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單方面撕毀《停戰協定》,命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指揮10個整編師,約30萬兵力,大規模進攻我中原軍區部隊,導致內戰全面爆發。
我軍迅速作出戰略指示,以保存力量為主,留下少數部隊牽制敵人,掩護主力轉移。皮定均率領的第一旅當仁不讓成為了掩護的主角,并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成功吸引了敵人的主力,最后以極少的傷亡人數“全身而退”。然而,這一切卻離不開吳誠忠率領的鄂東獨立第二旅的協助。
地主鄉紳
中原突圍時,為了減輕皮定均第一旅的掩護壓力,鄂東獨立二旅6000多人在佛塔山堅持了三天三夜,使第一次阻擊任務圓滿完成。
為了繼續誘敵深入,鄂東獨立二旅又佯裝成中原軍區司令部,達到了以假亂真的效果,成功讓劉峙中計,派出30000大軍直撲吳誠忠旅部。
為了盡快突圍,吳誠忠率領部隊邊打邊撤,最終擺脫追兵,在安徽省岳西縣冶溪鎮安營扎寨。
聽聞鎮上來了部隊,老百姓都驚恐不已,家家關門閉戶,無一人敢在外面走動。一夜過后,全鎮相安無事,貓犬依然酣睡,雞鴨一羽未損。與以往的雞飛狗跳相比,大家簡直不敢相信,于是有大膽者前去查看,發現一支部隊駐扎在鎮口,他們紀律嚴明。
原來,吳誠忠帶領部隊經過長途跋涉退到冶溪鎮,他決定讓大家休整兩天。為了不打擾鎮上的百姓,他便讓戰士們在鎮口扎營,還強調了紀律: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老百姓有困難要第一時間幫助。
戰士們很多天都沒有吃過一頓飽飯了,吳誠忠心里難受,他決定拿出僅剩的軍費向老百姓換取糧食,讓戰士們填飽肚子,鎮上的老百姓這才知道來的隊伍是解放軍,于是一傳十,十傳百,整個鎮子都沸騰了。
老百姓主動送上吃的,穿的,吳誠忠婉拒后,大家就悄悄放下便走了,無奈之下,吳誠忠便令戰士們替老百姓挑水、劈柴、種地。
溪口鎮有一地主鄉紳,名叫胡之杰,他看到老百姓的舉動后很想去見識一下傳說中的解放軍。
他走到鎮口,看見這支部隊衣服破舊,裝備簡陋,但士兵們卻個個精神抖擻,斗志昂揚。胡之杰點點頭,露出欣喜之色,他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如此訓練有素的部隊了。
胡之杰三步并作兩步走了過去,他向吳誠忠介紹了自己,并表達了對解放軍的敬重之情,隨后他安排解放軍住進了自己家里,為他們提供吃住。胡之杰還親自為戰士們添湯加菜,與他們話家常,聽他們講述各自的戰斗經歷,殊不知國民黨特務的眼睛已經盯上了他們。
第二天,吳誠忠準備帶部隊開拔,卻見偵查員匆匆來報,說國民黨整編72師30000大軍已將冶溪鎮包圍得水泄不通,要圍剿我鄂東獨立第二旅。
蔣介石
面對敵我懸殊如此之大,吳誠忠心里早已有了數。他立即下令將群眾轉移到安全地界,向戰士們宣講了眼下戰斗的殘酷現實:“即便敵眾我寡,也決不坐以待斃!我們必須突圍,能出去一個算一個!”戰士們聽后沒有一人退縮,大喊道:“不怕犧牲,戰斗到底!”隨后,吳誠忠又安排了一隊人去保護胡之杰,對這個幫助過他們的人,勢必會遭到敵人的報復。一切安排完畢,他命令部隊將敵人引到后山荒坡,盡量減少對老百姓居所的破壞。
看著眼前的場面,胡之杰為之動容,他突然站出來,大聲地對吳誠忠說道:“我能退去數萬敵軍!”
胡之杰剛剛從戰士的口中得知,包圍冶溪鎮的是國民黨整編72師,他心中便有了底,這是他曾經帶過的兵。
原來,胡之杰出身于書香世家,是一位教書先生,本想著靠教書育人振興中華,不曾想日軍來犯,抗戰一觸即發。為保家園,胡之杰毅然投筆從戎,加入了川軍。
每一次戰斗,胡之杰都有勇有謀;每一次戰斗,胡之杰都沖鋒在前,他從一個文弱書生瞬間變成了勇敢的戰士,參加了武昌起義。在立下赫赫戰功后,胡之杰當上了川軍第一師師長。他帶領部隊給日軍造成了重創,為抗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是川軍隸屬于地方軍閥部隊,不被老蔣所待見,抗戰結束后,他就用自己嫡系部隊的將領取代了川軍將領。
胡之杰
作為川軍第一師師長,胡之杰被蔣介石調到了南京總部任軍事總參謀一職。看似榮升一等,實際上讓他遠離了自己的隊伍,奪了他的兵權,飽讀詩書的胡之杰內心比誰都清楚。
面對蔣介石的做法,胡之杰只剩下寒心,一怒之下,他選擇了辭官回鄉。對于胡之杰的離去,蔣介石不悲則喜,不但對他軍餉照發,還只增不減。
回到老家冶溪鎮后,胡之杰便用自己的積蓄和軍俸購置了田地,修建了房屋,過起了鄉紳的生活。他處處行善,幫助百姓,久而久之,在當地留下了極好的口碑。
胡之杰本想著就這樣平淡到老,不曾想蔣介石一手挑起內戰,又將國之大眾卷入水深火熱之中。
早就聽聞解放軍為百姓打天下,是人民的軍隊,今日一見,果然如此,故而胡之杰決定幫忙解困。
吳誠忠急忙勸阻:“這不行,整編72師有備而來,怎能讓先生冒如此大的危險!”
“放心,我有九成的把握,請吳旅長等我的好消息。”胡之杰胸有成竹地說完,便朝著整編72師營地走了過去。
如今的整編72師師長傅翼、副師長祝順鯤都是胡之杰曾經的老部下,對他們有提攜之恩。兩人聽聞來人名叫胡之杰,立刻就迎了出去。
中原突圍線路圖
胡之杰見到二人便直奔主題:“我想二位今天也是奉命而來,你們也知道鎮上的軍隊并非日本人,而是中國人。如果交戰,必定兩敗俱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師長傅翼拱手道:“老長官所言極是,可上鋒之命不可違。”
“兄弟,糊涂呀!想當年我72師是地地道道的川軍,抗日殺敵,為國而戰,老蔣卻吝嗇補給,如今還要讓你們中國人打中國人,這事兒咱能干嗎?”
頓了頓,胡之杰又接著說:“假如這一次你們打了,部隊打殘了,打光了,你們能保證他會給你們補給嗎?我看不能,他只會撤了72師的番號。”
傅翼兩人沉默了片刻,這種滋味他們太熟悉了,于是開口說道:“老長官,你說咋辦?我們聽你的。”
三人經過合謀,決定調走鎮子東邊的部隊,給鄂東獨立第二旅留下一個缺口。
胡之杰急忙回去將這一好消息告訴吳誠忠,吳誠忠立即調動隊伍,以最快的速度撤出了冶溪鎮。
正因有胡之杰的幫助,鄂東獨立第二旅沒有放一槍,沒有傷一人,6000官兵就從30000敵軍的嚴密包圍下突圍而去。
吳誠忠少將
后來,吳誠忠才知道,胡之杰竟然就是曾經川軍第一師的師長,而國軍整編第72師師長傅翼和副師長祝順鯤都是他當年的老部下,還是他的親信。
多年之后,吳誠忠再談起冶溪突圍,他依然對胡之杰的壯舉感慨萬千,從而造就了以一人之力,擊退三萬敵軍的佳話。
中原突圍,很多人只知道皮軍第一旅創造了奇跡,卻不知鄂東獨立第二旅的功不可沒。
冶溪突圍后,他們接到新的命令,開往大別山,與敵人打游擊。奈何大別山地形復雜,生活艱苦,在敵人的不斷圍剿下,獨二旅兵員無法得到補充,人數越來越少,數月后幾乎傷亡殆盡,全軍覆沒。
中原突圍
幸運的是,吳誠忠旅長和僅剩的戰士被打散后,他僥幸脫險,喬裝回到了老家。新中國成立后,他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
所以,中原突圍不應只記得皮旅,因為鄂東獨二旅全軍覆沒亦悲壯!當然,川軍將領胡之杰的家國情懷,挺身而出,也值得我們欽佩。
相信中國人的骨血中自帶愛國情懷,不管是何種職業,何種年齡,只要心懷祖國,都可以發光發熱。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