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哲按:
我知道 故事FM 有不少外國聽眾。因為很多人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除了聽標準的漢語教材磁帶,也希望能夠聽到真實的中國人說話的聲音,也想知道當下的中國人都在做什么、想什么、經歷過什么。
今天的這個故事的講述者是瑞典記者 歐豐瑞 (Fredrik ?nnevall),他平時也聽 故事FM 來溫習中文。最近,歐豐瑞正在寫作一本關于中國的書,希望能夠得到 故事FM 聽眾的幫助。
歐豐瑞曾經是瑞典電視臺第一任駐華記者,但他在 2008 年就搬回瑞典了。他現在的中文可能沒有以前那么熟練了。所以我讓歐豐瑞把他的經歷寫下來再讀出來,錄成了這期節目。
以下,是歐豐瑞的故事。
阿姨的書法
我第一次見到漢字是在我七歲那年。那是在瑞典南部隆德郊外我姑姑家。我姑姑去過中國,回來時帶了一幅書法作品,現在正掛在墻上。這些字的某些特點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黑色的痕跡顯示 ,毛筆在紙上快速移動。一瞬間,時間永遠定格。
上面寫的是什么?我問姑姑。但姑姑只是看著我說:只有我知道,我不會告訴任何人。我想,我一定要解開這個謎語,于是我決定學習這些暗號。
我不知道怎樣才能學懂中文,我認識的人中也沒有人懂中文,所以我干脆開始見到字就畫。通過這種方式,我希望自己能突然開始理解它們。
甚至當我坐在電子產品說明書前,也會用同樣的方法練習寫字。不幸的是,在我七歲的時候要自學中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我最終放棄了。
插上隆德的翅膀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逐漸長大,并接受了記者培訓。畢業后,我想找一個專業領域,于是舊夢重溫。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說中文,但在瑞典,會說中文的瑞典人那時候仍然很少。這意味著,與絕大部分瑞典人相比,我只需要一周就能成為專家。
話雖然這么說,我還是需要比一周多一點的時間。后來我報名參加了隆德大學的初級課程,在那里我意識到中文比我預想的要難得多。
那是 1996 年,我們會聽磁帶來模仿發音。剛開始的時候很不順利,有一次我在和其他同學共用的廚房里練習。一個朋友忽然跑進來了,因為他以為自己聽到了咖啡機的聲音。當時是我練習漢語的聲音。
■ 圖 /歐豐瑞與朋友的合照
前往成都
1997 年,我來到中國繼續學習中文。我選擇了成都,并申請了四川聯合大學,因為我覺得那里不像北京那樣有那么多外國人。這是一次令人震驚的經歷。盡管我已經全職學習中文一年了,但我還是聽不懂別人在說什么。他們會說一些奇怪的詞,比如 “吃啥子”和 “不曉得”。
第一天,我去街上買早餐。我看到一位老太太在賣饅頭和包子,于是我走上前去,說 Wo yao Mantou。
她回答說:Mu Dei,盡管水蒸氣在她周圍冒著煙。
我又說 Wo yao MAntou。
她回答說: Mu Dei。
我指著她面前的蒸籠說:MAntou!
哦!饅頭!????
但慢慢地,我的耳朵就習慣了。
沒有隱私
然而,更難適應的是我不再有任何隱私。我來自瑞典,所以不習慣總是有人圍著我轉,也不習慣他們什么都問。有一次,我肚子疼,就去了一家小醫院。醫生給我做檢查時,從來不關門,但是這樣其他人也能聽到我的病情。
-5-
中國人很害羞
當時,要想以自然的方式與中國人交流并不容易。外國學生都被安排在一棟獨立的樓里,我只有在上下課時才能見到中國人。我的英語水平倒是提高的很快,但中文卻基本沒變,這讓我很擔心,因為我不是為了學英語來中國的。后來,有人建議我在十月份假期自己去旅行。
于是,我一個人坐上了開往云南的火車,很快,我就收到了一些好奇的目光和評論。有人說:「可惜他把頭發剃光了,不然就不會這么難看了。」我鼓起勇氣回答道:「我沒有剃光頭發,我很久以前就掉頭發了,suoyi mei ban fa。」車廂里爆發出一陣笑聲和提問聲,堅冰終于被打破了。
-6-
獨自旅行
我注意到,中國人獨自旅行時不再害羞。相反,他們非常好奇,不停地問我問題。有些人擔心我一個人應付不來,想照顧我。這樣的感覺真的很好。
■ 圖 /歐豐瑞假期旅游,1997年
-7-
不盡相同
可是,我到中國旅行的初衷是為了發現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但當我在這片土地上走得越多,與這里的人們相處的時間越長,我就越意識到,其實我們更多的時候是相似的,而不是不同的。
■ 圖 /西雙版納潑水節,1997年
-8-
西藏的芭比女孩
1998 年 6 月,我到西藏旅行的時候,就意識到了這一點。這個地方似乎與我生命中經歷過的任何其他地方都大相徑庭。空氣清新而稀薄,呼吸困難,但陽光從深藍色的天空灑下,風景和衣服的顏色明亮而清晰。在那里我認識了一個叫洛桑的朋友,我們前往他的家鄉,我將在那里參加畢業典禮。 那天,在村子外的草地上,學校領導為觀眾們擺好了椅子。村里所有的成年人也都聚集在一起,觀看孩子們的舞蹈表演。大喇叭以很快的節奏播放著各種傳統歌曲,但他們似乎很匆忙,我很快就明白了原因。
所有參賽者都想進入決賽。「現在是迪斯科時間!」他們說著就換了音樂。我從揚聲器中聽到了非常熟悉的旋律:
-Come on, Barbie, let's go party。
也許各位聽眾都不記得這首歌了,但在 1998 年,全世界都聽過丹麥組合 Aqua 的這首熱門歌曲。現在,這首歌一路傳到了西藏農村,我突然和全村人一起跳起了舞。我看著戴著帽子、扎著辮子的老太太們努力跟著這首歌一起唱:
-我是芭比娃娃世界里的芭比女孩,生活在塑料里,太奇妙了。
■ 圖 /在西藏的迪斯科舞會,1998年
-9-
駐華記者
在中國留學一年后,我又該回瑞典了。為了能在中國學習,我向銀行貸了款,現在是時候回國找份工作并償還貸款了。我在瑞典電視臺找到了一份記者的工作,于是在 7 年后,我有機會再次回到中國。
由于我懂中文,我成為了瑞典電視臺駐北京的第一位外國記者。幾年后, 中國舉辦了奧運會,瑞典人對中國的生活充滿了好奇。
■ 圖 /作為中國記者在珠穆朗瑪峰基地,2007年
我還注意到,每次我們報道普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時,我都會得到瑞典觀眾的熱烈反響。我想他們和我有同樣的感受。盡管瑞典人和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存在差異,但有一些根本的東西讓我們相似,并產生了理解。我對中國的報道中,最受歡迎的故事是我們陪同一對農民工夫婦回四川老家過春節。
-10-
春節
當我們坐在四川老家門前澆筑的水泥地板上時,張紅兵的眼睛紅紅的、亮亮的。我不知道這是因為他昨晚喝了酒的緣故,還是與我們談論的話題有關,也許兩者兼而有之。幾天前,張紅兵又見到了三歲的女兒。上次見面她才兩歲。
張紅兵和妻子李木蘭在 2000 年代做了這個四川小村莊里許多鄰居都做過的事——他們把女兒留給爺爺奶奶撫養,自己則去廣東一家鞋廠找了一份更賺錢的工作。張紅兵說,在工廠宿舍的最后一晚,他內心的情感洶涌澎湃,無法入睡。一年來,他終于要第一次見到年幼的女兒了。
這次期待已久的見面卻讓他失望了,當女兒看到那個自稱是自己父親的陌生男人時,她又害怕又尷尬,跑著、躲著、不敢出來,直到外婆嘮叨著許諾給她糖果,她才敢出來。
在后來的幾天里,女兒完全改變了主意,開始像影子一樣跟著媽媽和爸爸,無論他們走到哪里,她都擔心他們隨時會再次消失。不幸的是,這也是他們的計劃。再過幾天,兩人就要收拾行李,和女兒說再見了。
兩人必須都到廣東去工作,否則他們無法維持生計。他們是這樣告訴自己來應對這個想法的:沒有辦法,這就是生活。
在這個原本寧靜的村莊里,能再次看到生機勃勃的景象真是太好了。這里常年只有老人和孩子居住。沿著村子中心的街道,人們搬出了桌子,聚在一起打麻將。雖然春天就要來了,但四川的寒冷仍未消退,圍在小方桌旁的人都戴著帽子,穿著厚外套,以便在打牌的時間里保暖。張紅兵說,能成為鄰居中的成功者感覺很好。
他為自己在家鄉的新老朋友中受到尊重而自豪,他為自己的漂亮衣服而自豪,也為自己和太太能夠帶來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年禮物而自豪,但這些禮物背后的真實價格是多少呢?
被宰殺的公雞已經被腌制并晾干,這是當地年夜飯的主菜之一。李木蘭的手快速而嫻熟地將它切成合適的雞塊,格紋布袖口一直開著,保護著新買的上衣的袖子。她的手熟悉這附近的每一個角落。走在大街上,她的手指無數次滑過房屋外墻上的凹痕。她的身體屬于這里,從她肌肉放松、肩膀下垂的樣子就能看出來。
然而,她很快又要離開了。
張紅兵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家,他以前沒有想到的事情正在喚起他的注意。通往水泥門廊的臺階已經破舊開裂。墻壁上從腰部以下的灰色油漆中,唯一能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祖母和女兒在練習寫字和畫畫時留下的白色粉筆的痕跡。房子上半部分的白漆已經開始脫落。他看到了所有需要關注的未完成的項目。
一個星期后,他該如何打理自己的家,他不在的時候,他的父母又該如何應對?電視里的跨年晚會的聲音在客廳光禿禿的墻壁上跳動,不像往年那樣吸引人。他的女兒坐在他和李木蘭中間的沙發上,小小的身體散發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溫暖。張紅兵要記住這種溫暖,以供他未來的一年去回味。
那天晚上,其他人都睡著了,張紅兵和李木蘭卻久久不能入睡。他們傾聽著女兒在睡夢中的呼吸和動作。他們看著對方,什么都不用說出口。這是養家的成敗之戰。新年假期結束后,張紅兵將獨自返回廣東。
-11-
反響
電視節目播出后,很多觀眾與我聯系。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分鐘,但張紅兵和他的家人卻直擊瑞典觀眾的心靈。人們想知道他們是否有辦法幫助這個家庭,此后多年,人們一直寫信給我,向我詢問張紅兵一家的情況。
這些熱烈的反應給了我一個想法:我想拍攝一部關于中國美食和中國普通人生活的系列片。這部系列片的名字就叫《中國美食》。
-12-
中國美食
在中國美食的每集節目中,我們關注一種食材,比如辣椒、豆腐、紹興酒或毛蟹,同時也關注我們遇到的人的生活。在紹興酒那期節目中,我們參加了一對年輕夫婦的婚禮,新郎向我們講述了他和父母的花費。他們的壓力很大。
在「毛手蟹 」節目中,我們遇到了一位餐館老板,由于鄰居們都開始在互聯網上做廣告了,他已經沒有顧客了。但我們也展現了歡樂的時刻,在《辣椒》節目中,我們見到了另一個生活在廣東的外來務工家庭,他們三年來第一次與年邁的父母團聚。
瑞典觀眾非常喜歡這些節目,15 年過去了,每周都會有人來告訴我們,他們從美食節目中了解了中國。就在幾周前,我還得知一位男士在觀看了我們的《中國美食》系列節目后,甚至在瑞典開了一家中餐館。
■ 圖 /在四川拍攝《中國美食》時的照片,拍攝:Per Anders Rudelius
-13-
搬回去
2008 年 12 月,我搬回了瑞典的家。過去的三年多來,我一直與妻子分隔兩地,她無法放下瑞典的工作和我一起搬到中國,所以我的生活有點像外來務工人員。現在,我們想嘗試組建一個家庭,于是我選擇離開在中國的工作。
我們很幸運地有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相差五歲。他們成了我們的整個世界,而我也很幸運地搬到了離家只有 10 公里的地方工作。在很多方面,這都是一段令人興奮的時光,我經歷了一些小奇跡,比如他們放開我的手邁出的第一步,或者我放開背帶,他們第一次自己騎自行車。
當他們說第一句話時,當然是媽媽而不是爸爸(事實上,我女兒說的第二個詞也不是爸爸,而是 Ebba,這是我們家狗的名字)。我們過著平靜而幸福的生活,但總有一種無法再向瑞典觀眾講述中國生活的傷感。
-14-
疑慮增加
近幾年,看到東西方之間的差距和猜疑似乎在逐年擴大,我也感到很難過。瑞典人對中國的好奇心越來越少。貿易戰、地緣政治和疫情讓我們彼此隔絕,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我的一些生活在瑞典的中國朋友告訴我,與幾年前相比,他們現在受到其他瑞典人的冷遇。這是一種極大的悲哀。
-15-
這本書
我想我一定有辦法講述中國普通人的故事。遺憾的是,我不能再回去了,因為孩子們已經在瑞典上學和定居。但也許還有其他辦法?我聯系了一家圖書出版商,提出了一個想法。我想寫一本書,書名暫定為《中國的想法》,來講述普通中國人的生活故事、日常生活中的煩惱和快樂。他們生活中的轉折點,他們生命中終生難忘的重要時刻。
-16-
歷史背景
同時,我也想嘗試從歷史的角度來解釋是什么造就了中國人的生活觀。當然,沒有一個適用于所有人的真理,但也許有一些因素是理解中國人如何思考和選擇的根本關鍵。
例如,儒家思想是家庭關系的特征;百年屈辱史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看法,以及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位置。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和歷史關鍵點共同構成了一面鏡子,使瑞典讀者更深入地了解是什么塑造了許多中國人,包括是什么塑造了讀者自己。
-17-
出版商反應積極
出版商的反應非常積極。我得到了同意,我們簽訂了合同,現在我已經開始寫作了。這本書將于 2025 年在瑞典出版,我希望它能如我所愿,讓瑞典讀者再次發現在世界的另一端也有與他們相似的生活。
我為什么要寫作
在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我們很容易認為差異比實際情況要大。以我自己的生活為例,幾年前,我女兒在學校里和朋友們相處得很不愉快。她們是一個由四個女孩組成的小團體,總是粘在一起,但同時又互相爭奪對方的注意力。很容易就成了小組里沒人聽的那一個。
我的女兒從一個快樂、健談的女孩變成了一個安靜、悲傷的女孩。小組里的氣氛變得非常糟糕,有些女孩到了學校甚至都不互相打招呼。我們家長坐下來互相交流,我們一致同意要鼓勵女兒們經常互相問好。你不能強迫自己去喜歡一個人,但你可以強迫自己尊重他人。女孩們又開始互相打招呼了,一句小小的問候最終導致了更多的問候。冰融化了,現在我的女兒又康復了。
通過這個簡單的故事,中國的聽眾可以了解到在瑞典生活是什么樣的。有些人可能會想,這就像我的生活一樣。其他人可能會想,啊哈,他那樣做了,我不會那樣做的。一個故事提供了看到相同和不同點的鑰匙。
從一個故事中,既能看到人類的相同點,也能看到不同點。所以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歐豐瑞想借今天這個機會來向 故事FM 的聽眾來征集大家的故事。
以下是你可以幫到他的辦法:
如果你能想到一件讓你有很大情緒波動的事情,請聯系并告訴歐豐瑞(Fredrik ?nnevall)。這里所說的情緒可以是任何情緒,也許是憤怒、恐懼、悲傷,也可以是快樂、興奮、喜極而泣。只要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就行。不管它發生在遙遠的過去還是最近,都可以。
你可以給歐豐瑞發郵件或者加他微信,描述一下這件事情的經過,在哪里發生的,你的感受、想法和當時的反應,包括事后你如何評價這個事情。
一. 微信??
(掃描下方,發送文字或語音消息)??
二. 郵箱??
fredrik.onnevall@gmail.com
當然,你可以選擇匿名講述自己的經歷。
期待在他的書里看到你的故事!?
來自故事君的溫馨提示
微信公眾號最近改版了,如果你沒有給 故事FM 加星標,將有可能無法收到 故事FM 的大封面推送,我們可能因此在信息流里錯過。
為防止走失,我們邀請你做一個小小的動作,給 故事FM 微信公眾號加個星標,方便你及時「捕捉」到 故事FM 的每期故事。
↑歡迎「關注」故事FM 并設為星標
圖片來源:講述者
Staff
講述者 |歐豐瑞????
主播 |@寇愛哲
制作人|@寇愛哲
聲音設計|王略
文案整理|鳴鳴
運營|鳴鳴
BGM List
01、storyfm main theme acoustic 吉他 摩擦琴弦-彭寒
02、新生活-彭寒
03、比閃爍更遙遠-桑泉
04、貓咪舞會-王略
05、barbie girl -Aqual
06、三葉盆變奏-彭寒
07、塵埃-彭寒
08、珍貴的人-彭寒
09、土地-彭寒
10、綠色的扣子-桑泉
出品|聲音故事傳媒「故事FM」
版權聲明:聲音故事傳媒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復制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故事FM
故事FM是一檔親歷者自述的聲音節目
蘋果播客 | 網易云音樂 | 喜馬拉雅 | 蜻蜓FM | 小宇宙
QQ音樂 | 荔枝FM | 懶人聽書 | 酷狗音樂 | 酷我音樂
均可收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