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用心寫登山徒步路線的老鄭。
100條小而美徒步路線計劃進行中......
圖文原創,本內容的視頻已發布,歡迎回我的主頁收看。
東明山徒步
野趣十足攀爬有樂趣;植物豐富長見識;山頂古樸的群仙觀;頗有遠古氣息。
東明山海拔約460米,實際爬升300多米,我們邊走邊拍,不到2個小時就能到達山頂,純徒步的話,全程3小時就足夠啦,時間上是很充裕的,建議大家帶好食物。
(文中圖片按爬山的時間順序排列)。
徒步數據:
路線:停車的地方——上山下山交匯處——左轉上山脊——群仙觀——左轉到柏油路——左轉到機耕路——上山下山交匯處——停車的地方
路程:全長4500米
累計爬升:466M
用時:4小時
難易:滿分5分的話,我打4分
推薦:3星
沿途所見所思
東明山,杭州也有一座東明山,全稱“東明山森林公園”。
聽朋友說,東明山上有一個道觀遺址,原生態的外觀,幽靜的氣氛,令人向往。
于是與朋友相約,下午1點開車來到東明山山麓,行至無路處,棄車徒步上山。
位于杭州北郊余杭區良渚鎮,距離杭州市中心大約20公里,距離104國道僅5公里。所以來這里自駕是最好的。
東明山處于良渚文化遺址保護區的北側邊緣地區,是整個良渚遺址的綠色屏障,同時也是眺望良渚大地的絕佳俯瞰點。
良渚,華夏文明曙光,東明山,說不定是古人類最早的聚集地呢。
? 一路上就我們兩個人,可謂人跡罕至。
也沒有像樣的徒步臺階,顯然我們走的是一條廢棄的古道。
似乎經歷了一場山體滑坡,原本的臺階,已經破損得不成形,落腳要十分小心。
朋友從小山里長大,上山如履平地;下山更是身輕如猿,一溜煙不見人影。
太陽并不曬,修篁簇徑,草木芬芳,山澗鳥鳴。
一入山中,便將煩惱隔絕于外。
美中不足的是,東明山的蚊子,成群結隊。
這與西湖群山不同,西湖群山蚊子不多,飛蠓多;
但同樣令人難受,總之夏天爬山,并非最好季節。
最高處海拔雖有466米,但由于我們停車的地方已在高處,實際攀爬三百多米。
尋尋覓覓中來到群仙觀遺址,但見三間古道山房,隱于山林,思古懷遠。
古梅、老桂各兩株,栽于屋前兩側。一張石桌,青石作凳,如有群仙聚焉。
別看此地破落,來頭可不小。
據遺址上介紹, 群仙觀又名群仙道觀,屬道教丘處機派,始建于唐代,相傳明代建文帝遜難在東明寺落發為僧,其相隨大臣程濟為避人嫌,在此束發為道,因與東明禪寺相近,君臣相商國事,聚于大竹山麓亭內對弈,人稱君臣棋亭。舊時道觀建筑巍峨,香火興盛,惜于1940年9月1日毀于日寇無情戰火,現觀內僅存古銀杏、古柳杉、古梅樹及桂花樹數株,八卦井、道觀遺址等。
東明山是一座天然的動植物寶庫,滿山是珍貴的名木古樹,特別是竹林里的野茶,漫山遍野;山頂還有一大片金銀花,取之不竭;
下山,邊走邊摘路邊的覆盤子,味道酸甜堪比仙果。
如果把東明山也納入杭州的山,那么,這座山的風格是明顯不同的。
她不見得多么精致,四季素顏,清格自在;因為鮮為人知,反而自得其樂。
她似乎與良渚一樣,保留著一種遠古的氣息。
你接近了她,便接通了她,忘了時間,古今不分。
徒步建議
1、抓住時間點。
這個地方,秋天肯定是最美的,山頂幾棵三百年左右的銀杏樹,可以證明。
我們這個時間來(春末夏初),蚊子漸多,夏天的話,蚊子成團。
所以爬山,還是秋冬季節最好,特別是東明山。
2、路線設計。
東明山來一次是不夠的。
既然將來還會來爬,那么第一次來爬東明山,可以定位為“淺探”。
路線的長度不需要太長,走一條最基礎的路線即可,了解一下山性。
所以我的路線設計,就是一條小環線。
連東明寺都不去,因為以后有的是機會。
3、時間安排。
最好的時間是下午1點開始爬,爬山途中并不會太曬,草木茂盛。
2小時后到群仙觀,可以休息半個小時,喝點茶,補充點能量。
如果要看晚霞,這條路線整體面向東南方向,并非最佳。
反而下山后,在良渚附近,依然能看到絕美的田園風光和晚霞。
4、交通攻略。
最好是自駕,導航到“東明白廬藝術館”。
然后如圖所示,進入一條機耕路,再往里開100米即可。
感謝閱讀,希望我的探索和記錄,能成為你的路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