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一些不法分子開始利用AI技術融合他人面孔和聲音、制造逼真的合成圖像來實施新型網絡詐騙,類似騙局手段多樣、門檻低、辨別難度大,經常讓人防不勝防,短時間內造成較大損失。從形象到聲音,如何警惕AI“深度造假”?
那么,騙子是如何用AI技術行騙的呢?
這天,李女士在微信上,突然收到一條添加好友的信息對方的頭像是她多年前的老同學賈某,李女士通過了對方的好友驗證,兩人聊了一會兒對方要求轉入QQ聊天,而且,李女士發現賈某”的通話斷斷續續聽不清楚,視頻也顯得很模糊,背景聲嘈雜。發起視頻通話僅僅16秒,視頻通話就被掛斷了。李女士隨即接到一條消息稱:信號不好。
接著兩人繼續文字聊天,隨著聊天的深入“賈某”向李女士說出了他的“困境”:有位朋友正在參加項目競標,急需40萬元做資金周轉。不過“老同學”卻不方便直接把錢轉給朋友,想讓李女士作為中間轉錢的橋梁,李女士一聽不就幫著轉一下錢,也不是啥大事,立刻答應下來,并把自己的銀行卡號給了對方。很快“老同學”給李女士發來一張截圖上面顯示他已給李女士匯了196萬元,這筆款項是2小時內到賬,在這個過程中“老同學”一直催促李女士說:自己朋友要得急,讓她先幫他把40萬元墊上,等錢一會兒到賬了直接從款里扣出40萬元就行,并給了李女士一個銀行卡賬號,幾番催促下李女士便把40萬元盡數轉給了對方提供的賬號。即便如此,對方還不罷休,還讓李女士繼續轉錢等李女士發現不對勁之后,對方早已把她拉黑李女士這才明白自己被騙了,隨即撥打110報警。
經調查:鄂爾多斯警方發現添加李女士的微信是實名注冊的,注冊者姓劉,名下有12個微信號,很快警方在呼和浩特市找到了劉某,調查發現劉某注冊微信號賣給了境外買方,一個號能賣到200—300元。因為操作簡單 ,來錢快劉某拉著朋友一起干,在過去9個就通過賣出實名微信號非法獲利8000多元。在獲得這些實名微信號后,境外不法分子竊取群眾信息并使用AI換臉技術成功讓自己的臉變成群眾熟悉的人,普通人如何及時發現AI換臉詐騙呢?目前AI換臉視頻通話技術,由于技術手段尚不成熟,只能維持十幾秒通話且信號不好,如果你視頻通話時有這種情況,應該高度警惕,并撥打對方手機號反復確認。如果你已經將錢匯,出應優先盡快撥打國家反詐中心96110電話,可以盡快幫你及時終止支付。
內容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內容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