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中東、東南亞等地區的轉型史,有感而發創作了這篇微小說
《血色將至》
哥譚市出了個大事件!這一天,市議會通過一部法律,允許在新年到來的第一個月內,市民可以隨意展開“復仇行動”。屆時,警局、法院、軍隊都會停擺。
是什么讓哥譚市議員做出如此瘋狂的行為?這個一度是北美、乃至全球犯罪率最高的城市,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成為了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經濟數據逐年增長,看上去很美。
但如果你去問哥譚的老百姓,當然,你必須在私下里問。他會說,我的生活真是他媽的一團糟,我活得就像有錢人的干電池、掙扎在溫飽線,誰都能騎在我頭上拉屎!
是的,霓虹下的哥譚就是這樣一個殘酷的世界:每個人有各自的階層,階層之間等級森嚴,上級對下級有絕對的掌控力,每個人是他上位者的燃料,也是下位者的主人。
這樣的社會里,人的權利不受法律契約保護,而由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決定。如霍布斯所言,“每個人,都是另一個人的敵人”。在哥譚,最不缺的就是戾氣。
這是一種全方位無死角的修羅場,每個人心里都裝著血海深仇。送外賣的憎恨保安、保安憎恨中產業主、中產憎恨腐敗的官僚、官僚憎恨鬧事的工人、工人憎恨資本家.....
為了壓抑彼此的憎恨,哥譚市的統治者必須善用鐵腕。伊凡,一個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黑道頭目,在進行血腥的權力角逐后,他坐上了哥譚的王座,控制了目所能及的一切。
深諳權力邏輯的伊凡,上位后解決了困擾哥譚多年的兇殺犯罪問題。無處不在的“安保”和“電幕”,營造著肅殺的氛圍,人們因此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角色,并發出違心的贊美。
可真正的問題從未解決,也根本沒人想去解決。讓積壓多年的怨氣,如多米諾骨牌般宣泄可不是什么好主意。每個身居高位者都試圖將“水壩”加固,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因此,剝削依然有序地進行著,人們言不由衷的做著情緒勞動,讓仇恨的火焰越燒越旺。在棍棒面前,哥譚市民是“文明的紳士”,在私下里,連最淳樸的人都懷揣著瘋狂危險的想法。
長此以往,哥譚市民開始不再抱有幻想,不再相信自己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他們最想要的不是遙不可及的“好日子”,更不是安安穩穩做個螻蟻。充斥暴力元素的作品成為枯燥人生最好的興奮劑,干涸的靈魂被“復仇”的幻想所填充,竟成為一種信仰。
上位者們何嘗不知道?今天對你虛偽假笑、明天就能面不改色把自己生吞活剝。他們越是害怕這一天,越是要加緊維護自己的地位,不允許高壓鍋里有一絲喘息的空間。
可社會問題就像治水,越堵越淤。最后只需在某個時間節點、滿足特定的條件,那看似堅不可摧的大廈,會以你無法想象的速度崩壞,釋放出滌蕩一切的洪荒之力。
1
這個節點就是伊凡之死,統治了哥譚幾十年的風云人物在出席一場活動時突然暴斃,權力出現了真空。聰明的統治者絕不會真的給自己留接班人,剩下的局面只能是群雄逐鹿。
起初,那些理想和良心尚未泯滅的少數人試圖用談判和妥協的方式創造新秩序。但隨后就發現根本不可能,每個階層的代表都將其他人視為仇寇,談判桌變成了拳擊場。
“工人們希望將資本家財產充公、資本家希望更少的稅收和監管、官僚們希望擁有更多特權、那些被人踩在腳下最久的底層,只希望有人能帶領他們走向烏托邦,即使是不切實際的謊言也能一呼百應.....”
就在這樣劍拔弩張的談判中,終于有人提出了那個瘋狂的想法:我們為何不徹底一點?讓眾人用武力決定自己的命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用最純粹的自然法則決定人類的命運。
這是個殘忍卻天才的想法,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強力部門的支持。警察們都知道,沒有伊凡的日子里哥譚會成為絞肉機,明智的做法是對這場鬧劇作壁上觀。
除了那些老弱婦孺,幾乎沒有人反對。壓抑的日子太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為了公平起見,市政廳決定給每個市民發上一把手槍,讓每個參與游戲的人都能快速體面地解決問題。
隨著午夜鐘聲響起,這場凈化行動正式被允許。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當晚安靜的出奇,人們像往常一樣緊閉窗門。第二天一早,社畜們依然在地鐵站排成長龍,安心當著螺絲釘。
也許是習慣了過去秩序森嚴的日子,市民們循規蹈矩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對利維坦的條件反射,令他們不敢接受這自由。但人們依然在等待,等待第一張骨牌的倒下。
很快,火藥桶的引線就被點燃了。一輛醉酒駕駛的豪車,在夜市橫沖直撞,讓十幾個討生活的窮苦人當成殞命。渾身酒氣的貴婦下來先檢查的是自己車上的刮痕,隨后撥打了電話,一眾黑色制服的保鏢將其接走,沒有一句道歉,只留下滿地哀嚎。
這件丑聞很快散布開來,一傳十、十傳百,每個節點都在盡可能夸大事實,以引起更多人的關注。最后,豪車駕駛員的背景被曝光,原來是壟斷哥譚市石油產業多年的大家族。
憤怒的群眾想要找肇事者討個說法,起初訴求還算冷靜。在富豪的大莊園前,無數打抱不平者舉起橫幅,希望殺人犯能得到審判。但隨后他們的幻想就破滅了,手無寸鐵的抗議者在黑壓壓的安保人員面前如秋風掃落葉般被打散,市中心的醫院里坐滿了滿頭鮮血的傷員。
也就是在這天晚上,市議會前的槍械領取處被一掃而空,大家都預感到,這是暴風雨前最后的寧靜,明天一定有大事發生。
2
砰!一陣沉悶的爆炸聲出現在哥譚市的貧民窟里。那里有著全市最高的兇殺率,必然是承載仇恨的溫床,沒人知道持續一分鐘的巨響帶走了多少生命,因為很快統計數據將失去意義。
最先開始反目的是鄰居,這也是人們最熟悉、最安全的復仇對象。平日里的瑣碎糾紛,如今卻成為索命的理由,老舊的樓房里傳出凄厲的喊叫聲,甚至連孩童都不能幸免。
大街上更是熱鬧非凡,金銀珠寶、名表豪車店早已被搶劫一空,下手最早的是平時笑面常駐的店員和盡職盡責的保安。在束縛消失時,他們是最先嗅到血腥味的蒼蠅。
但他們的財富也沒有保存多久,饑腸轆轆的貧民們早已盯上了這些肥肉。關于財富的追逐從未如此瘋狂,那些曾被人艷羨的昂貴首飾,如今卻成了詛咒,確保每個獲得它的人都不能活過十分鐘。
烏合之眾們生怕自己錯過了任何一筆可以搶劫的財富,又害怕這筆財富立即奪走他們的性命。人們貪婪著、恐懼著、嘶吼著、亢奮著....這是任何一種致幻藥劑都無法帶來的瘋狂景象,無論曾是怎樣的紳士,都逃不過被綁在戰車上的命運——若你不舉起鐮刀,就會成為被人收割的韭菜。
那富人們過得怎么樣呢?在開始的時候,他們有充足的安保,似乎可以高枕無憂。但很快大家就發現,在亂世里,掌握暴力的人才是財富真正的主人。安保人員反客為主,將富人趕出豪宅,肆意分食他們曾觸不可及的奢侈品和存款。
可大家都沒想明白一個問題,在如此亂世,錢有什么用呢?它幾乎無法購買任何東西,只要搶劫的成本足夠低。有人就想明白了這個問題,于是他們大量闖入糧倉、米店,將生活必需品據為己有,囤貨居奇。
必需品的短缺很快引起了恐慌,人們開始為了一點口糧互相殘殺。盡管哥譚早已實現工業化,上百年沒發生過饑荒。但從事農業的人口早已放下本業,加入了搶劫大軍中,以前最不值錢的東西,現在反倒成了最稀缺的資源。
如果上帝看到這樣一幕,該如何寬恕我們的罪行?在凈化行動的第二個星期,開始有成批的人餓死,首當其沖的是老弱婦孺。《史記》曾記載的“易子而食”,又在這個“文明時代”重演。
若你不慎嗅到廢墟中傳出的煮肉味,鼻腔里的每一個細胞都會不寒而栗,我難以繼續描述下去,因為這超出了我內心能夠承受的極限。
本是為保護生命而建的應急糧倉,現在卻是生命逝去最快的地方。槍聲24小時不曾停歇,門口的尸體堆積如山,人們不得不踏著腳底厚的血漿互相廝殺,直到心跳停止。
一無所有的圍城者因饑渴而絕望,擁有一切的守城者因恐懼而癲狂。沒人能在這場游戲中勝出,既得的勝利果實只是過眼云煙,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終局,但又必須加入其中。有只無形的手在把你推向萬丈深淵,而你毫無辦法。
歷史的轉折來自博弈策略的改變。突然有個天才想到,與其和眾人拼殺,不如將糧食分出去擴大自己的勢力,再從別人手里搶奪更多糧食,從打手轉換為操盤手,就能置身事外、坐享其成。
于是,在持續了三周的混亂后,人們終于發現,抱團才是最安全的,而且一定要抱大腿、越大越好。馬太效應讓贏家通吃,無數小幫派被逐漸整合,哥譚市的A、B、C三區各被一個大幫占領,呈現三足鼎立之勢。
三角形的權力格局并沒有形成穩定性,戰爭的單位從原子化的個人,升級為組織化的團體。以為失去枷鎖就能擁有自由的哥譚市民,此時卻發現自己失去了一切自由,個體的任何活動都要服務于戰爭機器,稍有停歇,就會遭遇滅頂之災。
在凈化行動的一個月后,人們越來越厭倦無休止的爭斗,宣泄仇恨的快感早已被無盡的恐懼取代。哥譚市民愈發懷念伊凡統治的日子,如果連最基本的茍活都無法實現,日子壓抑一點、辛苦一點又何妨呢?
3
略通文墨的知識階層率先覺醒,開始渲染伊凡時代的美好,為了讓疲于廝殺的哥譚人找到和解的辦法。他們試圖發明歷史,從“自古以來”中尋找哥譚人的共同紐帶——在共同的歷史、文化、血統之下,哥譚人本是一家人,哥譚必須統一,因為分裂只會帶來無休止的爭斗。
在哥譚知識階層的眼里,今天哥譚市所有的苦難,來自于過度的自由。哥譚人沒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個體必須要被整合在一個強大的利維坦之下,靠對集體的忠誠、服從,來獲得真正的幸福,只有讓城市、民族這些集體概念凌駕于個體之上,和平才會降臨。
這種敘事沒幾天就風靡了整個哥譚市,沒有人會去考證歷史的真實性。編造的再拙劣的海市蜃樓、平日里道德再敗壞的知識分子,都能搖身一變,成為飽受戰爭之苦的哥譚市民的彌賽亞。人們活得太辛苦了,只要能結束戰爭,他們愿意付出任何自由。
起初,A、B、C幫的頭目們,并不希望達成和解。一方面戰爭中助長了他們的權勢,另一方面,合并必然意味著要選出一個老大,而沒有人愿意成為別人的落葉。在權力的游戲中,失去權力意味著失去一切。
但很快,頑固的頭目發現自己無論怎么鼓動人心,都不足以讓嚇破膽的手下給自己賣命。人心所向、浩浩蕩蕩,在“眾盼所歸”之下,向心力總會戰勝離心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失去戰意,希望新的主人能帶領他們結束戰爭。
凈化行動的第三個月初,實力最強的B幫終于統合了其他幫派。在哥譚損失了三分之一人口、最好斗的個體被消滅后,這場權力交接竟平滑的出奇。在一場酒局里,三位曾經的老大和他們的心腹齊坐一堂、握手言和,B幫老大承諾給另外兩撥人足夠的好處,包括巨額財富和安全許諾,以換取其服從。
在宴席散去的那一刻,每個人都知道,哥譚的戰爭結束了,人們將迎來一個新時代。這是一種“不徹底”的和平,是一種犧牲掉自由換取的和平,就像一群受驚的小動物集體跑進牲口圈。皮鞭好過子彈,長痛好過速死。
在解決掉自己權力路上的所有絆腳石后,曾經的B幫老大尼古拉成為了哥譚新的統治者。這位出身底層、靠好勇斗狠的本事和時代機遇上位的幸運兒,遇到了棘手的問題。他深諳叢林時代的斗爭法則,卻不知道如何運轉一個復雜的社會有機體。
但立刻便有人幫他解決了問題,人類社會永遠會有那些熟知歷史、最聰明、最懂得審時度勢、趨利避害的幕僚們,來幫助統治者延續好舊制度。是的,付出了三分之一人口的代價,哥譚人又回到了伊凡時代的生活方式,這次還加上了意識形態的補丁。
太陽照常升起,清理完血跡和瓦礫,哥譚市又重回往日的燈紅酒綠,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階級、剝削、腐敗、壓抑、仇恨.....還是那個老樣子。唯一不同的是,過去的帝王將相早已化為塵土被歷史抹去,新的塑像拔地而起,學校里歌頌著尼古拉拯救哥譚人于水火的豐功偉績。
就這么又過去了不知多少年,真正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舊日的殘酷卻早已被人遺忘,越來越多的人對生活失去憧憬,渴望快意恩仇。尼古拉沒有接班人,他的王座遲早會空出來。野心家們躍躍欲試,禿鷲在空中盤旋,凝視著鋼鐵叢林下的死尸。
太陽照常升起,新的一天又開始循環。歷史教會我們的唯一真理,就是歷史從不教會我們任何東西。
(完)
PS:本文是短篇小說體裁,風格和過往有所不同,這是我所嘗試的新的寫作模式。不用復雜、專業的說理,而是用通俗的語言和情節,給大家講述歷史、人性的邏輯。如果您喜歡我的新風格,請不吝點贊、在看、轉發,讓我知道,謝謝!
關于作者
仝麟閣,前財經記者,發表文章累計超過200萬字。千萬級報道作者,網易年度影響力創作者。研究領域為政治、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在多家咨詢和教育機構任兼職講師,現居奧地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