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經濟周期,已經讓人摸不透了。
0 1
中遠海控,股價新高
今年的資本市場很有意思,年初高層定了調:
要發(fā)展金融強國,要壯大資本市場,壯大耐心資本。
話音剛落,市場就開始給差生發(fā)獎狀。
前段時間,“海王”中遠海控發(fā)布了2023年財報。公司營收下降了55.13%,歸母凈利潤更是下滑了74.20%。
爛得不能再爛,2024年一季度也沒好到哪里去,營業(yè)收入482.69億元,同比增加1.9%。
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67.55億元,同比減少5.2%;近乎是維持了和去年同期一樣的頹勢,甚至凈利潤還更少了。
但反常的是,就是如此一份成績單,資本市場卻出奇地看好中遠海控。
財報發(fā)出來的第二天,中遠海控一度漲超5%。
如果這解讀為“靴子落地”倒也罷了,然而在此之后的18個交易日漲幅達到了37.07%。
資本市場用真金白銀投票,看好“海王”。
要知道去年,中遠海控PB(LF)一度破凈跌到0.77,處于近10年0.35%的分位數(shù),市場對其未來的業(yè)績預期可謂是悲觀到極致。
股價也自2021年高位的20多塊,腰斬至不到10塊。
畢竟海運這種強周期行業(yè),連虧幾年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自從今年開年以來,中遠海控就開始強勢上漲。從9塊多一路漲到16塊,五個多月的時間漲幅接近70%!
就在昨天,其股價再次大漲6個點,創(chuàng)下近年來的新高!
其港股年內漲幅60%,也創(chuàng)下2021年以來新高。
這只中國航運龍頭股份,這么快就走出周期了?
0 2
又一次趕上航運價格暴漲
中遠海控的“二度春”歸根結底還是源自全球海運價格的暴漲。
中遠海控前身為中國遠洋,05年成立,07年上市。2015年,中國遠洋剝離了干散貨業(yè)務,主要是谷物、鐵礦石、煤炭的運輸,并收購了“中海集運”。
同年,更名為中遠海控,搖身一變,成為國內集裝箱運輸?shù)谝积堫^。2018年又收購“東方海外”,從此,公司專注于集裝箱航運、集裝箱碼頭。
2023年財報顯示,集中箱航運業(yè)務營收占比達到了95.83%。
可以說,集中箱航運業(yè)務直接決定了公司的興衰成敗。
自2024年3月中旬以來,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hù)已悄然累計上漲超過30%。
最直觀的數(shù)據(jù)是今年1月-5月中旬,CCFI(集裝箱運價指數(shù))同比增長了22%。
在個別航線,漲幅遠比這個數(shù)字要夸張。
2024年4月24日,航運界的巨頭們如馬士基、達飛和赫伯羅特紛紛掀起漲價潮,部分航線的漲幅驚人地接近70%。這波調整中,一個40英尺的集裝箱的運價飆升至高達2000美元,涉及美國、紅海等關鍵航線。
從亞洲到拉美的部分航線,運價已經從之前的每40英尺箱2000多美元飆升至9000至10000美元!
緊接著,在5月10日,達飛輪船宣布從6月1日起再次上調亞洲至北歐的新FAK費率:
20英尺集裝箱需3200美元,而40尺柜——包括高柜和冷藏箱——則需6000美元。
相比前一個月,價格分別暴漲了500美元和1000美元。
與此同時,馬士基也在6月跟進漲價,將上海至鹿特丹的FAK報價定為2875美元和5600美元,競爭對手極羽科技線上的報價則為3150美元和4900美元。
而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地緣政治的迅速惡化。
今年紅海的狀態(tài)大家都知道,巴以沖突空前激化很多航線只能繞行好望角。繞行代表著運輸效率降低,意味著需要投入更多的船只來承載“浪費”的運力。
所以今年雖然幾大航運公司都增加了不少新船只,正好就頂上了,讓現(xiàn)在的市場裝載率處于滿負荷的狀態(tài)。
中遠海控一季度雖然還處于虧損狀態(tài),但航線運貨量表現(xiàn)不錯,除了亞歐航線之外,其他都是增長的,總共運貨量近60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0.53%。
其實這樣的事前兩年也發(fā)生過。疫情期間受益于集裝箱運費暴漲,21、22兩年運價夸張的時候漲了10倍,中遠海控兩年賺了2000多億,股價也上漲了近10倍,妥妥的大牛股。
如今,中東、俄烏打仗,中國發(fā)點“小財”,合情合理。
業(yè)績不好沒關系,關鍵要有預期差。
而中遠海控正好趕上了“好時候”,全球航運價格飆升,最大的受益方就是他們。作為集裝箱行業(yè)的翹楚,在16個月的低迷后,于2024年迎來了勢如破竹的反彈,也在情理之中。
0 3
行情還有多久?
中遠海控這家公司的商業(yè)模式很簡單:買船、接單運貨賺錢。
其實和大貨車司機有點像。
但海運的業(yè)務遠比陸運來得廣——是連接世界經濟的大動脈,是全球貿易的毛細血管。
海運是國際物流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占80%以上的國際貿易總運量,其中,90%的中國進出口貨運是通過海上運輸。
海運主要包括干散貨運輸,集裝箱運輸、油運三大類,其中,集裝箱運輸效率最高、效益最高,是海運中最賺錢的業(yè)務。這也是為什么中遠海控剝離干散貨運輸、聚焦集裝箱運輸之后,再也沒有虧損過,之前可是知名的虧損王。
通過集裝箱運輸?shù)臉I(yè)務起家,中遠海控構筑了一條“護城河”。
首先是極為充沛的現(xiàn)金流。
賬上趴著近2000億貨幣資金,企業(yè)市值1724億。
如果花1724億把企業(yè)買下來,把1990億分了,一分錢不花,還賺200多億+一個海運龍頭企業(yè)。
其次,是穩(wěn)定的業(yè)務模式。
“散貨運輸”變成“集裝箱運輸”,中遠海控的主營業(yè)務已經發(fā)生改變,這塊業(yè)務需求更加穩(wěn)定,屬于寡頭競爭,且市場競爭更加有序,盈利也就更加穩(wěn)定。
再者,是靚麗的資產負債表。
截至2023年底,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不到200億元,資產負債率不到50%。也就是說,公司的財務狀況也越來越出色。
現(xiàn)在有一萬條理由,支持中遠海控一路上漲,成為一只極具投資價值的大牛股。
但有一條,它屬于“超級周期股”,僅這一條就足以成為它日后“埋人無數(shù)”的理由。
如果說地產股是周期之王,那航運股就是周期天王!10年不開張,開張吃10年都是正常現(xiàn)象。
航運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運量大、穩(wěn)定,且成本極低、運費極低。它低到什么程度?低到你想不到。
根據(jù)測算,水路運輸成本僅為鐵路的50-60%,公路的12-15%,空運的4-6%。所以水路航運的經濟性是公路、鐵路和航空運輸是無法比擬的。
這么說可能不直觀,換個說法,河運的價格可以低到9塊錢,1000公里,運一噸貨,海運只會比這個價格更低!
既然低價,那必然利潤空間不大。那他們想獲得超額利潤,只能等周期的到來,而周期性主要跟全球經濟相關,不是公司本身。
說得直白點,能讓他們發(fā)財?shù)闹挥袧q價!
2021和2022年因為海外疫情,集裝箱緊缺,中遠海控兩年賺了過去所有年份都沒賺到的錢。
不過這屬于極端事件帶來的超級景氣周期,要滿足這個條件的是:
1、無法預測的極端事件沖擊,導致集裝箱運輸供需錯配,集裝箱運輸緊缺。
2、持續(xù)時間長,集裝箱包括船舶不是短期就可以生產出來的,特別是船舶建造一般要2年的時間。
根據(jù)公司2023年批露的半年報,當疫情結束,周期過后,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又回到原點。無論疫情期間,中遠海控賺了多少錢,是2000億還是2萬億,都無法改變一個根本事實——
公司只有周期性,沒有成長性。
今年航運暴漲所帶來的行業(yè)景氣度,也是如此。正是因為極端地緣事件的發(fā)生,讓航運短期內供不應求,快速上漲的航運價格帶來巨大利潤,拔高了中遠海控的預期。
但這是不可持續(xù)的,如果中遠海控要持續(xù)上漲,走出“長牛行情”,那必然要滿足兩個條件的其中一個:
1、比現(xiàn)在巴以沖突、俄烏戰(zhàn)爭更大的地緣局勢變化,帶來全球航運緊張、海運價格上升、
2、全球經濟報復式恢復。經濟的載體就是交易,只要經濟好轉,交易量就會上去,運輸需求自然增長。
所以,現(xiàn)在買入中遠海控實質上就是在賭兩個條件至少實現(xiàn)一個。
如果賭不起,那最好對這樣的股票碰都不要碰。
超級周期股,對應的是超級周期。賭對了,賺10年都賺不到的財富;一旦賭錯,便是套牢10年。
| 金投研好文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