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癌癥的治療和攻克,我國的醫學家們從未停止過研究創新的腳步,從最初的化療藥,再到現如今的靶向、免疫治療,我們距離治愈癌癥的目標也越來越近。而近期內最火的癌癥療法,當屬于免疫療法中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
最早接受CAR-T治療的是30例白血病患者,他們并不是普通的白血病患者,而是嘗試了多種治療(化療、靶向治療等)后,其中甚至有15例進行了骨髓移植,但是不幸都失敗了。通常情況下,他們的生存期不超過半年,按照中國的說法,死馬當活馬醫。
結果就是這批吃螃蟹的人震驚了世界!27例患者的癌細胞在治療后完全消失,20例患者在半年后復查,體內仍然沒有發現癌細胞。最典型的當屬2012年成功“治愈”白血病的女孩Emily。
近日,全球首位被CAR-T細胞免疫療法治愈的白血病兒童——Emily Whitehead已無癌生存12周年。如今的她,已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名大學生,與往年不同,Emily今年不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自己的抗癌照,而是在官網寫著“Emily is alive today because of cancer research“,表明已開啟告別癌癥后的新生活。
圖源來自Twitter
2012年,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Emily,在病情二次復發且無藥可以治療的情況下,參與了費城醫院啟動的一項針對兒童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CAR-T臨床試驗。通過靶向CD19的CAR-T治療,3周后,Emily的癌細胞完全消失。12年過去,依然沒有復發。
血液腫瘤治療界的“抗癌利器”——CAR-T療法
作為一種“活的”藥物,CAR-T療法與傳統藥物有著很大的區別。它是一種治療腫瘤的新型精準靶向療法。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T細胞激活,并裝上定位導航裝置CAR(腫瘤嵌合抗原受體),將T細胞這個普通“戰士”改造成“超級戰士”,即CAR-T細胞,專門識別體內腫瘤細胞,并高效殺滅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治療惡性腫瘤的目的。與傳統的化療和造血干細胞移植相比,它對腫瘤細胞的殺傷更為精準,在提高療效的同時大幅減輕了毒副作用。
自從2021年阿基侖賽注射液、瑞基奧侖賽注射液先后在中國獲批上市,2022年西達基奧侖賽獲美國FDA批準上市,2023年靶向BCMA CAR-T療法-伊基奧侖賽注射液及靶向CD19的納基奧侖賽注射液、2024年靶向BCMA的澤沃基奧侖賽注射液在中國紛紛獲批上市,這表示CAR-T療法已然進入井噴期。
目前國內外已上市的CAR-T細胞療法
B細胞淋巴瘤
在其靶向CD22的CAR-T療法CRG-022的1期臨床試驗中,有超過50%的已經對CD19靶向CAR-T療法耐藥的復發/難治性(R/R)大B細胞淋巴瘤(LBCL)患者獲得完全緩解!這一試驗結果可謂是振奮人心!
38例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和完全緩解率(CR)分別為68%和53%。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這些數據,CRG-022已經獲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認定。
非霍奇金淋巴瘤
8例此前未經CAR-T治療的復發/難治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12個月的中位觀察期內,8名患者有7名(87.5%)實現了完全緩解(CR),1例為部分緩解,最后一次隨訪時有5例患者仍有持久的反應,生存期已超1年。
首位患者無癌生存已超2年,目前仍處于疾病完全緩解的狀態。
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
一名來自英國萊斯特的13歲女孩Alyssa作為世界首例,接受了堿基編輯改造的CAR-T細胞療法。在治療28天后,她的病情得以緩解,并繼續接受骨髓移植恢復免疫系統功能。幸運的是,6個月后,這名患者的身體恢復狀況良好,已經檢測不到癌細胞了!
據官網消息稱,這是世界首例基于堿基編輯的通用型細胞療法進入人體的臨床研究。
由于目前我國的CAR-T療法主要是針對標準治療失敗(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PD-1治療等)的復發難治性患者,因此國際上的臨床研究進展無疑給我們指明了一條道路,也讓復發難治性血液腫瘤患者多了一個治療選擇。
目前急招B細胞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T細胞白血病(T-ALL)、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胃癌、胰腺癌、結直腸癌、多發性骨髓瘤等癌種!
想要評估病情是否能夠接受CAR-T療法可將病理報告、治療經歷及出院小結等提交至無癌家園醫學部進行初步評估!
逐步突破CAR-T治療實體瘤瓶頸,經改造抗癌效果突飛猛進!
CAR-T療法用于實體瘤的關鍵點就是實體瘤靶點的選擇,目前目前臨床在研的CAR-T項目涉及的靶點分布情況,除了常見的GPC3、Claudin18.2、MSLN等靶點外,國內外學者基于特定腫瘤微環境會選擇合適的靶點來改造CAR-T療法,使其能夠更精準地狙擊癌細胞。如下圖為不同癌癥的CAR-T靶點分類。
胃癌
科濟藥業CAR-T細胞產品CT041在所有消化系統腫瘤患者中的客觀緩解率達48.6%,疾病控制率達73%;所有胃癌患者總客觀緩解率為57.1%,疾病控制率達75.0%。
在既往接受至少2線治療失敗的胃癌患者中,客觀緩解率為61.1%,疾病控制率為83.3%。
這也算是首個發表于頂級學術期刊的迄今為止最大樣本量的CAR-T細胞治療實體瘤的臨床研究!
肝癌
科濟藥業宣布,其自主研發的靶向GPC3的CAR-T細胞候選產品CT011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長期生存案例報告。
此項研究報道了1名晚期肝細胞癌患者在接受GPC3 CAR-T細胞與索拉非尼聯合治療后獲得了完全緩解(CR)和長期生存。
結直腸癌
上海斯丹賽生物宣布,其開發的實體瘤CAR-T產品GCC19CART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授予快速通道資格。
根據實體腫瘤療效評價標準,1級劑量組(13例患者)客觀緩解率(ORR)為15.4%(2/13),2級劑量組(8例患者)客觀緩解率為50%(4/8)。
除了靶點GCC外,結直腸癌另外一個有效靶點GUCY2C也是近期研究熱門,中國有一項針對7名患者的小型 CAR-T 研究,以結腸癌標志物GUCY2C為靶點。該研究發現,2~3 例患者出現部分緩解和疾病穩定。
胰腺癌
國際知名雜志《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刊登了我國醫學研究者們的一項成功改造CAR-T技術的臨床研究,研究中提及的CAR-T產品選擇的靶點有MSLN。
其中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的是靜脈回輸的CAR-T治療,治療后全身的病灶,基本都實現了代謝活性完全消失。
受試者GD-G/M-005 是一例具有 MSLN 表達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該受試者進展為局部淋巴結轉移(24×33 mm)(圖c)。抗 MSLN-7 × 19 CAR-T 細胞首先通過肝動脈輸注,當晚伴有高燒,沒有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 (CRS) 或神經毒性。隨后,他每1~2個月接受一次抗 MSLN-7×19 CAR-T 細胞的靜脈輸注。
直到增至CAR-T細胞輸注的5倍,CT分期顯示他在治療240天后達到完全緩解,測定的淋巴結為8.3×9.6mm,并未見其他腫大的淋巴結(圖C),患者此時病灶完全消失,保持正常狀態。
雖然國內的CAR-T療法獲批的有5款,但CAR-T療法的價格普遍在百萬級別,合源生物的納基奧侖賽注射液被曝價格降至百萬元以下,為99.9萬元。國內首款獲批的CAR-T療法是復星凱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其價格約120萬元。由此對比來看,科濟藥業的價格并未進一步降低,依然在百萬元以上。昂貴的費用讓許多腫瘤患者望而卻步,因此篩選臨床試驗成為獲取治療的一種積極方式。此外,有經濟條件、且身體條件及疾病進展情況均符合CAR-T療法的患者也可以采用此法治療。
臨床CAR-T和商業CAR-T,有何區別?
臨床CAR-T的招募由醫藥公司或具有臨床科研資質的醫院開展,患者需要評估身體狀況、疾病進展等適應癥是否能夠入組,其篩選較為嚴格,除了適應癥外,還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用藥經歷、既往病史等諸多條件,有一項不符合都無法成功入組。
相比之下,商業CAR-T的要求就較為寬松,除了符合病情符合適應癥外,再綜合判斷身體條件及疾病進展情況即可,若符合條件且有一定經濟能力的患者,在標準治療失敗后可以嘗試CAR-T療法,這不失為一個新的治療選擇。
中國CAR-T細胞臨床試驗進入井噴時代,或彎道超車!
根據國家藥審中心及企業公告梳理,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的記者發現,目前國內在研的CAR-T產品超過25款,其中包括傳奇生物、科濟生物、藥明巨諾、森朗生物、馴鹿醫療、西比曼生物、信達生物等。這些公司在布局新一代CAR-T以及異體CAR-T技術,初步數據優異,有望獲得全球市場。
2021年我國迎來了細胞免疫治療的元年,作為先鋒的CAR-T療法,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CAR-T療法主要在于改造T細胞來使其識別腫瘤細胞的特殊靶點,理論上,可以有無數種針對不同靶點的CAR-T療法,這意味著蘊含著無限可能。
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夠在國內外醫學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降低細胞療法毒副作用,降低價格,突破實體瘤的瓶頸,讓越來越多的晚期癌癥患者獲益!
本文為無癌家園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