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在《史記》中濃墨重彩的描繪了項羽的一生,而在《項羽本紀》中,占有大量篇幅的“鴻門宴”更是重中之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在與劉邦的斗爭中屢次流露出婦人之仁,優(yōu)柔寡斷,剛愎自用,喪失了許多誅殺劉邦的機會,最終為自己埋下禍根。
然而,司馬遷的本意真的是如此嗎?邏輯不通,人物關系混亂,漏洞百出的鴻門宴究竟要想要表達什么意思呢?
鴻門宴的背景
在秦朝末年,各地起義迅速消滅秦朝的有生力量后,義帝楚懷王跟天下諸侯約定“先入咸陽為關中王”,此時的項羽千里奔襲咸陽,消滅章邯等人,坑殺秦軍二十萬,令他沒想到的是,一直屈居于自己身后的劉邦卻悄然走在了自己前面。
劉邦率先挺進咸陽
此時實力不夠強大的劉邦卻做了一個愚蠢的決定,準備按照楚懷王的約定擅自稱王,封子嬰為國相,獨吞咸陽城內(nèi)秦國留下的財寶和美女,把住了所有關口不讓人進出。
對于劉邦是否稱王,項羽拿不定主意,這個時候,鴻門宴開篇路人甲,千古叛徒曹無傷使人密告項羽,劉邦打算在近期稱王,項羽率40萬大軍與劉邦10萬兵馬對峙,引發(fā)鴻門宴開端。
項伯的考慮
在項羽打算第二天進攻劉邦的時候,項羽的至親,且是楚軍的重臣項伯卻偷偷的跑到了劉邦的大營中找到了謀士張良,叫他趕緊逃命,鴻門宴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張良對項伯有救命之恩,所以在關鍵時刻前來告密報恩。
項伯跟張良告密
項伯的這波操作是什么意思?路人甲曹無傷尚且知道使人前去向項羽告密,身為楚軍重臣的項伯竟然悄悄的一個人前往劉邦軍營,而且還把項羽的戰(zhàn)略意圖和盤托出,是害怕自己在項羽軍中的地位不夠重要,然后冒著巨大的風險,舍棄眼看就要到手的巨大利益,投奔羸弱的敵人,博取一絲好感?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項伯生怕泄密的事情鬧得不夠大,還跟著張良一起去見了劉邦,兩個人談的還十分歡快,都到了結(jié)成兒女親家的地步,這項伯的腦袋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誰親誰遠,誰重誰輕都分辨不了了么?
項伯畢竟是跟隨項羽南征北戰(zhàn)的重臣,并且深受項羽信賴,再怎么重義氣,都不可能干出如此頭腦簡單的事情。
留給項伯這一波無腦操作的解釋只有兩個,其一,項伯跟他的侄子項羽有不共戴天之仇,非要將他誅滅殆盡不可,想要殺之而后快。其二,項伯受到項羽的指示,在雙方大戰(zhàn)之前,主動去找劉邦談一談,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好事端,讓劉邦放棄稱王的野心。
鴻門宴中項羽的反常行為
鴻門宴一開始的時候,劉邦就大肆鼓吹項羽的功績,夸贊他的能力,將自己想要稱王的責任推給了他人,而項羽的反應更是有意思,毫無遮攔的直接將曹無傷給出賣了。
鴻門宴人物關系圖
這是一個年少起兵,征戰(zhàn)天下,戰(zhàn)無不勝的將軍能干出來的事?一個橫掃大半個中國的領袖連這一點常識都沒有?一個熟讀兵法,屢經(jīng)戰(zhàn)爭實踐,剛剛擊破幾十萬秦軍的貴族將軍連保護自己間諜的基本意識都沒有?很顯然,項羽是故意的。
而在宴會中間,項羽更是寡言少語,基本上不怎么說話,原本是主角的他一下子淪為了路人,而他手下的范增、項伯、項莊反而鬧得劍拔弩張,不可開交。
對于樊噲私自帶兵器闖入宴會酒席,項羽反而不加責怪,一直想要找到借口誅殺劉邦的范增竟然也是熟視無睹,任由樊噲胡鬧,這是多么好的犯禁違規(guī)的理由啊。
而在劉邦借口上廁所的時候,項羽竟然眼睜睜的看著劉邦、張良、樊噲三人一起去而無動于衷,任由他們在廁所里商議對策,聰明如子房的范增也未曾派人監(jiān)視監(jiān)聽,反而是在項羽等的不耐煩的時候,讓陳平前去召喚。
三個人在廁所開完會后,劉邦帶著四個隨從,偷了一匹馬急匆匆的離開,完全沒有遇到任何阻攔和妨礙,范增呢?宴會上咋咋呼呼,除了安排個項莊以外,什么也沒做,最起碼也得在宴會外面安排幾個刀斧手防止劉邦逃跑吧?
范增
最有意思的是,劉邦逃跑之后,范增竟然當著張良的面說出了“豎子不足與謀”如此人身攻擊的話,臨了還加了一句“我們將來都會被劉邦俘虜。”
一個歷史公認的謀士,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一個歷經(jīng)滄海桑田的臣子,在敵人面前,如此乖張,如此放肆,老糊涂了?
項羽的真實意圖
整個鴻門宴,恐怕是項羽、項伯、范增三個人經(jīng)過精心的策劃后,在劉邦面前演的雙簧戲,目的就是以最小的代價,兵不血刃的逼迫劉邦交出咸陽,放棄楚懷王規(guī)定的稱王約定。而太史公司馬遷之所以在文中漏洞百出,恐怕是用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描述手法。
首先,項羽派遣得力心腹項伯前往劉邦軍中,以報恩的借口與張良和劉邦接觸,并將項羽想要攻打劉邦的想法告訴二人,劉邦聽到后十分驚懼,大展外交手段,不僅套出了項伯找不到借口說的一些想要想要說的話,還把雙方搞成了兒女親家,這正中了項伯的下懷,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僅次于項羽的劉邦,對于天下一統(tǒng)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同時自己也能夠青史留名。
其次,在鴻門宴當中,雙方嘴上斗得是你來我往,相持不下,這個時候范增找來了久候多時的項莊,帶著唱紅臉人務的項莊拿把劍在劉邦面前晃來晃去,有幾次差一點砍到劉邦的身上,但他的目的也只是嚇一嚇劉邦而已,并非真的想要取他的性命。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坐在一旁看戲的項羽發(fā)覺時機差不多的時候,跟項伯使了個眼色,于是項伯這個時候也是拔劍而起,跟項莊對舞,并且假裝自己想要保護著劉邦。劉邦此時被嚇得不輕,雖然假裝去廁所,但恐怕也是真實存在,在廁所會議的時候,劉邦對于范增、項莊肯定是憤恨恐懼,對于項伯十分感激,而對于項羽依賴和畏懼。
最后,范增的紅白臉計謀得逞,他們需要做的僅僅是在合適的時機,由合適的人將劉邦放走就可以,而這個人,非陳平不可。
項羽如此做法的原因
項羽之所以苦心經(jīng)營著這樣的計謀,在于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雖然項羽一家獨大,軍事戰(zhàn)斗力強悍,但并沒有到了壓倒群雄的地步,一旦主動去攻打劉邦,就是公開的與義帝和其他諸侯為敵,這是項羽不愿意看到的。
秦亡后諸侯圖
而且就算在跟劉邦的戰(zhàn)斗中取得了勝利,損失消耗也會極大,那些原本攝于項羽滅秦威勢的諸侯也會抓住這個時機給項羽致命一擊,到時候,不僅西楚霸王做不成,恐怕連性命和地盤都難以保全。
所以,項羽此時面臨的最好的方案就是與劉邦進行和談,依靠自身強大的威懾力,重新瓜分天下,將劉邦壓制在漢中一帶,自己可以回到彭城當天下共主,分封各地,穩(wěn)定四方,而范增的所作所為就是在項羽的這個想法的基礎上,為他爭取到和談的主導權(quán),分享最大的利益鏈。
鴻門宴之后的影響
劉邦在逃離鴻門宴之后,對于項羽產(chǎn)生了巨大的恐懼心理,不僅放棄了到手的咸陽,還被項羽安排的章邯、董翳、司馬欣這三位三秦王關在了漢中,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可惜的是,項羽并沒有派遣自己的親信大將鎮(zhèn)守,章邯他們也沒阻擋住劉邦的步伐。
楚漢之爭項羽敗亡圖
項羽真正的失敗并非源于鴻門宴放走劉邦,他并沒有長前后眼,無法預知之后的事情,更何況他剛剛戰(zhàn)無不勝的席卷了大半個中國,名將章邯都向自己投降,又怎么會把劉邦當作平等的對手。
失敗的關鍵因素在于他放棄關中,定都彭城,對于天下諸侯失去了制約能力,導致諸侯戰(zhàn)亂頻繁,最終戰(zhàn)敗在韓信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