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小伙伴可能對清代皇子的學習生活有這樣的誤解:雨天有人打傘,晴天有人遮陽,老師來了賴床,作業可以不交……殊不知,從康熙皇帝開始,對皇子的教育,不僅制定了完備的制度,還要進行嚴格的管理。值此高考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清代“牛娃”皇子的成長史吧!
青花魁星像筆插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康熙皇帝指出:“人在幼稚,精神專一通利。長成之后,則思慮散逸外馳。是故應須早學,勿失機會。”基于此,皇子六歲開始讀書,這項制度一直延續到清代后期。雍正初年,在內廷乾清宮東南廡房設立上書房,作為皇子(乾隆后期還包括皇孫、皇曾孫等)讀書的場所。
皇帝大半時間住在圓明園、避暑山莊等皇家園林,皇子須隨駕前往,所以各常住御苑內也設有類似性質的處所。皇帝日理萬機之余,常向皇子的師傅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也會當面命皇子背書、作詩,并下令把對皇子的訓誨貼在上書房內。
黑漆南官帽扶手椅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如果皇子住在紫禁城外,通勤就比較辛苦了——必須每天早晨步行三四里來到上書房讀書,下午讀完書再步行三四里才能回到住處。
清代統治者一方面要繼承發揚本民族的傳統,另一方面要深入理解漢族文化,因此希望皇子滿漢文化兼備,成為既能領兵打仗又有治國之術的“六邊形戰士”。
皇子學習,重在選師。漢族師傅由學識淵博的翰林、大學士擔任,主要教授四書五經、國史、圣訓、策問,以至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等內容;滿洲師傅和蒙古師傅教授滿文、蒙文、弓箭、騎射、火器等內容,稱為“諳達”。
不同時期,皇子的學習內容也會根據情況調整。康熙年間,西方科學知識通過傳教士傳入中國,康熙也讓皇子學習天文、幾何等自然科學,甚至親自帶領皇子觀測日食、丈量土地。
御制銅鍍金簡平儀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皇子上課的時間一般是從早晨五點到下午三點,中間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外只能到下屋休息一兩次,每次不過一刻鐘,而且要經過師傅允許。事實上,皇子早晨需要提前一小時來上書房復習功課,放學還得練習騎馬射箭,真正結束已經到晚上七點多了。
白玉螭紐“味余書室”印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大家可能會問,他們也像今天的學生一樣有周末和寒暑假嗎?答案是,皇子每年除大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皇帝生日、本人生日各放假一日,除夕可以提早放學外,根本沒有假日,比起飽受調休之苦的現代人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經過全面而又嚴格的教育,有的皇子在書畫方面才華橫溢,如乾隆第十一子成親王永瑆被列入清中期書法四大家之一;有的在自然科學與樂律學方面知識淵博,如康熙第三子胤祉自幼酷愛學術,主編《律例淵源》《古今圖書集成》等書目;有的為保衛和平作出過重要貢獻,如嘉慶第二子綿寧(后來的道光皇帝)在癸酉之變中以過硬的軍事技能沉著指揮,剿捕并擊斃兩名教徒。
永瑆菊石圖扇頁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總體而言,清代非常重視皇子的教育,并逐漸形成完善的制度,為歷代所遵守。這種教育也產生了較好的效果,多數皇子精通滿、蒙、漢語言文字,并善于騎射。其教育思想固然有時代局限性,但對于今天仍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清青玉魁星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
- 蜂團蝶陣亂紛紛。
- 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
- 韶華休笑本無根。
-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 (清)曹雪芹《臨江仙·柳絮》
從古至今,無論皇子或文人士子,勤奮讀書,刻苦學習,全面嚴格,可成長為擔當重任之國家棟梁!正2024年高考季,祝福所有考生蟾宮折桂,金榜題名!
牙雕魁星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魁星點斗,獨占鰲頭。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有問題,請私信聯系【松蘭書社】小學士說明,萬分感謝。轉載文章需經【松蘭書社】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