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贊賞!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歡迎轉發
此番加沙沖突當中的以色列軍隊是全力發狠。觀眾們可以在各種媒體上見到以軍的步兵乘坐著裝甲厚重的“雌虎”步兵戰車和“梅卡瓦”坦克在街頭巷戰;也可以見到以色列空軍的戰斗轟炸機在兇狠地轟炸平民營地。大家看完這火爆的戰爭大片以后突然意識到似乎還少了一個角色:以色列海軍在哪里?
以色列海軍倒是沒有缺席這次加沙沖突,不過它在此次戰爭中起到的作用很小(中東歷次沖突中的作用也一樣)。加沙沖突一爆發,以色列海軍就出動挫敗了哈馬斯的海上突擊行動(阿拉伯人使用漁船和快艇偷襲)。由于目前仍然是保密階段,以色列沒有公布具體細節。不過防務專家們推測以軍是使用了薩爾4級導彈艇或者小噸位的巡邏艇來進行攔截任務。畢竟護衛艦不適合這個任務,那些小軍艦出航準備時間短,也更具備機動能力。
我們先來看看以色列海軍有什么家當?它擁有五艘海豚級潛艇、數艘薩爾級的護衛艦以及12艘的薩爾級導彈艇,還有十九艘小型巡邏艇和五艘登陸艦。就在這其中,護衛艦和潛艇占據了海軍的大部分人數編制和維護費用,它們在加沙沖突中有什么表現呢?
《耶路撒冷郵報》在加沙沖突一爆發初期就說過以色列海軍已經行動:出動了兩艘薩爾6型護衛艦跑到加沙海岸線附近對哈馬斯組織的小型兵工廠作坊和觀察哨進行炮擊。其實薩爾4級導彈艇就可以勝任這種工作了,它們擁有76MM艦炮。那些護衛艦貴得要死:上面裝滿了相控陣雷達、捕鯨叉導彈還有直升機。在那片海域,這種護衛艦已經算是一流裝備水平。拿這些高科技一身的護衛艦去炮擊穿拖鞋拿AK步槍或者RPG火箭彈的游擊隊簡直是浪費資源。因為它那些高科技的玩具在這里根本沒有任何用途。以色列用這些護衛艦去炮擊海岸線無非就是吃準了哈馬斯沒有反艦武器,才敢這樣放肆。當然,戰爭中也有意外情況,假定真有人拿了反艦導彈出來,那么吃虧的只能是以色列海軍自己了。
這并非小編危言聳聽。前幾年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就用反艦導彈擊中了一艘薩爾5級護衛艦。結果以軍出盡了洋相:導彈命中以后,不但喪失了戰斗力;它的密集陣系統也根本沒有反應。用薩爾6型護衛艦這種高檔貨色去炮擊哈馬斯游擊隊就好比是用高射炮打蚊子。政府無非就是告訴民眾:我這艘軍艦還有用,老百姓花了錢買軍艦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全”。另外一種薩爾5型護衛艦干脆就不去炮擊了,因為它的兩門主炮都布置在艦橋兩側,而且威力小射程也不夠(只有25mm口徑),讓這種軍艦去執行炮擊任務非常不適宜。
盡管明知道護衛艦之類的大型軍艦在以色列這種環境中沒有什么大作用,但海軍不吸取教訓,仍然堅持搞艦艇大型化發展。防務專家只好解釋:盡管以色列在上世紀80年代以后生存環境大大改善,軍事壓力減輕以后,海軍沒有找到自己合適的發展對象;海軍純粹是為了和陸、空軍爭奪寶貴的資源,為海軍高層爭取最大的利益。四十多年來,以色列海軍高層已經和國內軍工集團、政府決策圈人士形成了勢力很大的利益共同體,他們尾大不掉。在以色列國內,明智的人一直試圖糾正這種錯誤,但無法挽回以色列海軍繼續在錯誤的發展道路上繼續前進。
最荒唐的人在以色列潛艇部隊。這支部隊最早建立起來是病急亂投醫的結果,他們有武器就接手,為了以色列的建國生存什么都不顧了。后來逐漸在中東戰爭中發展成控制以色列占領的海域,并借用潛艇部隊把敵對國家的海軍統統封鎖在港口內的戰略任務。但局勢變了,因為阿拉伯國家不再有戰爭威脅了,以色列的占領海域規模迅速縮小。但潛艇部隊根本沒有隨之縮小規模,反而提出了要求具有戰略打擊能力的(具有核彈攻擊能力)中遠程射程的潛艇。這簡直是“好高騖遠”,因為完全和國防需求根本不匹配。雖然海軍可以扯以后不依賴美國的保護傘,純粹靠自己也能具有保護國家安全的能力。聯合國五常能部署核潛艇那是因為自己本國有足夠大的領土和領海面積,也有足夠的綜合國力玩得起這個昂貴的潛艇。其次,核潛艇是為了防御敵對國家核突襲的情況下,具備核反擊能力而特意布置。就以色列那種一丁點大的國家去哪里具備上述兩個條件?它的三位一體核反擊能力根本不現實。以色列的國土就是那么狹窄而且還是長形的,一旦要遭遇核彈突襲,那基本就是亡國滅種。沒有什么核反擊的指揮樞紐和決策高層能活下來。所以搞什么核潛艇那完全是不現實的夢想。就算是搞那些常規的破壞交通線和去敵人港口布雷這種任務。以色列海軍目前也沒有這種需求任務。剩下就是搞用來運輸特種部隊滲透進對方的地盤進行特種作戰。倒是最近確實有一個哈馬斯俘虜了海軍的第13特種小隊的新聞,而且估計還是全軍覆滅。從歷次中東戰爭中看,以色列的潛艇部隊真的沒有什么存在感。可以說這支部隊純粹是浪費錢的典型存在。
大家都知道,軍隊是靠國家養著。軍隊的裝備采購非常費錢,裝備費用還分采購費用、研發費用和日常訓練、維護費用。以色列長年累月打“治安戰”,它還要拿一筆錢應付物資消耗和戰斗人員的補貼。平常以色列沒有發生大規模戰斗的情況下,它要拿GDP5%來應付軍費已經是嚴重拖國家經濟的后腿了。這也是這個國家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一。美國媒體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特拉維夫的生活成本指數是全球第一排名!如果沒有什么特殊原因,以色列軍費差不多已經是極限了,不可能再上升。
一方面歐美西方國家給的援助十分有限,軍費也不能再多給,另一方面海軍死活一定要走一部分錢做建設;治安戰又沒完沒了。這種情況下,上述費用一分錢都不能少,政府只好犧牲基層部隊的士兵的利益了。根據外媒報道,雖然以軍多次迫于壓力在最近漲了軍餉。但基層官兵戰時的軍餉也只有當地人最低工資標準的65%,而那些沒有去一線打仗的士兵情況更糟糕,他們只能拿26%。這樣下去當兵誰還有干勁?部隊也保持不了士氣。這次沖突中以軍士兵表現很差勁就是其中原因之一(有點水平的士官都嫌工資太低跑掉了)。究其原因,人數規模最少的以色列海軍負有一部分責任。因為他們不切實際地發展裝備需求占用了相當大一部分資源和軍費,卻對國家安全沒有起到多大作用。喜歡本文的朋友還請多多分享轉發,大家有什么有趣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本文為毅叔說世界系列,感興趣的朋友,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毅叔說世界系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