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地質學家馮景蘭來到丹霞山,當他看到眼前這一片壯觀的景象時,意識到這是一種獨特的地貌景觀,于是把這里的紅色砂礫巖層命名為丹霞層。
時隔十年之后,另一位地質學家陳國達來到這里考察,將這種地貌命名為“丹霞地形”,后來地質學家曾昭璇將“丹霞地貌”確定為專業術語。
“丹霞地貌”雖然是一個由我國地質學者創造的地貌學名詞,但它并非我國獨有。在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都有丹霞地貌的分布,其中以我國分布最廣。
2004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廣東丹霞山成為世界地質公園,“丹霞”一詞開始走向世界。
2010年,我國南方濕潤區6個丹霞地貌景觀地——湖南崀山、江西龍虎山、福建泰寧、浙江江郎山、廣東丹霞山和貴州赤水,以“中國丹霞”統一命名,成功打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這6個丹霞地貌景觀地的成功申遺,被視為我國地貌學的一次成功。畢竟“丹霞”作為中國人自己發現并命名的地貌類型,能獲得世界的認可,實屬不易。
這6個丹霞地貌區是中國南方亞熱帶濕潤區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申遺文件對“中國丹霞”是這樣定義的:中國丹霞是一個由陡峭的懸崖、紅色的山塊、密集深切的峽谷、壯觀的瀑布及碧綠的河溪構成的景觀系統,整體為臨水型峰叢-峰林景觀,被天然森林廣泛覆蓋。構成丹山-碧水-綠樹-白云的最佳景觀組合,是中國和世界上最美麗的丹霞景觀的例證。
攝影師楊建長期專注于丹霞地貌主題攝影。今天,我們推出這組由他拍攝的“中國丹霞”組圖,一起領略,最中國的色彩如何征服世界?
1-4,湖南崀山。
5-6,浙江江郎山
7-8,江西龍虎山。
9-10,福建泰寧
11-12,貴州赤水
13-14,廣東丹霞山
攝影/楊建;文/李忠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