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早在千年前有一部著名的預言奇書,相傳這本書預言了自唐朝后的數千年。更讓人驚訝的是,書中的預言現在好像正在發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網絡上流傳的千古預言奇書推背圖對于2024年的相關預言。
《推背圖》相傳是在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命天文學家李淳風、相士袁天罡推算大唐氣運而成的。書名《推背圖》,是根據第60象(最后一卦)中的頌曰“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而得名。全書的內容大體就是兩位預言大師對唐朝及其以后朝代一些重要事件的預測。李淳風(602年—670年),是唐朝初年一位重要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他的父親李播是隋時的高唐縣尉,后放棄官職為道士,著有《天文大象賦》。李淳風早年學道于天臺山,早期是隋煬帝的司監官。相傳他通曉天文星象,歷法以及數學。
根據劉的《隋唐嘉話》記載淳風能預測日蝕,唐太宗頗不信其言,李淳風說:“有如不蝕,則臣請死之。”一日唐太宗等不至日蝕,于是對李淳風說:“我放你回家,和老婆孩子告別。”李淳風在墻上劃了一條標記說:“尚早一刻。等到日光照到這里時,日食就出現了。”后來果“如言而蝕,不差毫發”。從這里的記載體現出了李淳風掌握了當時行星運行的一些規律。而袁天罡也是當時一位重量級的相士,相傳他特別精通面相。
《推背圖》一共有六十象,這本書通過60幅超現實主義繪畫傳達出有關未來的一些線索,每幅畫都附有讖和頌。每首詩都是一個預言,描述了一個將按順序發生的未來事件。出現“推背圖”一詞的最早文獻是唐代的《大云經疏》。不過這《大云經疏》是武則天授命薛懷義等制定的,目的是為了讓她登基更有合理性,所以這段關于推背圖的記載有一些的疑問。現存《推背圖》有六種不同版本,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是金圣嘆批注版的推背圖(金圣嘆(1608年~1661年)明末清初蘇州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現在我們來看看網絡上流傳的推背圖對于2024年的相關預言,相傳推背圖的第43象預言了2024年。
推背圖第43象
讖曰:君非君 臣非臣 始艱危 終克定
頌:黑兔走入青龍穴 欲盡不盡不可說
惟有外邊根樹上 三十年中子孫結
而金圣嘆則表示:此象疑和前象有關,結果是有一杰出之人將在三十年后為之底定。
為何說43象預言了2024年呢,因為2024年是甲辰龍年,而甲辰年的五行屬木,木在五行中的顏色對應的是綠色、青色。再說2023年是癸卯年(兔年),癸屬“水”,水在五行中代表是黑色,所以有2023年還有黑兔年一說。不過1963年—1964年的時候,也是符合這個描述的(因為推背圖是根據天干地支循環的)。
這個頌的第一句應該說明的是一個時間,而后面的欲盡不盡不可說似乎說明了一個糾結的狀態,想說又不能說。而最后的惟有外邊根樹上,三十年中子孫結。這兩句似乎給出了解決問題的一個答案,說明可能是外部的一些因素。三十年中子孫結則說明了一個三十年的時間,至于這個時間到底預示了什么,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這也是很多預言被大家詬病的地方,因為實在是太模糊了,只能靠人們的想象和猜測來解讀。
并且現在有些網友認為,推背圖的第43象預言的事情正在發生。最后我們再來看看讖,君非君 臣非臣這個好像是在說一個復雜的關系。最后的始艱危 終克定,則說明開始的時候雖然會有艱辛,但是結果是好的。
總之就是在網絡上有人認為推背圖的43象似乎預言了現在的時間點,不過對于推背圖來說,它成書的具體時間以及作者是不是李淳風和袁天罡,現在還有些疑問。畢竟這本書現在就有六個不同的版本,關鍵的是這些版本中的內容也不是相同的。有人也認為推背圖是后人假借李淳風和袁天罡的名,然后根據發生過的歷史事件加上去的。總之大家對于預言還是看看即可,不必較真。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感謝大家的觀看。我是火宗君,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