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發的一篇關于北京車展的推文被大家贊爆了!不少粉絲留言表示意猶未盡,那今天我就好好和大家嘮一嘮最近保時捷翻車那點事~
說到汽車圈最近的流量擔當非保時捷莫屬,”經銷商造反“一度沖上了熱搜前三。大概事件經過就是中國保時捷經銷商手里已經積壓了大量庫存,德國總部依舊要求按照合同繼續進貨,且一分錢不便宜。
中國經銷商聯手造反:你再逼我進貨我們就集體不干了!
究其原因還是保時捷在中國賣不出去了~別說進貨,現有的庫存普遍8折處理,甚至有經銷商打出”買保時捷送小米SU7“的營銷口號。如此自降身段也是迫不得已,2023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銷量同比下滑15%,剛剛過去的2024第一季度跌幅高達25%!
曾經風頭無兩的保時捷靠全球第一的中國市場賺的盆滿缽滿,怎么今天傲氣不在了?就連德國總部接到消息也馬上貼出了道歉聲明,愿意用更低的價格為中國經銷商供貨:
作為德國頂尖的豪華品牌,淪落到今天的地步我其實一點不意外,頂多算是中國消費者忍夠了,終于戳破保時捷這個傲氣已久的“繡花枕頭”而已。
說到保時捷,腦海中彈出的第一個關鍵詞不是“豪車”而是帥哥美女燈紅酒綠。保時捷絲毫不避諱這一點,畢竟“小姐姐一手車”和“微商同款”一直是它的賣點標簽。
就連保時捷的銷售看的都不是業務能力,而是迷人外表,一度出現“不長這樣都賣不了保時捷”的熱梗。近期谷愛凌為其拍攝的廣告也是滿滿的美艷風:
保時捷之所以樂于這么做和產品定位不無關系,作為大眾旗下的豪華品牌他主打的就是”個性魅力標簽“。不似奔馳寶馬爛大街,也不用真肉疼的花幾百萬買輛法拉利蘭博基尼。
出最少的血,裝最足的X。這是保時捷拿捏消費者最大的噱頭。至于買它的目的.....你懂得。
保時捷早就懂營銷這一套,早在1997年黎明開著保時捷Targa駛過長安街的照片就在大陸掀起青春浪潮;而貝克漢姆開著911與維多利亞約會更是賦予了保時捷滿滿的“浪漫”標簽:
為了留存得來不易的DNA,保時捷幾乎就沒變過樣!好多人戲稱:保時捷的設計師是全世界最省事的職業。從1985年到今天的40年里,除了細節的小修小補仿佛被冰凍住了。
官方給出的解釋是保留經典元素,但他沒繼續往下說:為了讓保時捷留給大眾的印象一成不變。
平心而論,保時捷的外形的確是不錯的。標志性的大溜背勾勒出一個飽滿的臀部十分有力量感,四十年不變的蛙眼大燈讓你老遠就能認出這是一輛保時捷,倒不全是為了滿足路人的目光,也為了填滿車主的虛榮心。
為啥說如此經典的外觀帶有”繡花枕頭“的嫌疑呢?不同于每款法拉利身上每個孔洞都為了優化空氣動力學性能,也區別于每輛蘭博基尼極致壓縮的棱線為了降低重心。保時捷經典的造型是為了.....讓人記住他....
好吧,只要營銷成功、你賣的好說啥都對。
保時捷外觀戰術說好聽點是經典,實則就是俄羅斯套娃。將一個經典元素從跑車套到轎車再套到SUV身上,讓本就風牛馬不相及的車型全長成一個樣!
稍微臉盲點的粉絲都不好區分這兩組車型,兩款售價相差五倍的車型長一樣,多少讓人有點看膩歪的審美疲勞:
到目前來看”花小錢裝大X“倒也未嘗不可,好歹人家掛著保時捷的金字招牌。好死不死國產車跑來插了一腳,賣27萬的小米SU7一推出就被大家戲稱”平民保時米“,這回靠賣樣子玩銷售策略的保時捷笑不出聲了.....
外形能模仿,性能可無法超越!這話不假,一直以性能著稱的保時捷手握不少名號。素有”汽車試金場“之稱的紐格柏林賽道吸引了全世界品牌驗明證身,而榜單前十位保時捷獨占四席!
最快汽車919 Evo和最快電動車Taycan Turbo S全是保時捷生產的:
而就是這個實力超群、最不像繡花枕頭的單項也被國產車戳破了。
保時捷Taycan Turbo GT靠著硬塞進一個超級增壓模塊兒將將贏了小米0.08秒,剛松口氣的“最快電動車”的名號被名不見經傳的極氪001FR反超了0.68秒!被家用車反超狠狠打了“保時捷高性能”的臉:
這些極致改裝的性能怪獸不足以說明問題,我專門找來了各自市面在售的平民版本。狀況同樣不容樂觀,小米su7在性能數據全面反超了保時捷Taycan!
要知道保時捷滿配184萬的價格能買7輛小米了.....
你可別覺得賣的貴是保時捷的缺點,曾幾何時這可是保時捷尊貴的專屬象征。
壓死保時捷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用選配區分車主檔次,甚至強行選配加價傷了消費者的心....
就拿保時捷最新上市的帕拉梅拉為例,103萬的指導價幾乎就是一個幌子。”沒一個人能原價開走一輛保時捷“成了公開的秘密,你要是不象征性的選配個20w幾乎不可能提到車。
大到車身顏色、小到氛圍燈音響全要加錢,保時捷就是看準了你不可能開一輛“連真皮座椅都沒有的豪車”變相加價。上百萬的基礎售價,保時捷的一套波爾多紅真皮座椅要另加7萬塊!
相比之下國產車的性價比就是傻實在。理想Mega將”0重力航空座椅“從通風到按摩、能旋轉能平躺的功能標配出售, 全車50萬的售價還被罵坑人呢:
當然,你提供產品我掏錢倒也說得通。最過分的是保時捷區別對待中國消費者,一度鬧出了”中國進口、專屬減配“的丑聞。
2022年因為芯片問題保時捷減配了電動調節轉向柱,面對美國客戶一邊發郵件道歉一邊提供5000美金的補償,轉頭到中國這竟打算瞞天過海!風頭正盛的保時捷一句”不滿意您退車“傲慢態度,完全不把中國消費者放眼里。
即便如此忍氣吞聲的交易好容易買來的產品,到手后也不得不承認:保時捷的配置過時了。
這里有個有趣的故事,理想的汽車設計總監Benjamin正是保時捷911的主設計師。當他看到理想汽車已經萬物互聯到可以用手機控制冰箱溫度,十分詫異。因為這東西你在保時捷身上花一個億也選配不到。
如果說冰箱彩電等等舒適配置是小問題,同樣落伍的智能駕駛則關乎命脈。問界M9全自動駛出工廠的畫面相當科幻,實則背后打通了華為生態大數據,聯合高科技產業研發激光雷達、高頻芯片;甚至動用了航天領域的北斗衛星等等一系列復雜技術才得以實現。
保時捷生產汽車是一把好手,整合生態圈就落后的太多了。
同樣以保時捷最先進的電動汽車Taycan為例,把“智慧駕駛”全選滿了,怒花四萬五,也只能得到一個L2級半自動輔助駕駛:
現在的汽車比拼的早已不是一腳油門誰跑的快了,而是到了誰用著方便誰更省心的階段。
別人已經可以吃著早餐聽著音樂全自動駕駛穿梭在上班路上,你搞個無鑰匙進入還在糾結要不要加兩萬。產品力堪憂、性價比不高,在各個方面都能找到更好的替代品。你說保時捷還賣的動嗎?
當所有的優點都被抹平,只剩下一枚閃耀logo的保時捷到底還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實話實話,靠著超豪華品牌效應加持保時捷產品力還是不錯的。但如今成熟的中國汽車市場可選擇范圍太大,當所有品牌把客戶體驗作為宗旨,誰還愿意看人臉色低三下四的花冤枉錢呢?
本文編輯:Bennet
美術編輯:Yomi
分享給更多小姐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