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由北京市一六一中學主辦,《中國科技教育》雜志社承辦,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科普研學專委會指導的“北京市一六一中學·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研學活動”成功開展。來自北京市一六一中學“1+3”項目班的68名同學和5位老師參與。
云卷天藍,陽光帶來夏季的信號;百花綻放,絢爛了明媚的夏天;微風輕拂,留下悠悠涼爽。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里,我們共赴了一場綠意盎然的約會。
北京市一六一中學“1+3”項目班合影
綠,是一抹勃勃生機。在“水培桌面花園”實踐中,同學們動手配置營養液、將植物脫盆和定植、控制花盆水位,親手制作了屬于自己的水培植物,并帶回家進行養護。
學生制作水培植物
彩,帶來一個神奇的世界。“紅桿桿,白傘傘,吃了就要躺板板”。在科普教師的帶領下,同學們走進真菌世界,了解各色各樣的菌類,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金針菇、海鮮菇、竹蓀、牛肝菌,還有不常見的鬼傘、紫臉花菇。有的有毒、有的無毒。有的長相相似、不易分辨,毒性卻天差地別。
聞香識蘑菇
紅,預示種子生命力。“世界上力量最大的是什么東西?”從前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干豌豆裝滿一個鐵爐子,干豌豆吸水膨脹時,竟頂起了80千克重的爐蓋。小小的種子,蘊含著大大的力量。進入種子的世界,同學們通過浸種、染色、清洗,觀察染色結果,識別哪些是富有生命力的種子。
“種子生命力”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參觀垂直農場、智能溫室、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我們直觀地了解現代農業技術和設施。參觀物聯網智慧控制中心、科普走廊,我們發現“新農人+科技”的力量。古今對比,同學們深刻感悟到新時代、新農業、新質生產力,從而激發創新意識和探索熱情。
學生參觀植物溫室與科普走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