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鑫YOYO,部分配圖來自電影《錯位》
來源:微信公眾號“一個符號工作室”(ID:One-Symbol)
如今,公關人和公務員都學會了使用AI工具,從此,寫PR稿和匯報總結的效率倍增。
但是,無聊的工作可不只是寫“假大空”的稿件,還有各種充斥著“陳詞濫調”的無聊會議。
設想一下,如果有個AI能幫你完成從寫發言稿、開會、答記者問、發稿傳播的全流程,大概會很受市場的歡迎。
這不是我的臆斷,而是一個真實發生的場景:
上周我去參加某線下會議,在微信群里加了某創始人的個人微信,結果得到這樣的對話反饋:
注意,這是個人微信,還不是企業微信。
也就是說,如果不標注【AI回復】,或語料情感再豐富一些,這個微信賬號是真人還是AI,我可能根本無法辨識。除了存在一點延遲的Bug,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我相信會有更廣闊的商業前景。
這也是AI產品和互聯網產品最大的不同,即:人機交互越簡單越好,要把AI當作一個人,而不是工具。
實際上,國內文藝界早有人這么思考過,在這方面我們并不輸給歐美。
讓我們把時針撥回到38年前,中國第五代導演黃建新發現了“開會”這一需求痛點,將一個荒誕的劇本搬上了熒幕——即1986年上映的國產科幻神作《錯位》。
電影《錯位》講述了工程師趙書信好不容易當上了局長,卻迎來看不完的文件和鋪天蓋地的會議。
為了偷懶,他設計了一個跟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AI機器人,來代替自己開會。但隨著AI開始展現自我意識,逐漸表現出叛逆的一面,讓男主的生活也失控了……
男主一人在片中分飾兩角,一個是他自己,一個是機器人,更為影片增添了一絲詭異和古怪的風格。
此外,電影的美術與攝影設計都很棒。其中裝修風格參考了包豪斯和高技派建筑,這種融合現代化的美學體驗,讓你感覺不到是在1986年,而就像發生在今天。
盡管當下的AI技術還沒發展到那么夸張的地步,但電影是現實的一面鏡子,或遲或早都會來臨。
而且我發現,現在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在研究AI,比如研究AI如何賦能政務和公關。男主趙書信就是很多公關人和公務員的縮影。
和同樣是第五代導演、同樣出生在西安的張藝謀不同,黃建新的創作題材,主要關注都市的小格局,講述小人物在不同社會情景下的悲歡離合,因此在心理層面上,無限貼近我們的精神生活。
如果你是一個公關從業者,喜歡生活化、紀實性的藝術手法,那么《錯位》這部電影你一定不能錯過;如果你是一個公務員,那么這部片子你更不能錯過。
作者:金鑫YOYO;部分配圖來自電影《錯位》;原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個符號工作室”(ID:One-Symbo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