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來訪者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
1.抑郁
我現在對任何事情提不起興趣,只想躺著,什么事情都記不起來。
2.強迫
你越想控制眨眼,越控制不住。越想不緊張,越不緊張。
3.恐懼
我害怕坐車,會發生追尾。
我擔心表達憤怒,我的愛人會離我而去。
4.低自尊
哪里哪里,我哪有那么厲害。
5.焦慮
白天還好,一到晚上睡覺就控制不住大腦,把別人說話細節想一遍。
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
1.心理咨詢師不喜歡來訪者
來訪者認為自己敘述的經歷或表達的感受,咨詢師無法產生共情,與自己的價值觀、偏見、個人議題不匹配,甚至部分咨詢師不接受來訪者的某些行為,例如家暴、虐待等行為。
2.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信息差
心理咨詢師具備大量的專業的知識儲備與實踐經驗,而大多數的來訪者了解范圍有限。
因為來訪者在咨詢期間需要做大量的自我暴露,童年創傷、成長經歷,所以在心理咨詢之前需要簽訂保密協議。
來訪者是主體,而咨詢師是作為聆聽者,幫助來訪者更好解決困擾。
咨詢師不建議做太多的自我暴露,因此會產生信息差的問題,同時也伴隨雙方權利不對等的問題。
有時候咨詢師會接到投訴,咨詢師會根據來訪者情況定義投訴內容的原因,如果來訪者是「情感創傷」,那么咨詢師就會下定義是創傷后遺癥引發的情緒。
來訪者其實并不是想投訴咨詢師,他們希望咨詢師可以多站在自己的角度感同身受,并不是單純運用理論知識或相似案例代入。
3.心理咨詢師和來訪者不是單純聊天
雖然咨詢的主要形式是通過談話,但這不是說單純意義上和來訪者聊一聊。
咨詢師在聊天中主動回應,及時反饋,用心伴隨來訪者。
對此,美國心理咨詢培訓專家貝特曼(B.D. Beitman)曾指出:“如果患者感到被誤解,無效的傾聽對治療關系是有害的。不積極的關注也是對患者時間與精力的浪費。”
同感共情的目的在于幫助來詢者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心理不設防,以能夠正視自己的力量與不足,發現自身的非理性思維方式,最終有效地調整。
Q:心理咨詢五大原則
保密原則:對來訪者咨詢內容保密,不得泄露。特殊情況下,如涉及緊急危害或法律案件,咨詢中心將突破保密原則,但會盡量限制信息暴露范圍。
自愿原則:來訪者到心理咨詢室求助必須出于完全自愿,這是確立咨訪關系的先決條件。
理解信任原則:咨詢人員對來訪者的語言、行動和情緒等要充分理解,對來訪者應持非道德性評價的原則,幫助來訪者分析原因并尋找出路。
尊重原則:尊重來訪者的需求和選擇權利,允許來訪者選擇繼續或中止咨詢。
平等原則:心理咨詢效果受咨詢者專業水平影響,但關鍵在于咨詢者與來訪者間的關系。咨詢者應對來訪者誠懇、耐心、熱情,并平等相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