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的出行也就是一霎那間的想法,很早就聽說過南京的江寧有一處著名的古建筑群,楊柳村九十九間半。那日突然有了想法,想著去看看楊柳村和傳說中的九十九間半。然后就手機導航去了楊柳村,一路似乎也很順利,邊看邊了解也收獲了很多知識。咱就邊看邊說,慢慢道來。先是一號線一路到底,中國藥科大學,乘一路公交七站在一個叫楊柳湖的地方下車,再步行20分鐘左右,就看到了一處建筑,下面再說。
一條小路路邊有一處招牌,古楊柳村
路邊有一個什么農(nóng)場的門,里面好像有些與鄉(xiāng)村風光,休閑垂釣之類的項目,我是沒啥興趣,繼續(xù)前行。
里邊有更多的鄉(xiāng)村游玩的項目建筑,民宿,小吃,農(nóng)家樂。
路不寬,有些景,更多的還是鄉(xiāng)村的風光。
鄉(xiāng)村小路
小巷子
導航指路到頭,看到的古楊柳村標識的小牌坊,
有關楊柳村有介紹這樣說,
楊柳村距南京城區(qū)約40公里,處外秦淮河平原上。秦淮河的兩個源流——句容河、溧水河,從楊柳村環(huán)繞而行。全村居民主要為朱、劉、時、趙“四大家族”,以朱氏人數(shù)最多。現(xiàn)時全村民居建筑面積約3.8萬余平方米,近半數(shù)為歷代朱氏子孫所建。古建筑群始建于明萬歷七年(1579年),至清嘉慶年間先后建成,歷時200余年。
據(jù)《朱氏宗譜》“四本堂”支譜載:朱家世居南渡(溧陽南渡),始祖朱明由南渡遷居句容新昌橋陡門口,直至六世祖朱武公(1503—1562年)。明萬歷七年(1579年),朱氏七世祖朱孔陽(1537—1613年)從陡門口遷居今前楊柳村。因此,朱氏已居此400余年,繁衍20多代。
楊柳村原有36組“九十九間半”宅院,每組獨立的宅院又稱為“堂”,有安樂堂、安裕堂、安雅堂、敦裕堂、敦本堂、敦樸堂、敦門堂、恩承堂、光文堂、居易堂、近思堂、禮和堂、銘馨堂、思齊堂、思貽堂、思承堂、省樂堂、樹德堂、四本堂、三懷堂、慎德堂、天樂堂、序樂堂、翼經(jīng)堂、翼圣堂、翼善堂、映雪堂、忠誠堂、酌雅堂、祖躍堂、懷仁堂、崇厚堂、崇德堂、戚易堂等,共36堂,可惜不少宅院已被拆毀。
楊柳村古建筑所用的木材、石料是通過人工開挖的水道運輸而來的。木材多從江西、湖廣地區(qū)運來,石料多來自蘇州及南京東郊青龍山。現(xiàn)秦淮河畔竹絲崗,有處名叫“野埠頭”的水陸碼頭,就是專為建房運輸材料而建。其他磚瓦等則就地取材,在村后馬場山上建窯燒制而成。
目前,楊柳村古民居中保存最完整者是村西頭的禮和堂、思承堂、樹德堂(俗稱“三堂上”),由朱侯昌于清乾隆年間出資建造。三堂東西并列、相互穿通,外有高墻圍抱。禮和堂和思承堂均為三進,各37間房;樹德堂在西邊,為四進41間房,總占地約2690平方米。每堂的高大門樓均保存較好。
村里關于這個楊柳村,九十九間半到底指的是什么,我的想法應該是這個古村落里有很多古建筑,這個九十九間半也應該是泛指,并不是指某處建筑是九十九間半。但我在進這出院落之前還特意的問了門口收票的和旁邊發(fā)票的(這里不收錢,但要到一處類似于售票的小亭子取一張票。)的工作人員,九十九間半在哪里?她們都指這處建筑就是九十九間半。后來我自己看過后,回來查了一些資料,應該還是說包括這個村子里的所有古建筑群。。。這里的碑牌也是說的是建筑群。我還特意問了這里旁邊的路上有沒有老建筑,工作人員似乎都不太明了,就明確的給我指出這里就是九十九間半,我在這里看完后,又往旁邊的街上走了走,里面街兩邊基本上已經(jīng)有些商業(yè)化了,更多的是一些與文旅有關的小店,也有些新建的建筑。但是仔細去看小街里還有很多滄桑的老宅子,有些文保建筑。有些老的建筑還很氣勢壯觀。
大門進去有塊招牌,上面寫著朱氏正堂,這個大宅院里確實挺大,前后左右有很多進,很多院,很多房間。。。里面進去轉(zhuǎn)了轉(zhuǎn)也就轉(zhuǎn)了個寂寞,并看不出啥情況,就是一進一進的有很多房子,后來我在里面看到有個沙盤,這個大院后面還有兩個大院。但是現(xiàn)場看到的是這個大院后面被圍墻擋了起來,就只剩這一個大院了。后來我還去找了找。。。后面再說。
下面的圖片是看到的大院里的情況。
有的廳堂確實也挺漂亮
大院里不管是前后還是左右縱深都很深。
還有些歲月痕跡
天井
門頭石雕
都帶二樓
有些陳列品
有些舊書
有些房屋原來做過一段時間記錄當?shù)厣畹年惲叙^,現(xiàn)在也不用了。
門上的木雕。
我在里面轉(zhuǎn)了半天就是看了一些院落和房屋,也沒看出啥名堂,后來我在出門口時問了一下門口把門的,這里面應該是三座院落,怎么現(xiàn)在只看到一座院落,那兩座還有沒有,從哪里可以過去,她說沒有了,只剩下這一座了,然后她說這有個二維碼你可以掃一下,這里有解說,你可以邊聽邊沒看,
她還跟我說里面太大,別轉(zhuǎn)迷糊了,到時候出不來了。在這期間我還在詢問別人時,也有人和我說你自己一個人轉(zhuǎn),會轉(zhuǎn)迷糊別出不來了。我當時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這院子確實不小,但也不至于轉(zhuǎn)不出來吧?
我又進去轉(zhuǎn)了一圈,正好我也帶著兩個手機,我因為常常出門,有時候會走鄉(xiāng)轉(zhuǎn)寨,從這個城市到那個城市,一直備著兩個手機,一個用著拍片,公交掃碼,一個用著導航,查線路。
我又轉(zhuǎn)回去看了看這個院子,邊轉(zhuǎn)邊聽介紹。別說,又了解了一些知識。這個二維碼掃出來的語音解說內(nèi)容是這么說的。下面內(nèi)容里帶括號的部分是我加的。
楊柳村九十九間半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9年),廣(?)建于清朝康乾年間,存續(xù)建造200余年。歷史上的楊柳村分中楊柳、前楊柳和后楊柳。按建成年代分,前楊柳年代最久,明朝后期毀于戰(zhàn)火;中楊柳次之;后楊柳最晚,建于清嘉慶、咸豐年間。景區(qū)所在的前楊柳村曾共建36座大堂,規(guī)模宏大。分屬于朱、時、劉、趙四大家族,其中朱氏家族擁有24座。楊柳村九十九間半是目前南京地區(qū)保留最大、最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也是古代建筑中的追求,這里的“天”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村落注重自然情趣和山水靈氣,房屋布局重視和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自古有“無山無水不成居”之說。古代建筑一般講究枕山、面水、聚合、朝陽四大理念。
楊柳村大部分古民居坐南朝北,背枕馬場山,南面楊柳湖,屬于院落圍合式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結(jié)構(gòu)規(guī)整,中軸對稱均衡,符合我國古代社會的宗法制度和禮教。九十九間半為三路四進深的合院式民居,俗稱“三堂上”。相傳是清朝“金陵三大商”之一的朱候山為他三個兒子建的三個堂,分別是思承堂、禮和堂、和樹德堂。占地5600平方米,為上下二層,前后4進深的走馬樓式居民建筑,共計房舍145間。第一進是倒座房,為門廳、轎廳等,是用于放置轎子和轎夫、更夫等雜役住的地方。解放初期時失大火燒掉,修繕時做原址保護,所有骨架結(jié)構(gòu)等都清楚可辨。老宅從第二進開始,除門窗和瓦換新以外,所有的基礎構(gòu)件幾乎都是原樣修繕保護。
老宅子東西長,南北窄,呈一字型排開,三堂連通,形成百米長廊的壯觀景象在整個江南地區(qū)海事(這兩個字應該是錯別字,應該是《還是》吧?我經(jīng)常會在一些旅游點的說明中發(fā)現(xiàn)這些情況,誰讓我這么較真呢?)比較罕見的。
三個堂的建筑格局、面積都是一樣的。我們現(xiàn)在做了一些不同主題的展館。
思承堂現(xiàn)在是作為江寧區(qū)非遺綜合展示館,減少了我們江寧區(qū)44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禮和堂是作為民俗展館展示了我們周邊地區(qū)的一些民俗特色。
樹德堂現(xiàn)在是作為民國時期的展示,分別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展示老一輩南京人的公共記憶。(這里說了里面的一些堂曾作為展館,但現(xiàn)在看到的已經(jīng)撤了,只剩下一些痕跡,前面有圖片。)
“九十九間半”從解放初期開始一直被國家征用,以前作過“海軍療養(yǎng)院”,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南京下關414醫(yī)院前身,后來被用作秣陵中學、楊柳中學、龍都中學。(作為海軍療養(yǎng)院,后來的四一四醫(yī)院。也是從這個里面知道的,后來我跟看門的說起這事,她好像也不知道,并且挺驚訝,她只是說后面原來還有兩座院落后來全都毀了,看來還要感謝當年的海軍療養(yǎng)院的征用,如果沒有海軍療養(yǎng)院的征用,后面還不知會是啥結(jié)果?另外后來的海軍四一四醫(yī)院,有資料另有說法,我們還是尊重當?shù)卣恼f法吧。)
1992年江寧縣句容河整治工程指揮部建設在此,后被用作龍都福利工廠。
2002年楊柳村古建筑群被評定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江寧區(qū)政府斥資1000余萬元,歷時四年,修繕一新,于2011年年底才正式對外開放。
2013年楊柳村古建筑群被國務院評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9月,楊柳村被江蘇省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11月,被國家住建部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2014年3月,被國家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村)。
前面說了我問了一些當?shù)氐娜耍遄永镞€有什么老房子,她們都是含含糊糊。說沒什么了,就說這個大院子有名。結(jié)果我進到村子里去看了看,村子里還有不少老宅子,就是前面所說的堂。這個是慎德堂的介紹。
楊柳村慎德堂介紹,慎德堂,又稱朱氏小祠堂。據(jù)《朱氏宗譜》記載,朱氏老祠堂燒毀于明末清初,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前后,由朱氏十三世孫朱家穎等人主持修建朱氏小祠堂,即為慎德堂,清嘉慶年間擴建成形,為2進深建筑,有正廳、側(cè)廳、偏房等共計20余間房屋。解放初期作為楊柳小學、解放大隊食品廠、工藝品廠等,后被閑置。現(xiàn)存占地面積348平米,建筑面積143平米。2013年年初,被列為南京市江寧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朱氏宗祠
房間里的一塊橫匾,這里現(xiàn)在好像是兒童活動場所了,里面裝修得很漂亮,一些小朋友在畫畫。
小朋友的活動室
老房子
老房子
有些房子可能是后修的或者是后來維修的。
有些老房子高高大大,我走時碰到了一個老太,老太很善談,隨便和她聊聊,我說村子里過去應該很富有,很多有錢人蓋的房子很高大,她說這都是后來修的,原來村子里都是小矮房子。她也搞不明白這里曾經(jīng)有四大家族。朱,劉,時,趙。。。我也問了村里的一些人,他們似乎對這村里的的歷史,過往發(fā)生過的事并不知道,也不關心,一問三不知。
酌雅堂,這棟房子上掛著文保牌。南京歷史建筑,酌雅堂,建于清末,木結(jié)構(gòu),面闊三間、進深七架,明間通高、兩側(cè)為樓清水空斗磚墻山尖部分用混水的作法,體現(xiàn)當時江寧鄉(xiāng)村傳統(tǒng)民居的特點。
這房子看最下邊的石塊和地基應該也是老宅,不過是一般百姓住的而已,而且后期可能進行過維護。
老宅
這些高大的兩層房屋,都是老宅,不過可能也有后期進行過維修處理。
有文保牌
村子里有很多高大的老宅子
墻上都掛著文保牌
有些墻上掛著保護網(wǎng)
里面是木結(jié)構(gòu)兩層,用鐵架子撐著
有危房告示牌
安雅堂
看著院落門開著,拍了一張照片
江南特有的黃梅天的痕跡
有些危房有鐵架子支撐
鐵架支撐,鐵網(wǎng)可能是怕有磚石掉落
鐵架支撐,
這房子不談是什么年代,倒是挺有味道。
看到一口老井
我在村子里轉(zhuǎn)了轉(zhuǎn),沒什么人,基本是老年人居多,靠近大院附近,有些文旅項目,一些小店。有些年輕人在里面吃吃喝喝。走到村子深處,除了本地人基本沒啥人了。就是我一個人如此執(zhí)著的找著老屋,找著歲月的痕跡。。。
準備打道回府,村頭看到一個老太,打油菜籽的籽,我看著挺有意思,拍個片子,想錄個視頻,又怕老太看到不高興,哪想到老太老遠和我打招呼,我過去和她聊了聊,老太挺善談,也特別喜歡談。。。家中只剩她一人,估計一天到晚也是無聊,話匣子打開就收不住,一直擔心我自己一個人出來玩會迷路,進到那個大院子會出不來了,進到村子里會找不到路出來了。。。老太太也不容易,估計也沒出過門。挺善良的。然后我就錄了一段視頻,放在后面。
有關視頻,楊柳村,九十九間半,兩段,兩種風格,浪漫,現(xiàn)實各取所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