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利斯·比托于1860年9月從西南向東北方向拍攝。英法聯軍進攻八里橋之后,部分橋欄已被毀,這也是八通橋最早的照片。
本片約攝于清末。八里橋的造型極為特殊,中孔特高,高達8.5米,寬6.7米,兩邊孔(圖中僅露出券頂石)僅高3.5米,相差極為懸殊。
八里橋,正名永通橋,是通惠河上唯一一座大型石拱橋,因距通州州治八里而得名。這座橋也是京師三大護衛橋之一,清咸豐十年(1860年)9月21日,僧格林沁率蒙古騎兵及萬名步兵與英法聯軍在此進行激戰,最終以失敗告終,史稱“八里橋之戰”。
英軍隨軍攝影師費利斯·比托在這場戰役之后,拍下八里橋橋欄缺失的樣子,這也是北京橋梁最早的照片之一。如今,八里橋“榮休”不再承擔交通任務,但尚留有一串未解之謎,非常值得探討。
其一,八里橋下之水,起初就是通惠河嗎?其二,三個橋孔,中孔奇高,邊孔奇矮,這對橋梁抗擊洪水來說大大不利,為何如此設計呢?其三,八里橋是橋還是閘?其若為橋,中孔卻有閘槽,若為閘,邊孔反而無閘槽,頗為奇怪。
要解開這些謎團,就不能不從八里橋的建造背景和歷史談起。
清代雍正年間沈喻畫作《通惠河漕運圖卷》
當時漕運的過閘方式是“倒載”,即搬運船貨過閘。清代雍正年間沈喻畫作《通惠河漕運圖卷·慶豐閘“倒載”過閘》
八里橋下的河不寬,也不是元代的通惠河主河道,但確為關乎漕運的重要設施。研究表明,此河為金代閘河,元滅金后,郭守敬在開鑿通惠河時,特地在此設計調蓄水池。此處可能設有水閘,還是向東至潞河的泄洪渠道?!对贰分杏洖椤巴ɑ莺臃e水處”,今日水泊葫蘆頭應是其最后的遺跡。
明代初期,通惠河未通漕運。八里橋為木橋,秋天搭起來,春天又拆除。正統十一年(1446年)木橋改建為三孔石拱橋,橋寬16米,長50米,明英宗賜名永通橋。與此同時,橋頭建起了河神廟。這是北京最早的河神廟之一,甚至早于永定河河神廟。廟沒有修在通惠河主河道旁邊,而是修在了通惠河積水處,足以說明,通惠河積水處的蓄洪和泄洪功能很重要。
明成化十二年(1475年),啟動了明代通惠河的第一次大修工程。很有可能,為通漕運而將八里橋中間一孔改造加高,成為現今人們看到的中孔奇高、兩邊孔很低的獨特造型,這個變化從中孔拱腳下的砌石構造也可以看出端倪。
1900年八國聯軍乘著民船從通州殺往北京城的情景。此后,通州漕運終止,漕糧走海路到天津,由火車運進京城,運河上官署撤銷,為其服務的行業以及商業也隨之蕭條。
通州運河盛景。拍攝者站在今潞河鎮楊坨村附近河邊西向拍攝。圖中一艘擺渡船正行駛近岸,船上乘客擁擠。另一艘貨船蒲帆張起,船夫正在努力搖槳。
改造的初衷是為了通行帆船,也就有了“舟行不必挽帆”的傳說,可惜這段河道運行兩年即遭廢棄,此后五十年又不得通。由于改造中只提高了中孔高度,使這座橋應對洪水的能力存在先天不足。以至于,1980年代八里橋就曾經多次被洪水局部沖毀。今人為保護古橋,不得不在橋南北兩端開挖引河,各建了三洞水泥橋一座,用來分流泄洪。
改造后的八里橋
嘉靖七年(1528年),巡按御史吳仲主持了第二次通惠河疏浚工程,恢復了中斷一百多年漕運。此次改造最大的變化,是將八里橋附近本來轉向東南至張家灣里二泗的元代河道挑直向東,經通州城北直至潞河即北運河。自此,通惠河漕運一直運行到清末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為止,延續了373年。
燃燈塔位于通州舊城北門內,乃鎮河之塔,是通州的地標性建筑,清詩“一枝塔影認通州”流傳至今。此片也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打北京城時費利斯·比托拍攝的。
吳仲重開通惠河后,主河道改在八里橋下,讓八里橋的高大中孔真正發揮了巨大作用,燃燈塔也名副其實地成為京杭大運河的“航標燈”。從此,該橋成為通州至北京城的水陸要沖,南糧北運的樞紐,橋下水運,橋上陸運,號稱京東門戶。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鋪砌朝陽門至通州石板大道,在橋東側豎立了“御制通州石道碑”。
為了蓄水通航,吳仲還在通惠河上設置了“五閘”。不過,這五閘中并不包括八里橋。它到底是不是一座閘橋,仍有疑問。
清末東便門外的大通橋,這座橋是通惠河到北京城的終點,三個橋洞內都有閘門,是通惠河上的五閘之一。
典型的閘橋一般為單孔,個別的三孔都設閘,如大通橋。而八里橋只在中孔設閘,至今還能看到對稱的閘板槽遺跡,兩邊孔卻沒有設閘的痕跡。另外,橋的迎水尖很小,端墻又很高,幾乎沒有啟閉閘門的操作空間,也沒有安置絞關石的位置,因此很難說它曾發揮過水閘的作用。
1936年的八里橋
如今,作為北京最大的橫跨京杭大運河的古橋,八里橋已不再承擔交通任務,化身京杭大運河的標志物,講述著這條古老運河的“前世今生”。
文 | 王銳英
圖 | 王銳英
編輯 | 孫文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