
因此大家討論的關鍵,與其說是無線充電到底有沒有用,不如說是無線充是否值得我們舍棄一部分電池容量。
圖源:微博
對于選擇大電池的人來說:電池容量是最實際的、可以拿到手上的配置,因為真正有充電焦慮的人,最好的解決方式根本不是“更方便的充電”,而是“根本不需要充電”。
并且高功率的無線充電確實會增加集成設計和封裝的成本,這一點從搭載無線充的手機,沒有一款低于3000元起售就可以看出,成本是真的高。
對于普通人來說,電池容量被擠占就算了,還要漲價,這不欺負人嘛?
圖源:微博
而在有線充電功率更高的情況下,無線充也不是剛需,那么對于非剛需有需求的人……人家可能也不在意電池大不大的事兒了,反正辦公室車載家里,走哪都能充。
像現在很多旗艦機型,大電池也根本不是賣點,四廠的Ultra大戰里,電池最小的OPPO Find X7 Ultra電池容量5000mAh。
其實黑馬覺得現在4000+往上的機子帶無線充,中低端機搞大電池思路挺正確的,畢竟大家各有各的需求,既然沒辦法既要又要,那做出取舍也在情理之中。
就是說啊,這個無線充可千萬別往下繼續卷了,一般人真用不上。(除非加量不加價)
對了,下半年就要上的8 Gen4機子,這兩天估摸著也在搞電池方案,雖然跟大伙說得是大電池快充不可兼得。
圖源:微博
可黑馬怎么看怎么覺得,到時候是不是又有哪家廠,反手就掏出個“既有又有”的大寶貝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