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陳小羊
制圖|李馨宇
公元前126年的夏天,城門外人聲鼎沸。
衣衫襤褸的張騫一瘸一拐地帶著他的妻子和隨從,終于回到了長安。沒有人知道他們這一路上的艱險。大漠戈壁,飛沙走石,熱浪滾滾;蔥嶺雪山,高如屋脊,寒風刺骨。
此時距離他出使那天,已經(jīng)過去了十三年。
跟隨他一起回來的,還有關(guān)于西域的情報。讓漢武帝大失所望的是,聯(lián)合月氏國一起對抗匈奴的計劃還沒有開始,就已經(jīng)宣告失敗了。
但張騫口中所描繪的那個西域世界,漢武帝聽得入了迷。皚皚的雪山,寬廣的草甸,荒涼的沙漠,那里的風土人情和高大的汗血寶馬,是那么讓劉徹神往。同時也讓他知道了,除了漢帝國以外的西方,還有更為廣闊的國家。
經(jīng)過這次徹夜長談,一張打通中西要道的宏偉藍圖,已經(jīng)在他的心中緩緩展開。
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風景如畫 ▼
圖源:愛給網(wǎng)
此間談話的內(nèi)容,無意間被一個在宮中的少年聽到。這個少年可非同一般,他將會成為漢武帝打開西域大門的鑰匙。五年過后,世人皆會記住他的名字。
霍去病,這個年僅二十歲的驃騎將軍,將會在中國的軍事歷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勇冠三軍,封狼居胥!
輕而易舉地踏平西域,肅清河西走廊的勁敵。而關(guān)于蘭州城的故事,也正是在此時,悄然登場......
01/
農(nóng)耕與游牧
故事的起點大約在6500萬年以前。此時,向北遠航的印度洋板塊開始拼命擠壓亞歐大陸。這一擠,不得了。
不僅擠出來一個青藏高原和祁連山脈,還擠出了兩個生活習(xí)俗截然不同的民族——農(nóng)耕與游牧。
400毫米降雨等分線又是游牧與農(nóng)耕的分界線 ▼
注:黑河—騰沖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又被稱作胡煥庸線(詳見俠客地理2023-10-29)
制圖:李馨宇
400毫米降雨量等分線,是農(nóng)耕和游牧文明的自然邊疆。
南方的農(nóng)耕文明天生善于與自然共處,修筑圩田,開鑿運河,整治水患。在沒有戰(zhàn)爭和天災(zāi)的年代,過著安居樂業(yè)的生活。
而北方的游牧文明卻恰恰相反。他們逐水草遷徙,居無定所。哪里有青草,他們就把蒙古包安置在哪里。水草富足時烤牛羊肉、喝牛羊奶,但貧苦時,就只能饑一頓飽一頓。他們都騎在馬背上,并且非常擅長射箭和長途奔襲,所以機動性非常強。
一但抓住機會,北方的游牧民族就會向著降雨充足的南方地區(qū)擴張侵略。為了抵御他們的進攻,農(nóng)耕民族因此修筑起了萬里長城。
明代金山嶺長城 ▼
來源:愛給網(wǎng)
在歷史上,農(nóng)耕和游牧的對抗與融合持續(xù)了幾千年之久。
幾乎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一個強勁而有力的游牧對手,可以與中原王朝掰一掰手腕,在西漢時期也不例外。
古代疆域變化 ▼
來源:《中國歷代疆域變化 第十二版》
在漢朝建立初期,北方的匈奴勢力非常強大。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其疆域東至遼河,西到蔥嶺,南起長城,北至貝加爾湖,有“控弦之士三十余萬”。
在秦末漢初時,由于連年戰(zhàn)亂,漢帝國國力衰弱,只能實施綏靖政策向匈奴投降,和親,每年繳納大量的貢品。但盡管如此,匈奴依舊經(jīng)常侵犯漢朝的領(lǐng)土。
直到漢武帝即位。經(jīng)過前幾代統(tǒng)治者的休養(yǎng)生息,漢朝的國力已經(jīng)相當厚實。當他再面對匈奴無休止的索取時,決心改變這一屈辱的現(xiàn)狀。
農(nóng)耕與游牧之間,一場大戰(zhàn)正在悄悄醞釀。
在開戰(zhàn)前夕,他得到了一條極為重要的情報。西域的月氏國與匈奴有著不共戴天之仇。深諳合縱連橫之道的漢武帝明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于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公元前139年,張騫接受命令,開始了西行尋找大月氏的旅程。在“鑿空”西域之后,未能成功說服月氏國的首領(lǐng),最終無功而返。
張騫出使西域雕像 ▼
制圖:李馨宇
圖源:愛給網(wǎng)
02/
固若金湯之城
然而對于歷史而言,張騫的西行無疑是成功的。正是因為他的這次出使,漢武帝更加堅定了西征匈奴的經(jīng)略。
如果張騫所描述的康居(古代位于新疆和中亞之間的國家)、大夏(位于阿富汗)、大秦(古羅馬)、安息(帕提亞帝國)等國家真的存在,那么打通河西走廊,便是打通西域世界的大門!
從戰(zhàn)略意義來說,漢朝西部的戰(zhàn)略縱深非常有限。打通河西走廊,不僅可以延長縱深,還可以切斷羌人與匈奴之間的聯(lián)系,防止他們合圍漢國。
放到十三年前,漢武帝想攻打河西匈奴,只是為了一雪前恥,解一時之氣。但從現(xiàn)在來看,征伐河西,已經(jīng)是勢在必為。這一戰(zhàn),不僅是尊嚴之戰(zhàn),更是國運之戰(zhàn)!
西漢局勢圖 ▼
(河西走廊兩邊皆是高山,在地理上隔絕匈奴與羌人
是一座天然的走廊式通道!)
注:古代行政邊界僅作示圖參考。
制圖:李馨宇
四年過后,劉徹在雍城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狩獵活動,并改國號為元狩?!搬鳌痹诠糯姓鞣ブ?,其中用意不言而喻。在第二年的春天,漢武帝下令霍去病率領(lǐng)萬騎,自隴西出塞進攻河西。
少年將軍快馬揚鞭,一騎當先。殺伐果斷,出其不意的戰(zhàn)術(shù)總能制敵于無形。由此一戰(zhàn)成名,殲敵過萬,輕取眾多敵方首領(lǐng),光是受降的匈奴士兵就有4萬余眾。兩次河西之戰(zhàn)大勝而歸,從此奠定了漢王朝在河西的掌控權(quán)。
蘭州的霍去病雕像 ▼
制圖:李馨宇 圖源/網(wǎng)絡(luò)
就在霍去病沖向前線浴血廝殺的同時,漢朝的將軍李息也接到一個命令:在黃河水南岸尋找一個合適的地點,作為漢帝國攻守兼?zhèn)涞拇笮鸵屯ㄐ械能娛露煽?strong>。
李息沿著黃河河道尋找,走了將近一個多月,才終于選定了一片開闊的河谷地帶。當時沒人知道李息究竟為什么會選擇在這里作為要塞的選址。
這座城池,在后世被人們稱作“金城”。史學(xué)家認為,這是因為人們希望它固若金湯,永遠不被敵人占領(lǐng)。
700多年過后,曾經(jīng)的宿敵匈奴早已隨流沙遠遁,然而金城卻在朝代的更替中保存了下來。并且由當初的軍事要塞,變成了一座繁華的城鎮(zhèn)。每年的春天,城南的皋蘭山上總是開滿了蘭花,彷佛是曾經(jīng)的那些戍邊將士,屹立在高高的山頂上遠眺故關(guān),守護著邊塞的安全。
于是,它給人們留下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蘭州。
晨霧中的蘭州▼
圖源:包圖網(wǎng)
這就是蘭州城最開始的職責:黃河以南的重要渡口,抵御匈奴的軍事基地,漢帝國以西的最后提防。
03/
絕非偶然的建造
蘭州能建成在此,絕非偶然。
從地勢上來看,蘭州位于隴右高原的最西部。黃河水在青藏高原匯聚,借助山地間的狹縫,洶涌而來,奮力切割,在數(shù)百萬年的沖刷和沉積下塑造出一連串壯觀的河谷平原,為蘭州城的出現(xiàn)塑造好了地基?!?strong>兩山夾一盆”的奇特地貌,賦予了它易守難攻之勢。
請橫屏觀看
蘭州城地勢圖 ▼
(黃河沖刷出的兩山夾一谷的地形)
制圖:李馨宇
寬闊的黃河讓蘭州在干旱少雨的氣候條件下仍無缺水之虞,使之依然成為了農(nóng)牧并重之地。因此早在幾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便有人類聚居在這片土地上。
黃河水塑造出的地形,讓它有了充分的先決條件。
黃河穿城而過的蘭州 ▼
圖源:包圖網(wǎng)
在蘭州城內(nèi),黃河北岸最為狹窄處位于白塔山南麓的黃河渡口,山與河之間,寬度不及百米,有著“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氣魄,名曰:“金城關(guān)”。
西漢時霍去病出征西域、唐朝時玄奘取經(jīng)天竺、元朝時吐蕃會盟和談,清朝時左宗棠收復(fù)新疆,皆過此關(guān)。
千百年來,金城關(guān)拆了又建,毀了又修,地址早已變遷。多少英雄豪杰往事都在黃河水中流淌而過,似乎都在述說這座城關(guān)的過往。
那為何他們都由蘭州經(jīng)過?
蘭州地理位置圖 ▼
制圖:李馨宇
從地圖上看,蘭州恰處在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沿著湟水和唐古拉山脈可以直達西藏,往北可以直上蒙古高原。西端的青海,東方的陜西,南方的四川,東北的寧夏,都可以做到朝發(fā)夕至。
如果站在西漢時的視角來考量,想要直達西域的中亞、西亞和歐洲。從青藏高原沿著柴達木盆地進入,翻山越嶺,路途遙遠,且有羌人控制,并不是最佳的選擇。
從祁連山脈以北的河西走廊進入,寬闊平坦,路程較短,依舊要忍受北方沙漠吹來的風沙和匈奴的侵擾。但不管從哪條道路走,蘭州都將會是必經(jīng)之路。
蘭州地理位置示意圖 ▼
(地處三大高原交接之處,扼守河西走廊關(guān)口)
制圖:李馨宇
扼守南北之要沖,掌控東西之咽喉的地理位置,讓蘭州成為了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zhèn)。
04/
絕非偶然的建樹
絕非偶然的建造,注定了它絕非偶然的建樹。
2000多年過后,蘭州不負眾望,成為了中國內(nèi)地通往西部最大的中轉(zhuǎn)站城市。隴海線、蘭新線、蘭青線、包蘭線等14個方向的鐵路在這里交匯。
南來北往的人們總是在這里停留佇足?;虻巧细尢m山,或漫步在黃河邊,手中點燃一根苦澀的蘭州煙,留下一點關(guān)于這座城市的時代記憶。
歇息片刻,又再次踏上新的旅程。
行駛在大西北荒漠中的火車 ▼
圖源:包圖網(wǎng)
不僅如此,我國西部軍區(qū)的陸軍機關(guān)就駐扎在蘭州......它作為連接西域的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zhèn),在兩千多年時間里竟然沒有發(fā)生過任何改變。
這一切的緣由,還要從一條貿(mào)易商路的誕生說起.....
絲綢之路上的駱駝商隊 ▼
圖源:包圖網(wǎng)
河西之戰(zhàn)兩年過后,也就是公元前119年?;羧ゲ≡俅未髷⌒倥谀?,并且在匈奴人的圣山——狼居胥山封禪,大挫匈奴銳氣。《史記》中記載雖然只用了寥寥幾句:“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但卻足以見其戰(zhàn)功顯赫。
同樣也是這一年,漢武帝再任張騫作為中郎將,率300多名隨員第二次出使西域,攜帶金幣絲帛等財物數(shù)千巨萬,勸說西域諸國與漢聯(lián)合,使他們成為漢王朝之外臣,聯(lián)合對抗匈奴。眾國見漢朝如此強大,莫不與之交好。
從此過后的兩千多年時間里,絡(luò)繹不絕的商隊,求真問禪的僧人,聯(lián)絡(luò)友誼的使臣,慕名而來的詩人,都開始相繼奔波游走于這條貫穿中西的絲綢之路。
駝鈴聲和馬蹄聲,晝夜不停地回餉在戈壁與大漠之間。
敦煌石窟中與絲綢之路相關(guān)的壁畫 ▼
圖源:網(wǎng)絡(luò)
漢人、羌人、回族人、藏族人.....
草原上的蒙古人、中東地區(qū)的阿富汗人、甚至是歐洲的羅馬人,他們都因為貿(mào)易或者其他的原因,匯聚定居于包括蘭州在內(nèi)的絲綢之路沿途城市。
盡管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域,講著著不通的語言,文化習(xí)慣也有著天差地別的差距,但“求同存異”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他們的共識。
在隋唐時期,河西走廊上曾經(jīng)作為軍事?lián)c的沿途的要塞,在經(jīng)濟刺作用下迅速發(fā)展壯大,成為了絲路上商人的聚居地。其中就包括敦煌、酒泉、張掖、武威、以及蘭州。
《資質(zhì)通鑒》中有記載:
“天寶十二年,中國盛強,天下稱富庶者無出隴右”。
“隴右” 指的便是包括蘭州在內(nèi)的黃土高原西部地區(qū)。
絲路上各族人民所居住的中國沿途城市 ▼
圖源:網(wǎng)絡(luò)
當然,絲綢之路給蘭州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經(jīng)濟上發(fā)展,還有文化上的融合。
蘭州白塔山西麓的碑刻林立,漢文、西夏文(羌語)、藏文、蒙古文、八思巴文(古藏文字),文字種類極多,如同大西北的浩瀚星空。似乎在我們展示當年絲路上的繁華。
蘭州碑林 ▼
圖源:網(wǎng)絡(luò)
除了文字,不同地區(qū)的商人,還帶來了不同的宗教信仰,讓這座原本荒涼的城市,多了一些異域風情。
蘭州城內(nèi)的西關(guān)清真大寺 ▼
在蘭州,斯蘭教宗教活動場所有103處
(其中清真寺84處,拱北19處)
圖源:包圖網(wǎng)
農(nóng)耕民族需要馬匹來運輸,而游牧民族需要茶葉來解膩消化,蘭州正好處在農(nóng)耕與游牧的相交地帶。
所以茶馬互市(用茶葉來換馬匹)也在這里發(fā)展興旺。
劍拔弩張了千年之久的農(nóng)耕與游牧,因為貿(mào)易,開始在這里慢慢走向融合,化干戈為玉帛,化戾氣為祥和。
甘肅博物館 國寶馬踏飛燕(東漢) ▼
圖源:包圖網(wǎng)
為了能夠照顧好各個聚居在此的民族風味,漢族人所種植的麥子,青藏高原上藏族牛肉,北方蒙古族產(chǎn)出的鹽,被回族的廚師融入到在滾燙的黃河水中,使得每個民族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這就是被譽為"中華第一面"的蘭州牛肉面。
蘭州牛肉面 ▼
圖源:網(wǎng)絡(luò)
一碗酣暢淋漓的牛肉面下肚過后,再來上一杯由新疆葡萄干、福建桂圓、甘肅小棗、云南春尖茶制成的三炮臺解解膩。特殊的飲食,早已成為蘭州文化融合的標志。
蘭州三炮臺 ▼
圖源:百度百科
包容,是蘭州千百年來形成的主色調(diào)。所以融合,也并非只發(fā)生在種族與種族之間。
05/
唯有包容,才能共存
在蘭州,你可以看到:
橫越黃河數(shù)幾十里之境內(nèi),大橋已經(jīng)有九座之多,這里的發(fā)展早已是今非昔比。
請橫屏觀看
蘭州元通大橋 ▼
圖源:包圖網(wǎng)
站在白塔山上看夜色璀璨,燈火闌珊的城市景色。
汽車、游船、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蘭州夜景 ▼
圖源:包圖網(wǎng)
蘭州最繁華的小吃一條街——正寧路夜市。
每天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正寧路夜市 ▼
圖源:網(wǎng)絡(luò)
但是除了這些,你還可以看到:
一百多年前修筑的中山橋,依舊還在黃河上屹立不倒。
中山橋 ▼
圖源:網(wǎng)絡(luò)
明代時使用的灌溉工具——水車,被修建成了主題公園,供游人參觀。
灌溉水車 ▼
圖源:網(wǎng)絡(luò)
宋代時的青城古鎮(zhèn),曾經(jīng)這里貿(mào)易商賈云集,繁華一時。
青城古鎮(zhèn) ▼
圖源:包圖網(wǎng)
千年以前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子,現(xiàn)在依舊還飄蕩在河中。
羊皮筏子 ▼
圖源:網(wǎng)絡(luò)
為什么它們現(xiàn)在都還存在?不是因為蘭州落后,而是因為蘭州人還記得。
它們曾為蘭州發(fā)展做出的貢獻,所以不會輕易藏起來。反而是大大方方地,將它們作為自己的名片,遞給遠道而來的朋友。
它們成就了蘭州,所以蘭州也同樣包容了它們。
這就是為什么曾經(jīng)亞洲銷量第一的《讀者》,會將編輯總部坐落于這座城市。
《讀者文摘》 ▼
圖源:網(wǎng)絡(luò)
這也是為什么在信息并不發(fā)達的九零年代。民謠和搖滾樂,卻能夠同時在蘭州的大地上唱的火熱。
蘭州,也因此被稱作“中國搖滾的西雅圖”和“中國民謠之都”。
蘭州著名民謠、搖滾樂隊 低苦艾 ▼
圖源:網(wǎng)絡(luò)
這便是為什么,新中國的第一座煉油廠,會建成在蘭州。
蘭州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座石油化工工業(yè)城”。 ▼
圖源:網(wǎng)絡(luò)
這就是甘肅蘭州,山河遼闊,人文底蘊也同樣厚重。它不像杭州,不是絲綢之府,沒有煙雨朦朧。更不像廣州,瀕臨大海,位處在改革開放前沿。
2000多年時間,從對抗走向融合,從單一走向多元。雖深居內(nèi)陸,卻飽含著一顆包容開放之心,擁有和黃河一般博大寬廣的胸襟,能夠容納得下各種各樣的思潮和聲音。
荒漠的土地上不能種出水稻,卻能生長出帶刺的玫瑰。
這正是蘭州想要告訴我們的:唯有包容,才能共存。
參考資料:
[1]紀錄片:《金城蘭州》導(dǎo)演:蕭屺楠 編?。亨嚱ㄓ馈⑼醯遣场⒖慃?/p>
[2]紀錄片:《蘭州人,英雄氣》—— 漫游銀河計劃(導(dǎo)演:劉豫 撰稿:王凱迪 )
[3]紀錄片:《中國最偉大的走廊》——星球研究所(撰稿:王邏輯)
[4]紀錄片:《河西之戰(zhàn)》——CCTV紀錄片
[5]千古名關(guān)金城關(guān),有多少驚喜是你不知道的——微游甘肅
[6]從茶馬互市看中華民族的團結(jié)統(tǒng)一 ,中央民族大學(xué)管理學(xué)院 , 中國民族報
撰文 | 李馨宇 曉通
編輯 | 李馨宇
設(shè)計 | 李馨宇
審稿 | 李忠東
封面來源 | 攝影師:陳小羊
本文由俠客地理公眾號原創(chuàng)出品,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部分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