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借錢給他人
沒有“白紙黑字”的借條
僅簽訂了“電子借條”
法院會認可嗎?
(圖源網絡 侵刪)
近日,仙桃法院快審團隊依法審理一起沒有紙質借條,僅有微信電子借條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
案情回顧
胡某與劉某系朋友關系,劉某因日常生活需要,通過微信向胡某借款共計6000元。2024年2月,胡某與劉某在微信小程序“騰訊電子簽”平臺簽訂電子借條,雙方就身份信息、借款金額、還款時間等進行了明確約定,同時在電子簽章處簽名。
借款到期后,劉某僅還款500元,胡某多次催討未果遂向仙桃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劉某償還借款本金5500元。
法院審理
受理案件后,承辦法官許立坤對電子借條這種新型證據進行了研究,并通過使用“騰訊電子簽”小程序,了解到簽訂電子借條需經過借貸雙方人臉識別、核驗真實身份后才能完成。
簽署完成的電子借條依托區塊鏈存證技術,確保不可篡改,并且可以通過電子印章公共服務平臺對簽章的算法及狀態進行核驗。整個電子借條的簽署流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的要求。
最終,仙桃法院通過對電子借條、轉賬記錄等證據的綜合認定,依法判決劉某向胡某償還剩余借款5500元。
法官提醒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合同逐漸普及。電子借條作為數字時代的新型產物,在形式上區別于傳統“白紙黑字”的書面借條。在使用第三方網絡平臺、小程序簽訂電子借條時,應注意選擇安全可靠的平臺,了解對方是否有實名認證、簽訂的借條是否有區塊鏈存證等信息,以保證自己的資金安全。
來源:仙桃市人民法院、湖北高院、山東高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