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貴龍,字懷古、別署懷玉山房主人。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業會員、中原書畫院特邀畫師、池州市書協行草委員會秘書長。目前就讀中國藝術研究院山水創作研修班。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市重大比賽中,入選入展并獲獎。
畫到筆墨微茫處,舜耕山頂自吟詩
——略論謝貴龍先生的書畫藝術
文/高軍
我與貴龍兄相識緣起于和厚之尋訪懶悟法師的游蹤。記得在懶悟法師紀念館我看到兩張小畫,一張是升金湖一角,另一張畫的是大歷山(東至縣境內的舜耕山)。據厚之介紹這兩處寫生地都在東至境內,這個很引起我的興趣。于是和厚之相約作東至之行,在東至認識了貴龍兄,貴龍兄為人樸質淵雅,遂與之訂交。貴龍兄話不多,但說及書畫藝術則意興湍飛。旅途中他帶我們去了一個古村落,一條小溪從村子中間穿過。溪中怪石歷歷可數,石間生菖蒲如茸發,翠色欲撲人衣。我們散坐在石頭上聊天,此時“水聲激激風吹衣”,大有韓昌黎《山石》一詩中的意趣。我問貴龍兄喜歡書畫是家學淵源還是科班出身?貴龍兄說是自幼就喜歡,過春節的時候看到當地老先生寫字就圍著看,覺得寫好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他這樣一說我立刻就明白了,禪宗公案《碧巖錄》中有一種說法:“啄啐之機”,僧問鏡清:學人啐,請師啄。清云:“還得活也無?僧云:若不活,遭人怪笑。清云:也是草里漢!這段公案的意思是一個人修為也好,興趣也罷,就如同小雞出殼一樣它先存了個“生機”在那里,母雞相當于“外因”,“內因”與“外因”兩相結合才能破殼而出。貴龍的“內因”是這種呆在“繪畫”和“書法”中的幸福感,這一點才是最彌足珍貴。
▲ 臨古 《千岳競秀圖》 130cm×34cm
他說上小學的時候也沒有什么繪畫老師,就是喜歡《西游記》和《八仙過?!返倪B環畫,有點空閑時間就照著小人書上畫開始臨摹。我問過許多喜愛書畫朋友,大部分人都有過臨摹小人書的經歷?!靶∪藭痹谶@些人群當中起著一種“啟蒙老師”的作用。如果說齊白石、潘天壽他們那代人的美術啟蒙書籍是《芥子園畫譜》,那么生于六、七十年代的這群人啟蒙教材就是“小人書”。有一次我去上海陸儼少家里,他兒子送我一套”小人書“就是陸先生畫的,可以想見當時最好的中國畫家都在畫“小人書”,這種盛景以后也不可能重現了。貴龍兄說他系統開始學習書畫是上了師范之后,常常通宵達旦的讀書臨帖和抄經。貴龍的書法造詣很深,是下過苦功的。我很喜歡看他寫的顏魯公,也許是天性相近。貴龍寫的顏魯公能體現出“顏字”特有的樸拙厚重的特點,因為一般學顏的人容易在細枝末節上考究,這個只是皮相上的學。真正好的學習應該是“拆骨還父,拆肉還母”,比如最典型的例子是“八大山人”學董其昌,真的如石濤所說的一口吞下,散無數蓮花。貴龍兄的大草我也很喜歡,他的大草是一種“理性”的狂放。線條的“質感”控制得很好,寫得自自然然,水流花開的樣子。如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贊曰:俯拾皆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真予不奪,強得易貧。幽人空山,過雨采蘋。薄言情晤,悠悠天均”。
▲臨古《桃源問津圖》局部
字是一個人性格的外延,是氣質稟賦的流露。一個人的書法與繪畫會隨著年齡與環境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如懷素法師晚年的《小草千字文》,有一種從極至的“狂放”回歸到一種“塵埃落定”的靜寂。訂交后我跟貴龍兄加了微信好友,通過他發表在微信中的書法與繪畫發現這幾年他的風格不斷在“變”。這個過程如同煉劍,在不間斷的淬煉自己的書法與繪畫,他的藝術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精進著。黃賓虹先生說畫畫與書法要“三眠三起”。“三眠三起方可以栩栩化蝶”,貴龍兄畫山水起初從研習《芥子園》入手,后由此上溯文征明、沈周、王蒙。這個階段就是所謂“三眠”,“起”這個過程比較痛苦,是不斷否定自己,要作“透網之鱗”。傳統也是一個“網眼”很小的巨網,跟通關打怪似的,一關放出一關攔,魚化龍,蟲化蝶,電光火石一念之間。貴龍兄曾言:“山水畫于我本就是一場修行”,一個人把一個事情上升到“修行”這個層面,就有一種很深的近乎于宗教的情節在里面了?,F在許多從藝的人說起這個事情都喜歡用“玩”來概括,但與我更喜歡貴龍兄這的這個詞,“修行”代表一種莊嚴,一種義無反顧的投入。
▲臨古《桃源問津圖》局部
在這個“起”的過程中,貴龍兄又遇恩師廖勤儉先生的推介。負笈京門拜師程大利先生門下。程先生學養宏富,一直倡導中國山水畫要“正本清源”,他是倡導者也是踐行者。在教學中不斷告誡學生對于傳統文化本體的認識,他強調中國畫的民族性非筆墨無所見。當下許多畫中國畫的人無非是用毛筆在畫西畫或者東洋畫,對于“筆墨”二字沒有很好的體認。倪云林曾有言:“畫竹聊寫胸中逸氣,不必辨其似與非,余此冊即他人視為麻與蘆,亦所不較第”。倪云林這段話不僅為畫竹下一注腳,其實山水畫又何嘗不是呢?胸中“逸氣”是什么?實質上是人希望通過筆墨達到心靈的訴求,如同木心先生所說的中國古代的詩中不提自然與植物簡直開不了口,一部《楚辭》靠打比喻:香草美人,氣度雍雍。
▲臨古《桃源問津圖》局部
貴龍兄在程先生的引領下得以窺山水畫堂奧,這是一個畫家開“天眼“的過程。在京期間的學習拓寬了他的眼界。我看貴龍兄近期創作的山水畫,線條非常松動與自由,有新安畫派的冷逸與簡略,又融匯了北宗山水雄健渾厚的氣質。所作松石課稿令人耳目一新。東至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所謂一方水土地養一方人。貴龍兄的書畫藝術“俊得山水助”。黃賓老曾將池陽作為他終老田園的理想地方,許多作品上都有寫于池陽烏渡河,我也曾多次去池陽尋訪他筆下的烏渡河。辛稼軒曾在東至作詞云:“野棠花落了,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里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華發多少?”,與貴龍一別也有好幾年了,厚之與我也平添了不少白發。不知道貴龍兄怎么樣,念念!
高軍:六十年代末生人。畫家、作家。出版作品有《世間的鹽》、《橄欖成渣》、《快活饞》、《吹云記》、《咕嚕咕嚕下春山》。
▲南嶽寫生 70cmX35cm
▲南嶽寫生 48cmX30cm
▲太行寫生 60cmX30cm
▲錐臼峪寫生 70cmX35cm
▲錐臼峪寫生 35cm X 70cm
▲南嶽寫生稿 70×34cm
▲沖山寫生 60cmX35cm
▲寫生稿 70cmX35cm
▲寫生稿 70cmX35cm
▲寫生稿 70cmX35cm
▲寫生稿 70cmX35cm
▲寫生稿 70cmX35cm
▲錐臼峪寫生創作作品 60cmX31cm
▲創作作品 70cmX35cm
▲書法橫幅 138cm X 35cm
▲書法:對聯 138cmX48cm
▲書法:對聯 180cm X 96cm
▲書法:對聯 158cm X 70c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