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乃貴1905年出生于安徽金寨,早年間曾是一個打鐵工人,23歲入黨,一年后參加紅軍,當時紅四方面軍還沒有成立。
汪乃貴在紅軍中當連長的時候,就有“拼命連長”的美譽,向來以作戰勇猛著稱,后來一路升到團長。
33年川陜革命根據地建立后,四方面軍召開木門會議,將四方面軍的4個師擴編為4個軍,汪乃貴在這一時期升任紅4軍10師師長。當時紅4軍的軍長是王宏坤上將,政委是周純全上將,政治部主任是徐立清中將,紅4軍下轄3個師,師長分別為汪乃貴、陳再道和張才千。
這一時期,許世友上將是紅25師師長,王建安上將是紅88師政委,杜義德中將是紅89師政委,程世才中將是紅90師政委,他們都和汪乃貴是同一級別,都是徐向前總指揮麾下的得力干將。
后來汪乃貴又調任紅30軍90師師長,89師師長,也都是師長一級的職務。
抗日戰爭初期,紅四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9師,汪乃貴擔任129師769團副團長,并和團長陳錫聯共同指揮了著名的夜襲陽明堡戰斗,殲滅日軍100余人,擊毀擊傷日軍飛機24架。這是繼平型關大捷和雁門關伏擊戰后,我軍取得的又一次重大勝利,在全國范圍內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徐向前元帥晚年寫回憶錄,不止一次提到過汪乃貴的名字,比如“那時,陳錫聯、汪乃貴都是二十幾歲的小伙子,戰斗經驗不少。”“陳錫聯、汪乃貴他們興高采烈,向我敘述了大陽明堡的戰斗經過。這一仗,偵查清楚,決心果斷,部隊勇猛機智,一舉殲敵。”
徐帥最有趣的回憶是,當時陳錫聯和汪乃貴等人經過他的老家,他請他們吃了一頓山西的莜面窩窩、饸烙和羊肉燉山藥,陳錫聯和汪乃貴都是南方人,不知道莜面窩窩吃多了會漲肚,一頓飽餐后吃的彎腰弓背,肚子難受,連馬都不能騎了。徐向前只好命令部隊停止行軍,就地宿營。
為了更好地開展敵后游擊戰,129師先后派出2/3的兵力在山西各縣區活動,創建晉東南根據地。汪乃貴支隊、秦基偉支隊都是在這一時期第一批組建起來的。徐向前對他們的評價是:他們都是老紅軍,有豐富的游擊戰經驗,像種子一樣,撒到哪里,就能在哪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1938年,796團和師獨立團合編后,組成了新的385旅(原385旅在旅長王宏坤的率領下,歸后方留守兵團建制),陳錫聯為旅長,謝富治為政委,汪乃貴為副旅長。
汪乃貴在此后參加了晉東南反“九路圍攻”和百團大戰,還曾擔任新編10旅副旅長。在抗戰初期就能擔任副團長、副旅長(這一時期的副團長、副旅長,和紅軍時期的師長職務大致是匹配的),還是很能說明汪乃貴的能力的。
變化發生在1944年。1943年,汪乃貴離開部隊到中央黨校學習,并在一年后隨八路軍南下支隊進入湘粵邊,留在了湘鄂贛軍區擔任第四分區司令員,新四軍5師13旅副旅長。
這次工作調動和職務變動,意味著汪乃貴離開了原先的紅四方面軍—129師—中野(二野)系統,來到了南方游擊隊——新四軍——華野(三野)系統,由于工作環境和領導層的變化,汪乃貴的個人發展難免受到了一些影響。
他于是繼續從新四軍的副旅長干起,后來擔任華野12縱隊35旅旅長,先后參加了華野的宿縣、漣水、濟南、淮海、渡江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前后,汪乃貴率領部隊一直打到貴陽,并擔任貴陽警備區司令員。1950年,中央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汪乃貴調任公安8師師長,兼任貴州公安總隊總隊長。
1954年12月,汪乃貴升任貴州省軍區副司令員。很快,我軍就迎來了大授銜。考慮到汪乃貴的履歷特殊,紅軍時期就長期擔任師長,屬于資歷比較老的副軍級干部,組織決定授予他少將軍銜,同時授予他三枚一級勛章,這讓汪乃貴成了我軍1360位開國少將中,僅有的14位同時獲得三枚一級勛章的開國少將。這代表著組織對汪乃貴在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功勛的高度認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