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書中看到自己的祖先是什么體驗?”阿越在查找晉藩高平王朱濟燁有關資料時,無意中在某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其下有個答主坦言自己對此深有體會。該答主表示自己是大明韓王朱松五世孫高平王朱偕灤之后,且在當?shù)乜h志及族譜中看到過這位老祖宗的記載。只是因為“明朝是被黑出翔了的”,因此即便有人問他是否為大明皇室之后,都不愿承認,以免空增煩惱。
某乎上的相關回答截圖
這一回答帶著些許詼諧,令阿越大感興趣,故此在結束朱濟燁篇后,興致沖沖地去查閱了另一個高平王朱偕灤及其后裔的資料。
高平王溯源
韓藩始封祖朱松,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日第三次大封諸子中,時年12歲的朱松被冊封為韓王,藩地遼東都司三萬衛(wèi)(今遼寧開原),封號源自于三萬衛(wèi)左近的古州郡名:韓州。
明太祖是位極具開拓精神的雄主,在“封邦建國,屏藩帝室”思想指導下,在北境設立塞王,受封于三萬衛(wèi)的韓王朱松,肩負了他經(jīng)略東北的雄心。與受封廣寧(今遼寧北鎮(zhèn)市)的遼王朱植,受封沈陽的沈王朱模,共同組成預想之中大明王朝經(jīng)略東北的鐵三角。韓藩護衛(wèi)名為安東中護衛(wèi),正是這一思想的體現(xiàn)。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三月,明太祖命15歲的韓王朱松,與同齡的弟弟沈王朱模前往北方拜會諸位兄長,為他們就藩做準備。奈何洪武二十八年之國宣府(今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qū))的老十九谷王朱橞,是洪武朝最后一個就藩的藩王。其后新即位的建文帝忙著削藩,哪還會讓幾個小叔叔之國。四哥燕王朱棣通過靖難上臺后,雖然口稱要恢復舊制,所行卻依然是削藩那一套,弟弟們之國被因此卡了六年之久。
之國愿望一再不能實現(xiàn),朱松終于被熬死在了等待就藩的過程中,薨逝于永樂五年(1407年)十月三十日,終年28歲,只得安葬于南京安德門外的向山之原,也就是現(xiàn)在的韓府山,成為唯一一個被安葬于南京的成年親王。
明初藩國分布圖
永樂九年(1411年)十月十五日,明成祖命15歲的韓世子朱沖(火或)襲爵。這個時間差讓韓藩錯過了永樂六年的親王之國潮,終永樂朝都困守南京。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十一月初八,朱沖(火或)兄弟赴京朝覲新皇帝,獲得明仁宗朱高熾準許,才得以之國,不過藩地由遼東三萬衛(wèi)改為陜西平?jīng)龈:槲踉辏?425年),韓藩抵達平?jīng)鲈诖税布摇F浜髷?shù)十年中朱沖(火或)兄弟屢屢上疏請求遷藩南方,皆被朝廷否決。隨著時間的推移,韓藩也適應了當?shù)氐纳睿畔诉@一心思。
朱偕灤,生于天順五年(1461年),為韓藩第五代王韓惠王朱徵釙之子、韓恭王朱沖(火或)曾孫、韓憲王朱松四世孫,生母韓氏。關于他的序齒,《明憲宗實錄》稱其為韓惠王第六子,《明武宗實錄》則稱其為第八子。阿越懷疑韓惠王子嗣至少有九人,而非此前所言的七人,只不過有二子未名早夭未計入排行。
成化七年(1471年)九月,在朝廷冊封宗王大典中,朱偕灤被冊封為高平王。成化十三年(1477年)九月,冊封韓府奉祠所奉祠副平寔之女為高平王妃。
此高平王非彼高平王,此高平同樣非彼高平。
朱濟燁這位大明第一代高平王,出自晉藩,郡爵源自歷史上位于山西西南部的高平郡(治所在今山西晉城市城區(qū)),這個高平郡國因絕嗣一代而終。
新封的高平郡國,隸屬于韓藩,屬于舊號重新啟用,與前者完全不同,且郡爵來源也不同。永樂以后,郡國日多,遂改以縣名為郡爵封號,因此朱偕灤的爵號源自于高平縣,而非高平郡。歷史上存在多個高平縣,最著名的當屬現(xiàn)今的山西高平市,自北齊末年定名高平后,1400多年中從未改名。不過阿越認為新高平郡國的爵號源自于兩漢時期安定郡的郡治高平縣,也即現(xiàn)如今的固原市原州區(qū),這是最早以高平命名的縣份,一直延續(xù)到西魏廢帝時才改為平高縣,存續(xù)長達數(shù)百年之久,且明代固原州隸屬于平?jīng)龈茌牎?/p>
位于固原境內的六盤山
正德七年(1512年)正月十五日,高平王朱偕灤薨逝,在位42年,享年52歲,朝廷賜謚曰榮和。
誠如某乎上那位朱偕灤的后裔答主所言,他的一輩子很是平平淡淡,該答主提到這位高平榮和王唯一值得一提的事件,便是在當?shù)刂鞒诌^一個水利工程。翻閱實錄也只查到一條關于歲祿的奏請。
《皇明祖訓》規(guī)定首封郡王歲祿有二千石,可韓藩很是特殊首封郡王的歲祿也只有一千石,還米鈔兼支。此時大明寶鈔已等同于廢紙,是以郡王拿到手的實際歲祿只有五百石。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朱偕灤趁著皇位更替,給新皇帝上疏,聲稱用度不足,請求更改米鈔比例,加添本色。結果被明孝宗以“陜西財力方艱”所一口回絕。更為悲催的是,高平王府明明是韓藩支系,結果實錄卻稱其為“秦府高平王”。可見韓藩及高平王府在朝廷眼中存在感之低。
好在新高平郡國沒有一代而絕,朱偕灤亡故后,爵位由其嫡次子朱旭樽承襲。
朱旭樽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獲得賜名,可直到弘治十八年(1505年)才獲封高平王長子。當年四月與夫人李氏一道被朝廷按制賜予誥命、冠服。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月,朱旭樽被冊封為高平王。
關于這位二代高平王記載更是稀少,實錄連其亡年都未載,《明史·諸王表》載其薨逝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弇山堂別集》稱他享年39歲。倒是何時賜謚實錄中有明確記載,《明世宗實錄》云:嘉靖元年(1522年)正月二十五日“賜故韓府高平王旭樽謚昭簡”。而《明史》關于昭簡王的記載存在明顯謬誤,限于史料不足,姑且錄之。
“昭簡王旭樽,榮和嫡一子,弘治三年襲封。正德十五年薨。”(《明史·諸王表三》)
私通叔母,被廢為庶人
朱融烇,生年、生母皆不詳,為高平昭簡王朱旭樽的庶長子,于嘉靖五年(1526年)十月被冊立為高平王。
明初宗王在守孝期間便可襲封,可隨著宗室成員猛增,自天順朝起需要為先王服闋才能襲爵,也即一般需要等兩年零三個月后方可承襲。不過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宗室人口龐大,幾乎每年都在傳制冊封宗王,某些年份甚至不止一次,故而宗王們服闋之后很快便可襲爵。但高平王府的傳承很是另類,昭簡王與榮和王之間隔了4年,朱融烇與乃父更是隔了6年,關鍵還沒什么違法亂紀的記載。
從崆峒山遠眺平?jīng)?/p>
嘉靖九年(1530年)十一月,典膳溫孟春之女溫氏被冊封為高平王妃。由此猜想,朱融烇時隔多年才得以襲爵,很可能父王去世時,尚且年幼有關。
“他鄉(xiāng)遇故知”、“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此所謂人生三大喜。新婚燕爾,按理正是濃情蜜意之時,再不行還有侍妾,單高平王府后院就夠他忙活的。結果朱融烇身上“建安風骨”技能點點滿,關鍵還色膽包天,看中的人在身份上還屬于禁忌:韓藩鎮(zhèn)國中尉朱旭梆的妻子謝氏。
明代宗室自親王以下以此為為:郡王、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zhèn)國中尉、輔國中尉,直至最低等的奉國中尉,共分八等,郡王以下宗室逐代降襲,到奉國中尉降無可降為止。
以此推算,朱旭梆出自韓藩始封君朱松庶支的庶支,不知是屬于襄陵王支系,還是樂平王支系。從輩分上而言,他是朱融烇的遠房族叔,謝氏則是其叔母。
朱旭梆也不是什么好貨色,為人放蕩不羈,帷薄不修。為確保宗室血脈的純粹性,明太祖在《皇明祖訓》中煞費苦心的規(guī)定,宗室子弟無論是娶妻還是納妾,都必須擇取良家子,禁止觸碰娼妓。
“凡天子及親王、後、妃、宮人等,必須選擇良家子女,以禮聘娶,不拘處所;勿受大臣進送,恐有奸計。但是娼妓不許狎近。”(《皇明祖訓·內令》)
朱旭梆倒好,不僅與娼妓多有交流,還不顧藩禁,挾妓前往外地游山玩水。家花不如野花香的結果便是,獨守空閨的謝氏耐不住寂寞,讓外人趁虛而入,竟然與名義上的侄子高平王朱融烇滾到了一起。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朱旭梆雖然整日不著家,可總有歸來的時候。日子一長,終于被他撞破了謝氏與大侄子的好事。
平?jīng)瞿赣H河:涇河
眼瞅著頭頂已長成青青大草原,朱旭梆氣得三尸神暴跳,礙于朱融烇的身份,又不敢對他怎么樣,只能把怒火統(tǒng)統(tǒng)發(fā)泄到謝氏身上。將謝氏控制住之后,上前就是一頓暴揍。待回歸神來,卻發(fā)現(xiàn)謝氏已然氣息全無。
堂堂鎮(zhèn)國中尉因為綠帽子含怒殺妻,如此勁爆的消息,瞬間傳的滿城風雨,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一大笑料。此時尚以世子身份署理府事的朱融燧,得知此事后大感丟臉,顧不得為朱旭梆、朱融烇遮丑,徑直據(jù)實稟告,請求朝廷進行懲處。
明世宗對此非常重視,派出司禮監(jiān)內官會同陜西撫按共同勘察此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三月,明世宗依據(jù)奏報做出裁決:高平王朱融烇因淫亂宗室被廢為庶人,朱旭梆因事出有因被革去三分之一歲祿。
“乙亥……降韓府高平王融烇為庶人革鎮(zhèn)國中尉旭梆祿米三之一旭梆帷箔不謹嘗挾妓出他邑游融烇因私通其妻謝氏旭梆執(zhí)謝氏掠殺之韓王以聞詔遣司禮監(jiān)官同撫按官會勘得實故有是命”(《明世宗實錄》)
此后,朱融烇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嘉靖三十年(1551年),子女多以長成,他借此上疏朝廷,請求依據(jù)慣例給予其未革爵之前所生子女爵位。想必內中不無借此試探朝廷態(tài)度的意圖。然而禮部表示“融烇、偕涵以奸淫廢,不宜聽”,明世宗是其所言,對朱融烇的奏請不予理睬。復爵的期望算是徹底破滅。
阿越說
對宗室而言,與叔母通奸這種淫亂宮闈的破事,容忍度僅次于謀反和紊亂宗支,朱融烇終其一生都沒能復爵。作為處于宗室最底層的庶人,實錄自然不會費力去關注他的生存狀況,故沒有錄入他的卒年。《明史·諸王表》稱其去世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王世貞云其終年48歲。
崆峒山風光
他去世后,朝廷也沒有再冊封新的高平王,韓藩高平郡國就此被除封。不過高平王支系宗室并沒有就此告終,他們躲過了明末大亂世,一直傳承至今。韓藩的字輩為“沖范徵偕旭,融謨朗璟逵,亶韶愉顥慥,令緒價蕃維”。那位答主稱,他們家依然在嚴格按照字輩及五行相生原則取名。
相關文章
高平王朱濟燁:四叔對付大哥的急先鋒,卻中道崩殂,未能修成正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