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哈里森·福爾曼,哈老頭他為本文友情贊助了幾乎所有的照片。
話不多說,直奔主題。
八路軍的裝備在抗戰期間上了一個檔次,這當然需要特別感謝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慷慨捐贈’。下面我們就一起通過哈老頭的鏡頭來見識下,八路軍繳獲的各式裝備吧。
軍旗
對方軍隊的旗幟,一直是軍隊最喜歡的戰利品,這一組照片就是八路軍繳獲日軍軍旗的組圖。
不過這種軍旗不是正兒八經的日軍軍旗,而是分隊長指揮旗。
日軍配有指揮刀的并不都是軍官,日軍士官從軍曹這一級士官(中士)開始,就配備指揮刀了。日軍士官最低的一級叫做伍長(下士),他沒有資格配備指揮刀,依舊和普通大兵一樣是扛著三八大蓋的。但是,他的三八大蓋跟其他的日本士兵又不盡相同,他的三八大蓋前端會掛上一面膏藥旗。
日軍最小的戰術單位叫做分隊,一般正規分隊有13人。而在敵后戰場為了應對頻繁的游擊戰,日軍分隊縮減到了8人,以便能快速出擊增援被襲擊的地點。分隊由伍長負責指揮,伍長這面掛在三八大蓋上的膏藥旗就是分隊的指揮旗。
當日軍規定發起進攻時,整個分隊的進攻節奏都由伍長把控,分隊所有成員前出位置不得超過伍長。所以為了便于整個分隊迅速了解自己的位置,伍長在分隊進攻時都是在整個分隊的最左邊前進,以便整個分隊的成員都能看清他的那面綁在槍上的膏藥旗,根據那面旗幟的位置調整自己的前進節奏。
這么做分隊倒是一目了然了,就是有點廢伍長,戰場上端著這么明晃晃的一面旗幟,不集火他豈不對不起他了。
吹噓日軍常常使用的一個橋段,就是抗戰期間日軍沒有被繳獲過一面軍旗,這個確實是實情,但是這真沒什么好吹的。
日軍真正的軍旗,只有聯隊一級才擁有。這面軍旗都是在聯隊成立時,以天皇的名義頒發的。所以日軍對軍旗的保管格外重視,從侵華老兵齋藤邦雄鬼子兵眼中的抗戰——第一話:沒用的醬油所進入的高崎115聯隊,出名就是因為它的聯隊長遠藤寅平大佐落水漂流時,還不忘守護軍旗,便可以窺見一斑。
不過由于軍旗是天皇御賜的,所以軍旗的旗面從到聯隊那天起就不會再更換。因此不用兩年時間,日軍聯隊的軍旗就變成了一個光禿禿的旗桿。日軍聯隊的戰績也就被記錄在了那旗桿上面。所以日軍的軍旗不是一面面旗幟,而是一根根光禿禿的木桿。
而為了防止軍旗被繳獲,日軍規定出國作戰的聯隊軍旗都必須留在國內。日本投降時盟軍尚未登陸日本本土,因此這些軍旗桿都被日軍付之一炬了
風鏡
這東西乍一看似乎是墨鏡,但是它其實是日軍的簡易風鏡,是飛行員使用風鏡的簡化版本。
根據侵華老兵齋藤邦雄鬼子兵眼中的抗戰——第二十三話:蝎子與沙塵暴一文記錄,河北地區當時日軍和八路軍作戰時,經常會遇到沙塵暴,巨大的沙塵暴遮天蔽日。他所在的日軍部隊士兵,曾經和八路軍相隔不到10米解手,因為看不清所以雙方都以為是自己人,直到接近到面前時雙方才發現對方是敵人!
因此在華北地區,日軍的風鏡是非常受八路軍士兵們喜歡的戰利品。
鐵帽
鋼盔是非常難得的戰利品,在八路軍中只有精銳士兵才擁有鋼盔,而且鋼盔還必須自己去繳獲!
這一組照片中最后一張照片十分珍貴,它最左端伸出的那被布包裹著的粗壯筒子,是一種八路軍裝備量并不算少,但是卻只留下了文字記載的輕機槍——劉易斯輕機槍。
這種造型奇特的機槍使用47發大彈盤,不過很多文獻里都將它誤記為50發彈盤了。這張照片大概是唯一一張,記錄下人民軍隊曾經使用劉易斯機槍的影像資料了。
哈老頭對戴著日制鋼盔——九十式鐵帽(日軍這么叫)的八路軍戰士們特別偏好,他不吝膠卷記錄下了,一隊攻克日軍據點后返回的頭戴鋼盔的八路軍戰士的英雄形象。
打下了日軍據點的一小隊八路軍戰士們帶著戰利品回來了,為首的戰士拿著從日軍據點繳獲的電話機。對于通訊條件靠吼為主的八路軍來說,這無疑是非常寶貴的戰利品,比什么武器都更金貴。
尤其是電話機中所裝的干電池,那是在野外發報時電臺所必需的電源。民國政府和日軍對敵后根據地的封鎖,對這種能為電臺供電的干電池控制得格外嚴格!為了搞到這種干電池,不少地下黨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緊隨其后的戴著鋼盔的八路軍士兵們,則是人手一瓶日本清酒。
難得的洋葷,當然也要請大爺分享了。
日軍據點里的守軍一般是能搶到啥吃啥,因為伙食都靠搶所以也就別指望有啥好的,日軍的豬食也是由此得名。但是日軍對據點有一樣補給做得卻還是不錯的,那就是酒精飲料的供應。日軍的據點里一般都會囤有啤酒和清酒等酒精度比較低的飲料,不耽誤執勤的話,日軍軍官對士兵飲用這些酒精飲料也比較寬容。
但是由于據點難以攻拔,酒精飲料在據點被圍攻時,要么被日軍喝光要么被砸毀,和電話機一樣要想繳獲并不容易。
這支八路軍小隊卻將這兩樣都繳獲了,說明他們很可能是智取了日軍據點,有可能沒開槍就端掉了目標據點。
大家注意,這張照片中居中坐著擺出打電話姿勢的八路軍士兵,他的右腳邊有一個覆蓋了旗幟掛著防毒面具的戰利品。由于被完全遮住了,所以看不出來這是一個什么戰利品,但是從大小推斷,搞不好這是他們此戰中價值最大的戰利品,只是這些八路軍戰士們可能自己都不清楚。
這很可能是一部日軍的便攜式手搖發電機!
八路軍面對日軍的掃蕩,小掃蕩應對十分出色,但是遇到大掃蕩時卻常常吃虧。因為大掃蕩日軍是多路出擊,將八路軍向預定的包圍圈里趕。缺乏電臺的八路軍各部彼此間難以聯系,因此很難綜合情報判明日軍的企圖。所以與電臺有關的設備對于八路軍來說都是最為寶貴的物資,像是手搖發電機更是大寶貝。
當時的八路軍臂力最強的部隊,不是別的部隊就是電報班,電報班的男同志們天天搖發電機練就了一雙‘麒麟臂’。
在八路軍的鋼盔戰士里,有一支著名的部隊——山東冀魯邊區的‘鐵帽子五連’。該連的鐵帽子五連的稱號是由山東冀魯邊區專門授予的,它的一切裝備都是繳獲自日軍,除了臂章連軍裝都是從日軍身上扒下來的。
該連在解放戰爭中續寫輝煌,從東北的四平一路向南橫掃,一直打到了海南島上!
至今還駐扎在海南島的該連,雖然現在已經改名為了十一連,但是原冀魯邊軍區授予的“鐵帽子五連”旗幟,仍掛在它的榮譽室里。
其它
這是1944年7月迪克西使團在延安時,當地部隊向迪克西使團展示的繳獲自日軍的裝備。哈老頭就是作為迪克西使團的新聞先遣隊成員到了的延安,迪克西使團的情況詳見流光回眸: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迪克西。
這上面的是日軍的防毒面具和重機槍彈板。
整個二戰中,也只有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大量使用過化學武器。歐美參戰各國雖然也都大量儲備了化學武器,但是因為擔心遭到對方的報復所以都沒敢使用。而日軍在太平戰場上也不敢大量使用化學武器,原因也是擔心被報復。
日本雖然兇殘但是也狡猾,它使用化學武器攻擊中國軍隊,就是欺負中國軍隊缺乏應對化學武器的手段,也不擔心中國軍隊報復它。
日軍官兵離開日本時,他們的家人除了送上一面簽名的膏藥旗外,都會去當地著名寺廟求取一個平安符。而且日本人當時還有給出國侵略的家人送上照片的習慣,因此從每一個擊斃的日軍身上都能找到護身符,有些還能找到照片甚至是簽名的膏藥旗。
關于哈老頭照片中日軍非武器裝備的部分就介紹這些了,武器裝備明天再介紹了。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