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得人才者得天下,劉邦得張良、蕭何、韓信而有天下,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孔明而后天下三分。我們到所有企業與老板溝通時,老板們都在說自己企業沒有人才、缺人才。那么企業真的缺人才嗎?誰是人才?如何才能識別和找到人才?本文將試著用兩個公式來告你答案。
什么是人才?人才=能力稀缺性×結果價值度×價值時長
人才通常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從人才定義的能力與貢獻這兩個維度,我們可以將人才分為輔助人才、通用人才、獨特人才、核心人才四類。
輔助人才、通用人員因為能力通用性很強,補充來源就較為充足,可替代性很強,薪酬待遇通常不高,很多組織中會把這兩部分人員視為普通勞動者來管理。
而獨特人才、核心人才,因能力稀缺性,補充較為困難,不可替代性很強,薪酬待遇通常很高,我們通常講的“人才”就是僅指的這兩類人才,例如技能高超的工匠、藝術家,能力高超的工程師、科學家、銷售冠軍等。
能力稀缺性、結果價值度是權變的,在不同環境、不同時間段是不同的,人才所屬哪個類型也是權變的。同時我們在評判人才價值時,也會考慮人才價值獲得的投資額、價值結果保留的時長,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只想招聘有工作經驗者、強調員工長期忠誠度現象。
那么怎樣識人、用人才能實現“能力稀缺性×結果價值度×價值時長”結果最大呢?我們可以從人崗匹配的四個方向入手,即人與企匹配、人與時匹配、人與團隊匹配、人與事匹配。
1.人與企匹配,是指從人才水平等級要與組織當前的社會地位、行業地位、所在區域等相匹配,只有“門當戶對”才容易看對眼、留得下,“攀高枝”的結果很可能留不下,“價值時長”會很短,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2.人與時匹配,是指組織(單位、部門、班組等)在不同發展階段需要不同風格的人,能力不僅有稀缺性,還有時效性。在初創期、成長期、變革期,需要敢打敢拼、搶占山頭的猛將型人才,雖然他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能在關鍵時刻頂上、攻艱克難、打勝仗,使組織抓住發展時機;而一旦處于成熟期,就需要考慮全面、穩扎穩打的丞相型人才,來解決快速發展中累積的漏洞與風險,鞏固前一階段成果、打牢后一階段發展的基礎。猛將型、丞相型人才的使用一旦錯位必將事倍功半。
3.人與人匹配,是指人才要與他所在團隊相匹配,一方面要與團隊風格相匹配,他要能適應上級的管理風格、同事們的團隊氛圍,否則很可能保留不下來;另一方面要與團隊能力相匹配,根據團隊中上級、同事的能力項、能力水平,人才的能力只要與團隊能力差異化配合就可以。同時,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差異化配合,降低對人才能力水平與稀缺性的要求,使我們更多地招到人才。
4.人與事匹配,是指人才的能力項、能力水平要與負責事相匹配,這一方面是對所選人才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讓我們要用人所長,“用人當取其長而舍其短,若求備于一人,則世無可用之才矣”,用人所長才能讓人才最大效能地發揮自己的價值。
總之,當我們基于匹配思維用心去分析、尋找、使用、保留,我們就能找到適合我們的人才,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實現人才價值效能最大化!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作者/編輯:合易咨詢(heyeehr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