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討論起新會陳皮行情市場和價格時,就一定會部分讀者跳出踴躍發言,說新會陳皮沒效用、都是炒作等等的觀點,老李從來不去跟這些讀者辯論,因為每個人所在行業和領域不同,知識量也不同,討論起來結果都是論誰聲音更大而已,純粹屬于浪費口舌的行為。
部分讀者的觀點
但如果你問老李對于新會陳皮的效用問題,老李可以肯定地告訴你,是有其效果作用的,但前提需要是正經陳化的、不弄虛作假的陳皮,才有其應有之用途,而其他工藝皮、香精皮等,就不能同日而語,食用甚至會危害身體健康。
本期內容我們暫不去討論新會陳皮的功效問題,而是分析一下部分讀者堅持的“新會陳皮過度炒作”的觀點,以及老李的個人觀點。本文不作為投資新會陳皮或者入行新會陳皮的參考,更多是提示和分享老李知道的風險罷了。如果有不同觀點,歡迎提供,開卷有益。
2011-2023年新會區新會柑種植面積統計
一、新會陳皮的“風口”,是什么時候開始的?
先看看新會陳皮原材料新會柑的種植面積數據統計。
從上面官方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到,2011年新會區內新會柑的種植面積只有1萬畝多點,其后經歷了接近十年后擴種,到了2019年才到達10萬畝的峰值。而根據老李的非正式統計,2019年時因為新會柑的產量大,市場需求不足,其價格也是最近十年來的低位,甚至有部分柑農在2019年后就棄種了新會柑改種其他農作物。
至于2019年到2021年“橫盤”的三年時間都是“十萬畝”的種植面積,又是什么原因呢?為什么2020年開始的新會陳皮市場爆發,并沒有直接刺激到新會柑的種植呢?
這里有幾個原因,首先2019年是每十年一輪的農用地到期重新分配年,大量耕地處于流轉狀態;其次是2020年底開始的基本農田復耕政策,部分水田區域被限制了種植新會柑等非糧作物;最后是資本的進入有滯后性,明顯的特征是2022年的新增的3.9萬畝,就是市場爆發后大量投資進入新會柑種植的一個重要表現。所以老李認為新會陳皮的“風口”在統計數據上劃分即為“2020年”。
新會核心產區面臨著“城市包圍柑園”的局面
從數據分析結果,對于很多人認為新會陳皮已經被炒作了十多年的觀點,即從2010年后“小青柑”就開始的觀點,老李認為是“不準確的”,畢竟一個行業如果有資金進來,其產業鏈的上下游都將出現高速增長,但從種植面積上,就驗證不了這個結論。
其實這里有個“時間點”容易被混淆,即“小青柑茶”雖然有打著新會柑小青柑果制作的旗號銷售,但其崛起跟新會陳皮并無直接關系(前者更多是營銷造勢和渠道轉型的結果),而小青柑茶論“顆”賣的時代結束多年后(小青柑火爆行情在2017年前后結束),才輪到新會陳皮的爆發節點(2020年),這點上也可間接驗證其關聯性比較弱的結果。
2014-2023年新會陳皮總產值統計
二、新會陳皮價格飛漲的原因,其實真的跟“炒作”關系不大
從另外一個“產值”數據也可以看到新會陳皮行業的發展規模正逐年增大。
先看看“總產值”的定義,指的是物質生產部門的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的價值總和,反映物質生產部門生產經營活動的價值成果。而新會陳皮總產值,就是整個行業生成的新會陳皮產品本身以及陳皮相關貨物的價值總和,也可以說是行業規模,其行業產值越大,也說明行業的市場規劃越大,就越容易“造富”。
老李認為,行業產值規模是不能用“炒”來擴大,或者說“炒作”只能用在某個“無中生有”吹噓估值的情況下的盈利手段,例如某虛擬貨幣,當大量資金進入炒作時,就會推高價格以收割最后接棒者為目的,但新會陳皮產業的爆發原因并不是因“資金驅動”,而是真正產生的市場需求,即2020年初那個時間的那個特殊事件激發的大范圍市場需求,讓這個行業突然爆發起來的。
老李認為,那些堅持認為“新會陳皮行業發展是資本炒作結果”的觀點,從上述的統計數據圖片中,也能看出資本進入的時間甚至還有些滯后了。 補充一點,我們可以將“小青柑茶”的爆發看作是為營銷推導的某種炒作結果,但新會陳皮的爆發則恰恰是踩在了時代的風口上。
新會柑園
三、新會陳皮行業,會不會有“爆倉”的風險?
首先要說的是“爆倉”的定義,并不適用于新會陳皮行業。目前在現貨黃金、期貨交易中經常使用“爆倉”,又叫“強行平倉”,又稱被斬倉、被砍倉,是指在某些特殊條件下,投資者保證金賬戶中的客戶權益為負值的情形。
“爆倉”就是虧損大于你的賬戶中的保證金,由公司強平后剩余資金是總資金減去你的虧損,一般還剩一部分。簡單來說,“爆倉”就是你的錢都沒了,貨也沒有了,這和“虧光”還不一樣,極端來說,比如新會陳皮的價格跌到“0元”了,你虧掉的只是采購新會陳皮的“成本”,這里記住一點,就是“成本”沒了,但陳皮還在你的倉庫里面(當然你一氣之下把這些0元皮丟到垃圾站或者全送了那另說),如果接下來新會陳皮從0元升到1元的價格,那么你的成本就又可以收回來一點了。
而“爆倉“的時候,你的錢沒了,陳皮也沒了,啥都沒了,其主要是因為”杠桿“。只要你不加杠桿去買新會陳皮就不會有“爆倉”的風險;如果你全是自有資金買的新會陳皮,更不會有爆倉的風險。所以,資本進入去擴大新會柑的種植,這不算“炒作”,更多算是“投資”。
當前據老李知道的,在2021年前后的確出現過一些類似“陳皮期貨”的交易平臺,但至今幾乎已經全部團滅,原因一方面是傳統新會陳皮并不具備“金融屬性”,更重要是沒有“大莊家”敢出來統一玩法。
老李多次強調,新會陳皮不是“茶葉”,缺少快速收割變現的金融屬性,加之陳皮具備不可劃缺的“陳化”屬性,而這一必須依靠“時間成本”來實現的特征,讓很多有“炒作”想法的資金望而卻步,畢竟,包裝為“金融屬性”的茶葉,它還真的是一片茶葉,而造假造舊的“新會陳皮”,它并不是一塊“陳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