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是中國人民歷經無數困難和艱苦奮斗,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這是全體中國人民智慧和辛勤努力的成果。書畫藝術作為中國文化的瑰寶,展現了民族的藝術才華和兒女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本次書畫展旨在邀請全國頂尖優秀藝術家,通過他們筆下一系列優秀作品,向世界各族人民展示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巨大變化和嶄新面貌,為觀眾提供一個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窗口,并感受中國文化藝術的魅力與風采,感受歷史的厚重和文化傳承,共同慶祝新中國七十五歲華誕。
張國英
1952年生于濟南。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常務理事、濟南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濟南市楹聯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曾任濟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濟南市政協社會文教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山東省書協理事。出版有遼寧美術出版社《中國書法家張國英專集》,山東美術出版社《張國英書法作品集》,中國詩詞楹聯出版社《張國英草書泉城賦》等。
雨落荷花荷落雨
文/大眾日報記者 霍曉蕙
長居泉城,愛上泉城。漫步于曲水亭街、王府池子街等老街巷,最吸引我的,是懸掛于各家各戶門前的楹聯。“一城泉水韻,千古圣賢風”“萬戶荷香云靜,千家柳綠風清”“一湖碧水千秋畫,百眼清泉四季詩”“盎然詩意滿載柳,明媚溪亭一笛風”……泉水風情與楹聯書法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
書法家張國英先生生于斯、長于斯,他以自己所長,把熱愛泉城的眷眷之心變成切實的行動。2012年,在他的大力推動和多方奔走下,濟南啟動了“泉甲天下·濟南名泉——楹聯征集大賽”,并出版《泉甲天下·濟南名泉楹聯作品集》,收錄了560余幅優秀楹聯和140余幅楹聯書法作品,其作者和書家多為活躍于文學藝術界的老中青藝術家。濟南在老城打造了楹聯文化街巷,讓這些征集來的楹聯書法走進百姓家,走向大眾生活。
轉眼十年過去,文化無聲,卻潤物留香。在張國英先生明亮整潔的客廳里,我們從老街的楹聯,談到他為大明湖、佛慧山、趵突泉、黑虎泉等名勝所題寫的匾額和楹聯。在他看來,楹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是表達萬事萬物的最凝練的形式,具有文學性、實用性、趣味性等特點。而當楹聯和書法結合,詩意美和書法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更加富有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
濟南的楹聯文化底蘊深厚,優秀的楹聯書法不勝枚舉。比如“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這是詩圣杜甫游大明湖時即興而作,后來山東鹽運使陳景亮重修歷下亭,撰寫《重修歷下亭記》,請清代書法家何紹基記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代詩人劉鳳誥所作,清代書法家鐵保所書,現存兩塊舊時石刻。“這兩副名聯就把濟南的文化和風情概括得明明白白了。”張國英說。另外諸如趵突泉濼源堂楹聯“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為元代詩人趙孟頫贊趵突泉詩,由金棻撰寫;大明湖名士軒門兩側的“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蕖秋月,一片大明”為郭沫若撰書……
“雨落荷花荷落雨,風隨柳絮柳隨風。”我問起這些年他自己最滿意的楹聯創作,張國英先生告訴我,就是這副回文聯。既可順讀,又可倒念,饒有趣味,“這是我多年前為明府城雨荷居而創作的。現在讀來,還是挺有意思。”另一副楹聯“香來袖上荷風起,綠染心頭畫意生”也是他歌詠濟南的佳句。張國英說,楹聯書法不僅能以簡潔蘊藉的藝術筆墨傳達文化的精髓,還能在尺幅之間呈現撰者與書家的情懷。而楹聯書法受到喜愛,“我想,正是因為它植根于群眾文化生活,才有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無盡的創意。”他的一大心愿就是在濟南厚植、推廣楹聯書法文化。“我做得還遠遠不夠,楹聯文化應在城市文化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從濟南市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濟南市楹聯藝術家協會主席任上退下來之后,張國英仍然堅持創作,并且保持著讀帖、臨帖的習慣。工作室的墻上,掛著他的父親張立朝先生的照片。張立朝先生是山東書壇早期的重要書法家,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是畫苑書壇“關黑弭岳金張”六大家之一。張國英先生告訴我,7歲起跟隨父親學習書法,受其影響很深。“父親曾說,學習書法要讀帖、臨帖、悟帖、出帖。柳公權的《玄秘塔碑》、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我曾臨了整整10年,一日不曾間斷。”
在張國英看來,書法是一門綜合藝術:文學是基礎,哲學是方法,傳統美學是標準。但歸根結底,書法作品還是應以情動人。他談起第一次讀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時被感動得熱淚盈眶,而讀《蘭亭集序》則如聽到潺潺的溪水,自然流暢。“人的性格、學識、情感不一,寫出來的字當然是不一樣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時代精神的問題。我現在最推崇的書法境界就是平淡。”張國英說。平淡,也正如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在《書譜》中所說“平正”。“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張國英認為,“平淡最好,但實際上很難達到。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就如同太極圖一樣,里面有沖突和對立,總體面貌則是和諧的,平淡中蘊含著旺盛的生命力。”他說,“書法博大精深,我們都在追求的路上。”
作品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