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個城市,我都喜歡去當地最好的大學溜達。上海、深圳、天津、武漢、廈門……在成都,我還在川大租房住了半年。
這可能是我們那個年代人的通病:認為讀書和校園生活本身就是美好的。
實際上,當我開始讀大學的時候,對將來干什么工作完全沒用概念。在河南農村長大,對“未來”和“世界”不可能有清晰的認知。
你要么隨波逐流,要么就抓住最核心的東西,比如多讀書。
大學快畢業的時候去過一次北京,混在好友的宿舍。聽他室友談論一種策略,“拿下南方報業”,就是給南方都市報、南周投稿,獲得一種發表資歷,這樣在自己的簡歷上就可以寫下一筆。
當時就像是聽天書一樣,完全不知所云。
實際上,我大學畢業要制作簡歷的時候,連一頁紙都寫不滿。證書只有一個英語四級,也沒有實習經歷。后來去讀研究生,情況也沒有改善。2002-2005年,已經是天涯論壇的黃金時代,很多人在上面寫東西,而我連電腦都沒有。
我的精力都用來讀書了。這既是愛好,也是無奈——一個窮學生,除此之外還能干什么呢?
研究生又要畢業了,去學校的招聘會,成都商報招聘編輯。在那以前,我根本都沒聽說過成都商報。
他們的考題我現在還記得:最近讀的5本書是什么?對你影響最大的5本書是什么?還有一個題目是,現場就某個新聞寫一篇幾百字的評論。
我當時在讀的是薩義德、福柯和以賽亞·伯林……后來才知道,報社的領導們根本沒聽說過這些。
講自己的故事,并不是說自己如何成功。但是,我的經歷也證明了一點:一個人不管多么愚鈍,如果能夠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最終仍然有機會成為期望的那個自己。
假設一下,不管是“回到”高中還是大學,如果有人告訴我,“如果你好好讀書,將來可以成為一個編輯或者專欄作家”,我一定會很開心。
對一個河南農村少年來說,這已經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了,但是竟然還都實現了。
冰川思想庫的魏英杰老師說,他招聘編輯的時候,有很多畢業生來應聘。他問對方最近在讀什么書,沒幾個能答出來的。問印象最深的書,可能還是小時候讀的武俠……
但是現在的孩子,簡歷往往都很厚,他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那些能“創造簡歷的事”上面。以前做雜志的時候,我也看到過一些簡歷,非常吃驚:這些孩子是如此優秀,雜志社的工作怎么配得上他們呢。
讀大學非常卷,但是大部分卷都是無意義的。很多人基本沒有“讀”,而這也許是最重要的。
今年研究生畢業就業慘淡。這是可以預料的,因為3年前正處在疫情中,本科生就業很難,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碩士又努力擴招了一把,現在到了結賬的時候了。
絕大部分本科畢業生都選擇考研、考公(成功了算是“上岸”),這讓本科變成了“高中”應試教育的延伸。但是,碩士階段又非常殘酷,要寫論文,也要繼續準備考公,以至于很多人根本沒有時間和心境看書。
陳嘉映老師最近有一段視頻爭議很大。視頻中他告訴自己的學生(碩士),花幾個月時間寫論文就行,反正也寫不出什么像樣的東西,剩下的大把時間,都去讀書或者戀愛,做自己喜歡的事。
很多人反對他,認為這是對學生不負責任。我完全贊成他。
現在有一種傾向,認為讀大學完全無用。其實,完全可以換一個思維:有4年或者7年時間,你在一個美麗的校園,可以好好讀自己喜歡的書,這本身不就是一個好事嗎?好好讀書,那就是“成功的4年”。
反正找工作已經那么難了,也就不用擔心。這個時候,或許可以真的讀一次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