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2篇原創(chuàng)文章 -
以前讀《華杉講透論語》時,書里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讀書是為了照做,不是為了解說。」從那時起,我寫讀書筆記前都要問自己一句:「我是不是在解說?」
解說雖然有一定的用處,讓不了解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但是單單明白一個道理是沒有多大用處的,不是有句話叫「懂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嗎?
讀了好書,懂得了道理,聽話照做就是了。我在讀《易經(jīng)》時,也是抱著這樣的態(tài)度。因為我知道憑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生活閱歷,是不足以準確解讀它的,任何人也不敢說自己讀透了《易經(jīng)》。
我唯一能做的是,把自己讀到的領悟到的,用在生活中,我用不上的也寫出來,讓能夠做到的人去做就夠了。畢竟能身體力行去踐行當然好,做一個引路人也不錯。
正如我讀了《易經(jīng)》蒙卦的第二句,即九二爻「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時,不是去理解它是什么意思,再用自己的話說一遍,而是懂了它的意思之后,對別人對我有什么用,我們怎樣照做才是有益的。
其實要解釋這句爻辭并不難,蒙卦主要講啟蒙的,說的都是老師和學生的關系。
它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老師被一群學生包圍,是吉利的,學生能遇到這樣的老師,就像家里娶到一個好妻子一樣吉利。
當學生受到這種老師的教育和熏陶,長大后就能很好地承擔家庭責任。
當然,也可以這樣去理解:一個人在年幼時遇到了好的老師,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這個年齡段是吉祥、吉利的。
到了長大成人,他娶了一個好媳婦,也是吉祥的。成家立業(yè)之后,他就能肩負家庭的責任。他每個階段都順順利利的原因是,在幼年時遇到了好的老師。
懂了這個意思,對我們有什么用呢?
01
作為老師,應該怎么做?
一群學生把老師團團包圍起來,顯然有點夸張了,只能說明這樣的老師太有魅力了。作為老師,你可能也想受到如此擁戴,可里面還是得有一個度。
你跟學生關系好,學生愿意跟你接近,多向你請教是好事,卻不能彼此打成一片。
假如你跟學生總是笑嘻嘻的,像好朋友一樣,是不利于教育的,因為你在該嚴厲時不能嚴厲,怕傷害了他們的心,自然不能在教學上盡力。
學生愿意接近你,不是看你平時是否跟他們嬉皮笑臉,也不是愿意跟你談心,而是在你身上能學到東西,讓他們知道再嚴厲也是為他們好,這樣的老師才是有親和力的。
作為老師,還有一點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做不到了,即師道尊嚴。就是說學生要接受教育,就得去老師家或學校(私塾)向老師學習,而不是老師跑到學生家里去教。
古代的太子三師三少就不說了,現(xiàn)在為了一點錢去做家教,多少還是丟了師道尊嚴的。
02
作為家長,應該怎么做?
現(xiàn)在「坑爹」的孩子不少,犯了事就說我爸是誰可不只李剛的兒子。
為什么這些在常人看來非常荒謬的行為,卻出自所謂的高知高干之家呢?原因無非是孩子沒有受到好的教育。
教育分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作為家長除了家教之外,就是給孩子找一個好老師。
什么是好老師?《易經(jīng)》這句話已經(jīng)說清楚了:「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去找受人愛戴,且教出好學生的老師,將來孩子長大了才能承擔起家庭重任。
可惜現(xiàn)在很多家長沒那么多選擇,孩子能擠進較好的學校已經(jīng)謝天謝地了。
《論語》里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焉」,說的是良師不一定非得是拿到教師資格證的老師,也可以是身邊的普通人,讓孩子多學習每個人的好,未嘗不是家長的責任。
03
作為普通人,應該怎么做?
不是老師,又不是家長的普通人,《易經(jīng)》的這句話對我們有什么用呢?其實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去想:假如找不到這樣的好老師,自己為什么不能變成這樣的老師呢?
這不是讓你改行,而是以一個好老師的標準要求自己,努力去做一個有學識、熱心幫助別人、樂于分享的人,讓身邊的每一個人都信任你,有什么事都樂意向你請教——你不也是一位好老師嗎?
這句中的「包蒙」,我們還可以理解為被蒙昧包圍,或包容蒙昧。假如你被還處于蒙昧中的學生包圍了,就去包容和教育他們。
包容,也是包容自己,接受自己,自己犯錯了就去改正,不要背負太大壓力。這是我們普通人該做的。
總之,對同一句話,每個人的解讀方式都不同,無所謂對錯,況且解讀本身并不重要。
當我們讀到某一本書的某一句話,認為按照它去做對自己有好處,就照做,不會有多少后遺癥。
就如《易經(jīng)》蒙卦里的這句「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從老師、家長和其他人讀來,由于身份不同,立場不同,自然讀出不同的意思來,按照自己認為對的去做,同樣是有好處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