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藍字“重遠投資觀”關注我哦!
昨天看到一個新聞,說是深圳的存量房貸利率不調整。
這個消息傳來,深圳的存量業主可能有些破防。眾所周知,近幾年深圳的房價是一路下跌的,大部分老業主,應該都處于套牢的狀態,在房價遭受損失的情況下,利息依然維持原利率,確實有些難以接受。
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存量業主要下調利率減輕負擔,可負擔并不會憑空消失掉,只能是被轉移。
也就是存量業主的負擔降低訴求,是以其他人的財務損失為代價的。所以不可能找到所有人都滿意的方案。
財務損失者表面看是銀行,但背后的實質損失承擔者,是存款人和銀行股股東。因為貸款人的利息支付,一部分變為銀行收入(進而變成銀行股股東的分紅),另一部分則變為存款人利息。
那么這幾年哪些人在賣出資產回收存款和買入銀行股呢?
我們的老粉絲都知道,這說的就是我們。我在2022年下半年就在知識星球不斷提示高分紅銀行股的買入機會(至今銀行股已大漲60%以上),又在2023年發多篇公眾號文章建議賣房回收現金并持有存款。
持幣和持債,本來就是對賭,賭輸了就要求降低利率掀桌子,并非大丈夫所為。但我寫這篇文章并非是要訴求我們持幣者的利益,因為我知道,很多持債者也是受了不良媒體的“通脹論”忽悠而在高位接盤上了車,他們也是受害者。
大家原本都是兄弟。
在我們的知識星球會員中,其實也有很多持債者。
所以為了防止悲劇重演,我們這篇打算聊一些底層的東西。因為這個世界的本質,就是一個互掏口袋的游戲。用布林肯的話說,就是:
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就會出現在菜單上。
要么割,要么被割,零和!
我們回想一下,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大致是,錢是拿來用的,人是拿來愛的。但到了社會我們卻會發現。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可能是反過來的。也就是,錢是拿來愛的,人是拿來用的。
那么說到用人,本質就是做局,你只要在這個局里,被抽血就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吧。
我們知道,世界各國都在鼓勵消費,那么鼓勵消費的背后真相是什么呢?
假設你是一個做桌子的木匠,一個月能做一張桌子,售價1萬元,而你同村的小王是一個做椅子的木匠,一個月能做四個椅子,四把椅子的總售價也是1萬元。那么你用一張桌子可以換小王的四個椅子,也就是你1人月的勞動換他1人月。
但事實真相卻并非能讓你這么如意的去交換,因為你賣出桌子和買進椅子的過程沒有交稅。
由于現代工業分工極為細致,你可能只是在生產桌子的工廠打工,那么真實的過程是這樣:
你付出1人月的勞動,產出了一張桌子,賣出了1萬元,然后公司繳納1000多元的增值稅,然后2000多元作為稅前公司利潤,剩下6000元作為工資發給你,然后你再繳納個人所得稅,最后獲得5000多元。
而公司的稅前利潤2000多元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后,剩下的作為公司凈利潤或投資擴產的資金。
也就是,當你產出一張售價1萬元的桌子,你可以獲得5000元,然后你用這5000元買下兩把椅子,你同村的小王也能從這筆消費中獲得2500元。
所以結論就是,你每消費別人1個人月的勞動產品,自己就必須支付雙倍的勞動產出。
說到這里,鼓勵消費的背后真相就很清楚了。那就是你在生產和消費的每一次循環中(收入和支出的循環),都在貢獻著稅收和企業利潤。
當然,這也是合理的,因為稅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世界各國也都是這么做的。
然而,雖然生產消費的循環有其合理性,但在這整個過程中,我們普通中產似乎都被對手盤當成是循環中的工具。
比如,你在公司,會被定義為勞動力,公司會有各種末位淘汰和績效考核制度,來最大化你的勞動輸出。
你在節假日,又被定義為購買力,商家又會有各種基于人性的消費誘導或是種草手段,去掏空你辛苦工作存下的勞動結余,給他們創造收入。
最后你刷個抖音休閑一下,你又被定義為短視頻的完播率,你的注意力又被抖音賣給了廣告。
這也就印證了我前面所說,在每個商業環節,錢是拿來愛的,人是拿來用的。你在每個環節,都會被當成工具被對手盤在商業利益中定義。
而你之所以跳不出來,是因為你在這個局里而不自知。當你懵懵懂懂的形成高消費和高收入的閉環,也就貢獻了最大的商業利潤和稅收。
如果這個高收入來自輕松的投資套利,那不管如何消費當然也無所謂,但更多高收入打工人,其收入是背負著巨大壓力靠996換來的。
我們知識星球的同學都知道,從星球的提問來看,資產幾千萬年入幾百萬的人非常之多,但我每次回答他們的問題,總有一種悲憫感油然而生。
如果問我這種悲憫感從何而來,那正是因為他們在這個循環中貢獻了太多。
比如說,在一個互聯網大廠,一個年入百萬的中低層,要晉升為年入200萬的中高層,是需要付出很多的。他要增加100萬收入,那么最保守估計至少要多創造150萬的產出(因為150萬還要扣掉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才是公司利潤),然后由于個稅高達45%,他到手收入只能增加55萬。也就是最多只能拿到其產出的30%+的收入。
一個炒房者賺1000萬,扣除交易費可以拿到900多萬。
一個炒股者賺1000萬,幾乎可以拿到全部的1000萬。
可一個高收入打工人賺1000萬,到手只有300萬。
所以你看到胡潤榜里,資產1億以上有相當比例的炒房炒股者,但公司高管的比例,是接近0%。
因此,我常常覺得,對于打工人,100萬以上的收入部分,相比他們多付出的勞動和壓力,性價比是極低的。
當然,最要命還不是這里,而是他們所問的資產配置,房產大多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但在京滬,一個單價10萬的房子,可能建筑成本不到1萬,剩下的9萬都是土地出讓金,銀行利息,以及各種企業稅。
也就是說,你買一個建筑成本100萬的房子。
在北京需要花1000萬,其中900萬是稅。
在杭州需要花500萬,其中400萬是稅。
在成都需要花300萬,其中200萬是稅。
如果土地是拆遷而來,那么正是你的高支付,造就了拆遷者的暴富。
如果在北京,支付900萬的稅必然要求你是高收入,而高收入必然對應著高個稅。也就是900萬的稅后收入,可能就需要2700萬的勞動產出(這還沒算銀行貸款利息)。
也就是說,你付出2700萬產出的勞動,最后得到一個建筑成本100萬的房子。如果這樣還不能讓你感覺到壓力大和辛苦,那才是沒有天理了。
那么,論述到這里,我要說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當你在互聯網大廠做到百萬收入的時候,繼續職場發展只會讓性價比急速降低。因為年入百萬,你作為中層還可以上班摸魚下班休息,但繼續晉升上去,成為中高層后,你的勞動強度將被迫推向極致,你會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但你換來的收入,卻面臨著最高個稅稅率的抽水。
所以在這個節點,你就必須要考慮去轉換你的賺錢模式。變高稅率的勞動收入為低稅率的投資收入。把用付出勞動換收入,變為用判斷力換收入。
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你的勞動體能是下降的,但判斷力卻可以通過學習不斷提升。
當然,還會有一種人。他們完全沒有轉變賺錢模式的機會。
是什么人呢?
就是那些在社會總體縮表,卻依然在京滬負債買下高價房的那些人,他們必須在無風險,也就是依賴職場打工的情況下,完成這一支付。由于高房價所需的高收入,必然對應著高稅率,他們的勞動支付,必然要遠高于房價本身。
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綁死了自己20年的人生,也失去了切換賽道的機會。
雖然他們對于社會的貢獻,是巨大的,無論買房,還是工作,都進行了高稅率的轉移支付。他們也通過將自己的勞動強度推向極限完成了這一支付。
然而,正如布林肯所說,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就會出現在菜單上。他們結余下來的存量,在投資市場,卻依然會面臨豺狼環伺的局面。
因為在投資場,絕不是簡單的,資產價格會隨通脹和M2的增長而增長的。也絕不是簡單的把錢換成房子就能保值抗通脹的。
持債人要稀釋存款人的存款而獲利,也是需要特定的周期和條件的。
因為說到底,持幣或持債都只是手段,收割才是目的。
回到文章開頭,為什么深圳持債抗通脹的業主在這兩年會受損慘重。
如果我們把提高債務增持房產稱為擴表(資產和負債端同時擴大),把賣房還債稱為縮表。用我過去在公眾號文章里寫過的說法就是:
在他人擴表之前去擴表,我們就稱之為抄底,在他人擴表之后才擴表,我們就稱之為高位接盤。
反之,在他人縮表之前去縮表,就是高位套現,在他人縮表之后去縮表,那就是賤賣資產。
而我們觀察到的居民縮表,正是2022年,這也是我去年呼吁大家賣房縮表的原因。
所以,如果你沒有跟蹤市場數據的變化,單純的抱著買房持債能保值抗通脹的理論,被收割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你所接觸到的每一個的說法,都可能是故意讓你看到的。
你看到的每一個看似有道理的說法,背后可能都隱藏著詭異的鐮刀。
后記:
這世上所有工作的終極目的,都是讓人生活得更美好。而當你忙得完全沒有閑暇時間,生活過得并不好時。就從根本上背離了這個終極目的。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看花怎么開,水怎么流,是為了體驗人生的。而不是要把自己的勞動輸出拉到極限的。
而當你把自己的勞動強度加到極限,卻還是過得不好時,大概率是你在懵懂中,做了大量的轉移支付,你給所有人做了貢獻,卻唯獨對不起你自己。
你會發現,一切你想要的,想控制的,最后都控制了你。這是因為你想要和想控制的那些,原本就是你對手盤設置的卡位點。
所以,提升自己對世界底層運行框架和投資體系的認知,是那條唯一正確的路。即便只是為了在投資場中的自保,也是十分必要的。
你需要在那個的勞動收入性價比的拐點上,開始切換新的賽道。
而這個世界最大的后悔,就是當你知道了正確答案,你卻已經不在考場上了。
全文完。既然已經看到這里,請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