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兒童迎來了第一次在6月1日為兒童舉辦的慶祝活動。
1951年6月1日,國際兒童節正式定名。
國際兒童節(又稱兒童節,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定于每年的6月1日。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它是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撫養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而設立的節日。
2019年8月1日,人社部官網發布《法定年節假日等休假相關標準》,“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一天。”
兒童是世界的未來,兒童的發展狀況構成了未來人口與社會發展的基礎。了解中國兒童人口狀況的事實和數據,可以讓我們對未來有更多的期待、思考,從而可以行動起來,共同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74個國際兒童節,在這個注定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一起關注中國兒童中,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群體。
下面哪些問題,你已經了解:
中國有多少兒童?
中國有多少兒童受到人口流動的影響?
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他們都生活在哪里?
受影響的兒童有多少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義務教育階段有多少兒童受人口流動影響?
義務教育階段有多少兒童又會受升學政策影響而“返鄉”?
義務教育階段在民辦學校就讀流動人口子女規模?
《2024中國流動人口子女現狀:事實和數據》基于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中國人口普查年鑒》及歷次人口普查和調查數據中關于中國兒童人口的描述分析,國家統計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發布《2020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以及2010年-2022年《教育統計數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簡明統計分析》,以及北京、上海、廣州、廣東、江蘇、浙江等2020人口普查年鑒年鑒數據整理。
其中包括了哪些數據?哪些兒童人口特征?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附:
北京三知是一家民間公益機構,致力于開展研究、傳播和公眾倡導活動,推動更多人關注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流動兒童)教育問題,參與改善流動兒童成長環境,使他們享受公平、優質、適宜的教育。
北京三知開展各種項目活動,支持領域發展,為公眾參與公益服務提供平臺(),希望與社會大眾一起為流動兒童創設適宜的環境,激發和引導流動兒童的自主發展,讓每個流動兒童成為更好的自己。
看見 | 發聲 | 行動
微博:@請叫我北京三知
豆瓣:@請叫我北京三知
微信:小新(xingongmin2007)
加入北京三知“讓流動更有希望!”月捐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