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電視劇導演大會”現場,鄭曉龍、閻建鋼、楊亞洲、高希希、姚曉峰等導演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就近年來中國電視劇的發展變化,面對短視頻短劇、科技帶來的影響和沖擊,培養新人等諸多話題,各位導演各抒己見。
鄭曉龍:現實主義作品有長久生命力
從《渴望》到《北京人在紐約》再到《甄嬛傳》《紅高粱》《幸福到萬家》《偵查英雄》《南來北往》,鄭曉龍一路的導演生涯見證了中國電視劇的發展歷程。鄭曉龍早有“中國電視劇的巴頓將軍”之稱,是中國電視劇事業的第一批拓荒人,同時還培養、提拔了許多人才。在鄭曉龍看來,一部優秀的精品電視劇首先要具備精神內涵,反映時代精神,這是好作品的靈魂所在。
鄭曉龍導演接受采訪
現實主義是真的有生命力
談及近年來電視劇市場的變化,鄭曉龍坦言,現實主義題材的回歸是很明顯的,《人世間》就是一個突出的表現,“一開始還有人擔憂,這個劇會有觀眾嗎?以往古偶、仙俠劇比較有市場,結果《人世間》一下播爆了,很多年輕人也愛看。”不同的觀眾都能從《人世間》中發現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感受,這說明現實主義作品是有長久生命力的,鄭曉龍表示,這其中的“現實主義”不僅僅是現實題材,而是用現實主義態度來創作文藝作品,它有可能是當代故事,也包括歷史劇,“別的東西有可能紅極一時,但是現實主義是真的有生命力,它反映人們現實的生活。”
不僅僅是《人世間》,近年來《人生之路》《繁花》等改編自嚴肅文學題材的電視劇作品都收獲了“人氣”和“口碑”的雙重豐收,鄭曉龍坦言,如今的電視觀眾也日趨成熟,即便是10年前喜歡看古偶的觀眾,在這些年中也會逐漸發現自己的生活不是“古偶”中展示的這樣,自己的愛情也不是這樣的,正常的生活最終還是落地的,“人們看文藝作品,還是希望找到跟自己的生活對標。”
開卷有益“看文字”非常重要
鄭曉龍在此前的論壇現場提到了導演在創作中遇到的一些困境,比如現在很多時候導演都沒有權利選擇演員,特別是很多年輕導演,很不容易,“要把選演員的權利還給導演。”在專訪時,鄭曉龍坦言,除了他在論壇上談及的一些影響年輕導演創作的“外部”因素之外,年輕導演“內在”也需要更多修煉,鄭曉龍表示,現在很多年輕導演很有才華,但是普遍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學能力,要多讀一點兒歷史名著,多看書,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現在很多導演都通過“拉片”來積累自己的素養,鄭曉龍認為,不僅僅是看影像,“看文字”也非常重要。“很多導演在文本能力上有問題”,“看文字”可以通過想象達到審美目的,更多去讀一些書,開卷有益。“小說里面講述的人物、故事,文字描述的環境,這些都會帶給你想象,有培養想象力的空間。看好的小說,好的翻譯小說,其中優秀的敘事和文字,都可以提升導演的感悟能力。”
生活永遠是創作的源頭活水
一方面是“開卷有益”,另一方面提高年輕導演素養的方式則是“回歸生活”。鄭曉龍表示,希望年輕導演先放下導演的身份,回歸到普通人的日子,去體驗人生當中各種各樣的滋味,自己去體會、感悟,“要去了解人生,讀書是了解人生,生活也是了解人生的渠道,跟朋友交流也是,要通過各種方式讓自己變得豐富起來。”
此外,鄭曉龍還希望年輕導演多去體驗生活中的“煙火氣”,多“接地氣”。鄭曉龍表示,一說到“體驗生活“,不是大家理解中的到工廠、下農村,不僅僅是這樣。“哪怕今天出門走走,坐地鐵,坐公共汽車,看到車上各種各樣的人,到菜市場去買菜,看大爺大媽們討價還價,都是一種體驗生活。”鄭曉龍表示,如果有導演在困惑,不知道還能拍什么,那么也應該到生活中去發現尋找,生活永遠是創作的源頭活水。“社會現實是我們創作的最好素材。”
沒有淺薄地把《甄嬛傳》當古偶來拍
談及近年來短劇、短視頻的“崛起”,鄭曉龍坦言,短劇確實有自身的優勢,但是故事比較多集中表現在“讓人做夢”,比如一個人不用靠自己的努力就突然變得很有錢;或者是天上掉餡餅,一個機緣巧合他就天賦異稟有了神功,在這些表達中很難映射到現實生活。“確實人人都需要做夢,但也別老是一樣的夢。”
鄭曉龍并不否認,娛樂是影視一項重要的功能,但同時在他看來,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反映時代、反映生活、記錄生活,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通過一部作品發現某些社會問題,從而幫助解決問題,這也是非常好的現象,希望一部作品能夠觸及人的靈魂,觸及內心。
在鄭曉龍看來,一部優秀的精品電視劇首先要具備精神內涵,反映時代精神,這是好作品的靈魂所在。鄭曉龍導演坦言,雖然目前隨著資本話語權越來越大,導演們在創作中也進行了調整、適應,但也始終要堅持初心,“不堅持,最后受損傷的也是自己。我們是藝術創作,而不僅僅是打一份工賺錢。”
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具有長久的生命力,鄭曉龍執導的《甄嬛傳》開播13年來依舊被眾多網友津津樂道。提及如今《甄嬛傳》被大家當成一種文化現象來解讀,鄭曉龍坦言, 自己拍的時候沒想到,后來播的時候也沒想到,“這說明我們至少沒有淺薄地把《甄嬛傳》當做一部古裝偶像劇來拍,我們還是用現實主義態度來創作的,而且是帶有批判色彩的現實主義態度。但是除了《甄嬛傳》,大家也還可以看看別的。”
閻建鋼:有些故事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有它的意義
從《大路朝天》《中國地》《塵埃落定》《趙氏孤兒案》到近年來的《功勛》和《人生之路》,導演閻建鋼執導過歷史、民族、年代、現代等各種題材的作品。在閻建鋼看來,導演看準人很重要,經典的藝術形象除了藝術功力、表演技能之外,更多的靠這個演員的天賦,靠他對生活的悟性。
閻建鋼導演接受采訪
優秀的藝術形象源于演員天賦+對生活的悟性
當記者問及閻建鋼導演如何調教演員,“ 經常有人問我,你是怎么調教演員的? 我坦率地說,一個導演在一部劇里是調教不出任何演員的。 這 首先要靠 導演是否定準了這位演員,如果說這個演員讓你極不滿意, 錯誤不在演員,在于導演,你沒有看準人,因為要想完成一個經典的藝術形象,或者一個優秀的藝術形象,除了藝術功力、表演技能之外,更多是靠這個演員的天賦、靠他對生活的悟性,那么這就不是你短時間內能調教出來的。”
名著與優秀演員相互成就
談及改編路遙的名篇《人生》,選擇陳曉、李沁出演《人生之路》,閻建鋼表示,盡管李沁和陳曉都是青年演員,但是他們的專業度都非常高,“而且他們這么多年,演了那么多角色,形形色色的角色,好的差的都有,他們經受了這么多的磨練,那么也逐漸步入了一個演員的成熟期,恰好在這個節點上參演了《人生之路》。我覺得《人生之路》這部戲也是雙方互相成全的一件事,一個名著成全了一對男女主角,這兩位優秀的男女演員也成全了這部劇。”
有些故事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有意義
談及《人生之路》的青春故事,閻建鋼直言,有些故事無論在哪個年代、無論過了多久,都會有它新的意義。“40年前的高加林遇到的青春難題、青春困境,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和他同齡的年輕人也會遇到,也許形態不一樣,但本質上都一樣,我如何面對我未知的明天,我如何能夠樹立我的理想,進而去實現我的理想,實現這個理想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樣的障礙、會遇到什么樣的人生磨難?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同樣需要面對。”
楊亞洲:記錄時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導演楊亞洲曾經執導過《空鏡子》《浪漫的事》《家有九鳳》《八兄弟》等充滿煙火氣的現實題材影視作品。在楊亞洲看來,一部優秀的電視劇需要具備很多元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第二就是要真實記錄所處的時代,要說真話,沒有什么比真實更打動人。“我希望我們可以創作死了之后不會臉紅的作品,千萬不要給后代留下的都是垃圾。我們應該留下一些積極的作品,而不是日后經不起時間驗證的東西。”
楊亞洲導演接受采訪
變化讓我們的創作更加多元
談及近些年,特別是疫情后電視劇市場的變化,楊亞洲表示,世界在變化,各行各業在變化,電視劇市場肯定是要變化的,而這其中的變化也讓大家感到措手不及,“這種變化可能給電視劇創作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時機,作為創作者,要適應變化,要真實記錄變化,這種變化讓我們的創作更加多元。”
隨著短視頻、短劇的沖擊,AI等高科技的介入,楊亞洲坦言,電視劇的拍攝運作方式也在變,電視劇創作應該通過時代的變遷,反映人的變遷。“記錄時代的烙印、生活的烙印、人與人之間的烙印,是我們不變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創作者需要真誠
盡管面臨諸多變化和挑戰,在楊亞洲看來,電視劇創作中也有“萬變不離其宗“的部分,就是“真誠”,創作者需要真誠,“面對這個變化的世界,我們必須得有真誠的態度,才能創作出真實的作品。如果我們還是一味地說假話,說空話,說套話,說官話,不真實地記錄這個時代,不真實地記錄人的變化,是出不了精品的,也出不了任何留得住的作品。”
記錄時代變遷的普通人,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大多數人,在楊亞洲看來尤為重要。“在時代變化里,他們是怎么樣生活,怎么樣去面對這個時代,參與時代的變化,這應該是我們創造中永遠的c位。”
作為電視劇創作者,楊亞洲表示,不能一味去順應那些所謂片方的市場,要有自己的堅守。在楊亞洲看來,創作中的“百花園”里應該百花齊放,但展示現實生活中溫暖、感動的普通人,應該成為創作的主體。
現實題材的專家就是普通老百姓
在電視劇導演的創作理念中有一個共識,現實題材確實看上去描摹的都是日常生活,實則創作難度很大。楊亞洲坦言,正是因為“現實”離大家的生活太近了,每一個人都可以去評判這部作品講述、拍攝的故事到底是不是一個真實的表達。
楊亞洲表示,比如軍事題材、古裝歷史劇,都有其相關領域的專家,但是現實題材的專家就是普通老百姓,每一個人都是專家,沒有哪一類題材的專家人群如此龐大,“所以我們要面對著無數個專家,其實是對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把短視頻作為自己觀察生活的重要手段
楊亞洲此前常年保持著每天必須看一部電影的習慣,但是近年來,他看了很多普通人拍他們自己生活的短視頻。楊亞洲感慨,短視頻中充滿生活質感的氣息迎面撲來,他現在也把短視頻作為自己觀察生活,了解普通人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可能很少能去擠公共汽車,坐地鐵,到處跑去觀察生活了,但是我覺得短視頻無時無刻不在我身邊,我很受益,我沒有脫離這個時代。我也可以從中看到現實生活當中的普通人,他們現在的喜怒哀樂。”
楊亞洲從短視頻中可以看到很多溫暖和感動,甚至讓身為專業創作者的自己都自嘆不如。“我們有多少創作者現在還在觀察生活,還在睜大眼睛看著這個世界的變化?我還是希望能夠拍在這個時代里,普通人是怎樣扎扎實實地生活,能夠拍出這種溫暖和感動,但是這種質感需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去觀察。”
作為給年輕影視創作者的建議,楊亞洲表示,無論是導演、編劇、演員,大家都應該睜大眼睛去觀察、體會現實生活,能描繪出人物心靈的碰撞,才有可能是留得住的作品。“如果只是追求這部戲投資了多少個億,采取了什么樣的技術手段,過幾年,可能有更多的投資、更尖端的高科技出現,那之前的作品可能就落后了。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心靈的創作,永遠是我們創作的主體。”
除了給眼睛拍,更應該給心靈拍
隨著近年來科技水平的飛速進步,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特效應用到影視作品的創作中。楊亞洲坦言,科技對影視創作的助力非常大,但是創作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不應該單純追求高科技,“除了給眼睛拍,更應該給心靈拍。”
楊亞洲坦言,他希望可以創作出能夠讓人感到溫暖、感動的,能夠帶來希望的作品,“如果看到這部作品,讓人感到絕望的話,那就是幫倒忙;同樣,如果說假話、說空話,那也是幫倒忙。”
高希希:導演首先要解決思維方式的變革
導演高希希曾經執導過《結婚十年》《歷史的天空》《幸福像花兒一樣》《甜蜜蜜》《三國》等包含歷史、古裝、軍旅、現實等題材各異的電視劇作品,而不同的題材對于導演來講,其共通點就是創作者的歷史觀、世界觀。在高希希看來,在一部優秀的電視劇所需具備的要素中,最主要的首先是文學性,也就是故事本身的內核要素;其次是導演的思維方式,這部作品完整的故事要怎么講,思維方式決定了這部作品的內核,其他都是手段。
高希希導演接受采訪
有一些悲劇會產生更大的正能量
鄭曉龍導演此前在導演大會論壇中提到了“悲劇創作”的缺失,高希希在接受專訪時再度談及這個話題時表示,鄭曉龍提到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就是現實主義的悲劇題材應該如何完善。高希希對鄭曉龍的觀點表示了贊同,有一些悲劇會產生更大的正能量,對人的觸動會更深刻。“有些偉大的作品,包括古希臘的三大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這些作品都對時代中哲學命題的思考是有所觸動的。”
在高希希的導演生涯中,既創作過大型古裝歷史劇,也執導過充滿煙火氣的現實題材作品。在高希希看來,不同的題材對于導演來講,一定是有其共通點,就是創作者的歷史觀、世界觀。“古裝戲看似是在講歷史,實際真正體現的還是人物內心、精神,希望現代人能感受到這份內核,形成一種對應關系。”
現在觀眾可不那么好糊弄
談及近年來觀眾觀看影視作品口味的變化,高希希坦言,觀眾的口味變得越來越刁了,也是越來越高了,而這種變化實際上是一件好事,要求創作者把故事講好,故事水準、精神內涵,對表演、制作的要求都越來越高。“現在觀眾可不那么好糊弄,隨時都可以吐槽你。對我們行業自律來說,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要不然你就得丟飯碗,所以也不得不迫使你認真去面對每一部作品。”
對于短劇、小視頻給電視劇所帶來的沖擊,高希希坦言,影響是巨大的。在他看來,電視劇就是要把一個核心故事和主題講清楚,通過作品達成跟觀眾之間的溝通、互動,實際上這和短劇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短劇的制作結構已經簡單化了,想拍一部短劇或是短視頻,拿起手機就可以解決,而且自己就可以剪輯,可以呈現故事,完成影像化。“反過來這對長劇就有更高要求了,用手機都能拍成這樣,你必須要比我拍得好,必須比我拍得講究,故事比我講得透徹,才可能立足于世。”
高科技帶來的影響和沖擊是巨大的
高希希從最近一兩年開始養成了看短劇短視頻的習慣,他現在覺得好像每天必須得看一看。“現在我都成低頭族了,有時在車上的時間比較多,我就刷一刷(短劇短視頻),也挺受教育的。”
對于AI人工智能等技術進步給影視行業帶來的變化,高希希表示,高科技帶來的影響和沖擊是巨大的,尤其是近七八個月,對他產生了非常大的震撼,“舉個簡單例子,過去畫場景圖,60個人得畫兩個月,大概可以出來的場景圖不到60張。現在兩天兩個人,70張圖就出來了,而且還比手繪的真實,還可以任意修改。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它出來的效果是顛覆性的。”
思維方式的變革是不可能替代的
談及給年輕導演的建議,高希希表示,自己也有好多徒弟,他跟徒弟經常會說,做導演,首先要解決思維方式的變革,這是不可能替代的,作為創作者,該怎么樣去完成故事的內核精神,體現人物的靈魂思想。
在高希希看來,一部作品的故事中會有一些“套路”的部分,比如愛情戲份中的兩角、三角、四角戀愛都是常規套路,但是這個戀愛跟其他戀愛有什么不一樣,這就是要交給導演思考的問題,“這要自己多花心思去想。”
姚曉峰:不能一直呆在舒適圈里
導演姚曉峰曾經執導過《大丈夫》《戀愛先生》《帶著爸爸去留學》等作品,姚曉峰執導的家庭劇一直被觀眾津津樂道。而他也擅長用鏡頭語言去講述有關中國家庭、親子關系、夫妻情感、家庭矛盾的故事。今年,姚曉峰接連帶來了風格性非常強的兩部作品《追風者》和《微暗之火》,姚曉峰坦言,觀眾現在也不太滿足于傳統敘事了,創作者不要停留在舒適區里,他希望挑戰自己,用新的敘事方式、題材融合來講述故事。
姚曉峰導演接受采訪
要迎接挑戰,否則可能就會被淘汰
談及近些年中國電視劇市場的變化,姚曉峰坦言,行業各個部門都“卷”起來了,導演現在也很“卷”,這種“卷”也逼著大家在往前走。“因為現在好作品越來越多了,這也是電視劇行業突飛猛進的一個動因,作為創作者,不能再停留在原來傳統的拍攝和敘事中,不能一直呆在舒適圈里,必須得有進步,要迎接這個挑戰,否則可能就會被淘汰。”
很多業內人士都表示,隨著近年來短視頻、短劇的介入,對傳統電視劇造成的沖擊非常大。在姚曉峰看來,對于新生事物的評價,第一不要過分夸大它;第二也不要過度去否定它,新生事物都有新生事物的道理,有它的價值,“什么事情都不要走極端,我們應該用包容的心態去看待新事物。”
在姚曉峰看來,短劇有著先天的優勢,生動、活潑,具有時尚性,和當下年輕人的喜好非常接近,所以它可以很快傳播流行起來。同時,姚曉峰表示,目前短劇還停留在比較初期的階段,還沒有足以吸引到大量優秀人才進入,而他不太建議現在大量的影視公司進入到短劇賽道里去,“短劇好就好在是純個體,生動、鮮活,那就讓它保持這種鮮活勁兒。它會在這個土壤里存活得非常好,但是如果大量專業團隊進去以后,它不一定還可以保持得那么鮮活。”
經典的好作品經得住時間驗證
短劇短視頻的出現,也造成了某種程度上對傳統電視劇的“分流”。姚曉峰坦言,觀眾對于影視作品喜好的口味其實沒有變,只是沒有耐心去看完一個長視頻,但是只要是好作品,觀眾是愿意拿出時間來的,會感受到不一樣的精神內核。“只有隨著長視頻(長劇)情節和細節的一步步推進,觀眾的情緒才能被一點點帶入。經典的好作品是經得住時間驗證,可以被反復觀看的,而且每次看都能產生不同的感受和興奮點,隨著生活、閱歷的變化,每次看都會有新的感受。我覺得這就是(長劇)魅力所在,也是我堅持繼續做優質電視劇的動力所在。”
電視劇創作有一定的時效性,一部作品從題材規劃到劇本寫出來,再到拍攝完成,需要一段時間來打磨,期間會有幾年的時間差,因此長劇的創作方法論和短視頻截然不同。姚曉峰坦言,如果把握不當,有可能一部電視劇作品到了播出的時候就過時了,“所以要保證作品有一定的生命力,它不是那種即時性的‘快銷品’,需要有一定的沉淀,這其中要求的創作思路、創作方法都是不一樣的。”
在談及一部優秀電視劇需要具備的要素時,姚曉峰表示,他最看重的是“真實性”,“不管是拍攝什么樣的故事,都要拍得真。”
最終能夠影響到人,是干這行最大的價值所在
姚曉峰近期接連有兩部新作《追風者》和《微暗之火》熱播。這兩部作品都帶有鮮明的個性,其中《微暗之火》以一個懸疑故事為包裝,講述了閃爍在人性黑白兩端之間的“微暗之火”。姚曉峰坦言,《微暗之火》算是自己的一次突破。“觀眾現在也不太滿足于傳統敘事了,我也等于是挑戰了一下自己,用新的敘事方式、題材融合來講述故事,雖然以懸疑為外包裝,但是核心講的還是人物的內心世界。”在姚曉峰看來,懸疑劇是打開人性的最好方式,可以直擊人性的最深處、最暗處,雖然真實的人性沒有絕對的好壞和善惡,但創作藝術作品一定要歌頌真善美。
好的現實主義創作需要在現實的基礎上有一定的超越性表達,要高于現實,要讓觀眾在現實故事的講述中看到希望,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姚曉峰坦言,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必須有表達,如果沒有表達,光說故事,成為不了一部優異的作品,“只有表達才有活力,這是一部作品必須有的靈魂。”
和《微暗之火》一樣,《追風者》也融合了歷史、金融、青春等諸多元素,劇集以金融諜戰為背景,展現了革命者的信仰和抉擇過程,同時也呈現了職場生態和民國風情。在姚曉峰看來,《追風者》是一次更大膽的嘗試,劇中接連轉換的敘事視角,讓觀眾不斷跳進跳出,視角的變化也增加了觀眾的好奇心和探索性。
姚曉峰表示,最讓他感到開心的是,《追風者》播出之后,很多年輕人受到劇集影響去研究歷史,“對我而言,這就是這部作品的附加值,觀眾不僅僅是看一個故事就完了,它最終能夠影響到人,這才是我們干這行最大的價值所在。”
凡事逃不過“認真”二字
在《追風者》中,主演王一博的表現也得到了一致認可,一改以往大眾對他“流量明星”的單一認知。姚曉峰坦言,他從王一博身上看到了年輕演員想擺脫“流量明星”標簽的努力。“王一博想證明自己是個好演員,所以他很認真地對待角色。”在姚曉峰看來,“流量”不是壞事,存在即合理,但是從“流量明星”到演員的轉變是有門檻的,“他想要轉變成演員必須要過這道坎,但只要他認真就能翻越成功。”
同樣,在談及給年輕導演的建議時,姚曉峰也認為,凡事逃不過“認真”二字,“我最近幾年也帶了不少新人導演,導演這行不好做,要認真,要學習,多看多學,還要善于和別人打交道,尊重每一個合作者,這是我對年輕導演的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