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初夏時節,是浙江這邊吃綠豆腐(也叫神仙豆腐、觀音豆腐)的季節。杭州人可能不咋吃,但浙南的麗水、溫州等地應該還是常見的。
與其說它是個豆腐,更應該說它是個涼粉。我記得有一年端午后去楠溪江附近,在路邊就有人推著涼粉車賣,晶瑩Q彈的綠豆腐,再搭配上當地特產藍莓幾顆,看起來讓人非常有食欲。吃起來就是很典型的涼粉口感,但充滿了青草味。
涼粉車車到處都有,但賣綠豆腐的我目前只在浙江見過。我還是比較熱衷于品嘗各地的特色涼粉的,比如川渝的涼糕,杭州的木蓮豆腐,還有沿海的石花菜涼粉等。
做綠豆腐的植物叫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所用部位是豆腐柴的葉片。它是一種唇形科(馬鞭草科)的植物,5至6月是它的花期。它開花非常細碎,花朵黃綠色,排列成圓錐花序。花較小,最寬處不足一厘米。觀察細節,可以看到它的花冠呈唇形,有四個裂片,上1下3。下方裂片上有黃色、褐色的花紋;5枚花蕊幾乎貼著上方裂片生長。
雖然開著花的豆腐柴依舊很不起眼,但這已經是它辨識度最高的時候了。我覺得之所以要在初夏吃綠豆腐,除了天氣變熱這個因素外,更是因為這個原因。
↑多變的葉片形態
它的葉片形態變化非常大,雖然大體上是個倒卵形葉片,但葉緣、葉尖、葉脈啥的都沒個定型。有時邊緣光滑,有時長滿疏齒;有時葉脈稀疏平滑,有時又密而深凹。而豆腐柴常常又混在山林雜木中,總是就是一個字:難認。
要做涼粉,得乘著豆腐柴葉片新鮮、富含果膠的時候下手。如果能認出它來,可能四月份采更佳,而等到七八月就太晚了。至于秋冬季,作為落葉小灌木的豆腐柴根本沒有葉子可采。
制作綠豆腐的過程不算太復雜,主要步驟就是采葉子、搗碎擠壓取汁液、過濾、加入凝固劑,之后等待凝結成型就好啦。大家要是對制作過程感興趣可以去視頻網站搜來看看,我這里就不展開。現在網上還有半成品的綠豆腐粉賣,想嘗鮮的也可以直接試試這種。
成品可以做甜、咸、酸辣等風味。我之前在溫州吃的是甜口的,畢竟是涼粉車里買的。
作者 :蔣某人
圖片:蔣某人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載請務必保留以上聲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